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陈 荣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为了解决现代就业矛盾,让更多的年轻人的“中国梦”成真,全国各地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地理这门必修课、基础课,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绝大多数学生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对地理这样的基础课和公共课无热情和兴趣。看到种种问题浮现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感到了地理教学时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职业教育中的挑战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情感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更是内心感受的丰富。态度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则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终使学生在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虽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时,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出现仍然注重知识灌输,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成是摆设;或者虽制定了所谓的三维目标,一味地求新求异;又或者将三维目标机械割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被刻意地分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达成上缺乏美感。
1.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深刻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是混乱,及与其他目标的相互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等,成为阻碍落实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认真的教学态度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2.立足于学生,关注学生,懂得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实施不当策略,导致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处于劣势,甚至适得其反。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而不是决定者,还应研究学生学情,针对职业教育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及阅历等,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还课堂给学生,构建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开展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愿意接受,同时引起情绪上的变化,产生情感上的体验。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上,首先可以巧妙导入,作为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导入课堂,可调整学生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过程。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新闻素材为背景,播放视频《日本地震诱发福岛核泄漏》,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可怕的地震及核泄漏的危害吸引。创设此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导向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日本的核泄漏会不会影响中国”。
其次,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型教学活动、自主型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反思性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活动等。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分析热力环流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实验来引入热力环流,再通过探究活动如热气球的运动,夏天空调制冷效果很好,冬天制暖效果一般的事实来分析原理,探究大气的垂直运动。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设计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还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生活实例、乡土地理或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实际与现实并不远,而且地理对生活有用,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尽可能地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利用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给学生一种地理意识、一种地理眼光、一种地理态度。
2.展示地理美,通过美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审美是学生内在的情感。地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美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欣赏人文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更高层面地认识自身生活的地理环境,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情之情,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地理的情感。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色彩鲜明的图画,奇妙无比的大自然、自然、人文景观等,来充分地展示出地理的形象美和内在美,并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看到美,领略到美的神韵。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大量的图片,展示山地奇观,让学生沉浸在祖国山河美景之中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它的奥秘、分析它的成因,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地理美。
课外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可通过课外活动这一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外活动的形式可通过辩论、演讲、班会以及手抄报等。
例如在讲宇宙中的地球后,办一期有关“宇宙探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社会实践
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先通过理论后去进行感性体验。联系实际,通过实践,从生活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如讲完环境问题后,让学生了解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分析产生的原因。
地理中有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材料,在课堂上或课外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恰当地、合理地渗透到活动中,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蔡文静.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M].教育教学论坛,2014.
[2]林森.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M].考试周刊,2011.
[3]李耀峰.浅析地理教学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M].教师,2012.
[4]刘玉颖.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M].福建地理,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