时间:2024-06-18
□刘洪丹
浅谈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刘洪丹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作为农村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乡镇文化站,如何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农村基层群众,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并通过一些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缓和、疏导人们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利益矛盾和思想冲突,引导人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困难和问题,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肩负着神圣、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般说,具备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具有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设备;有一系列与文化活动相配套的人员组织和制度保障;有自愿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热衷、挚爱文化体育工作的群体;有愿意接受农村文化服务的认同者和消费者,这五个方面是我们基层文化人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要素。目前,前三个条件只有极少数地方已经具备,大多数则随着中央政策的到位和地方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正在逐步到位的过程之中。后两个条件要素,就完全有赖于基层文化人,我们乡镇文化站的同志们,去组织、去引导、去进行深入细致而又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落实到位。
我们常说,乡镇文化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政府和农村基层群众感情联结的桥梁和纽带,而这些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经常组织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第一要务,这一点,作为我们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同志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主动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和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些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
作为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同志,当前,我们应该看到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已经表明:中国的文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文化工作的春天已经来临。在这种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向前看,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的新路子,不断为农村基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才是我们乡镇文化人从事文化工作的应有之义。
从工作条件上看,同建站初期的一人一章一牌相比总是要好得多了,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无论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还是地方文化的底蕴,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农村,要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首先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并在组织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中,根据农民生活的季节性、留守性、聚集性、互动性、团圆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适时增添新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地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中国农民历来俭朴、粗放,其文化活动也就要求自然、简单、直白一些。同时,农民对于一些新的先进文化形式和内容的接受,也有一个逐步理解、消化与认同的过程,对文化信息、内容的接收和反馈,只能与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文化的拔高与发展,只能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辅之以引导、示范和培训,脱离了当地的经济基础和实际情况,我们的文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我们在追求文化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其实更应该注重从基础从底蕴从人的精神状态等本质层面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回报的能力。在诸多的突击性中心工作之际,必然有一些与之相配套的宣传提纲和内容,我们就要随时学习这些资料,并积极利用文化工作特有的宣传手段和形式,组织相应的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新的生活理念和法制观念,革除旧的传统陋习,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并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社会风尚。
我们坚信:有才华就有施展的舞台,有创造就有成功的机会,有贡献就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只要我们珍惜党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和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坚持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以组织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本途径,以提高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紧要任务,以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为基本职责,以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检验标准,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能够不断地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李红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