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于 翠
竹笛又简称“笛子”、“笛”,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一件重要乐器。要掌握竹笛的演奏艺术,需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竹笛有自身的艺术优长。作为民族管乐器,它以白竹、红竹、紫竹、湘妃竹、凤眼竹笛制作。其形制主要有曲笛(又称“昆笛”)、梆笛两种。前者以伴奏昆曲而得名,音色柔和,长约60公分,内径约为1.7公分,常用丝绒缠成一节节环形,并用红漆或黑漆漆之。有的雕刻龙凤图案,有12个孔,正8个孔为吹孔,背面4个孔为基孔。基孔音高为a1,音域为a1-d4。后者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长约40公分,内径约1.3公分。音色刚健明亮,基音音高为a2,音域为a2-g4。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也都具有该民族特色的竹笛。此外,还有“改良笛”——增设半音指孔及音键的新竹笛,便于转调。
竹笛的艺术功能十分丰富而又广泛,它不仅是许多民族戏曲、曲艺乐队中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并可以合奏、重奏、协奏、伴奏,是民族乐队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
竹笛的历史十分悠久,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出土了骨笛,距今已有7600余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竹笛已普遍流行,屈原的学生宋玉就写有《笛赋》描写竹笛演奏之美妙。到汉代,已出现众多竹笛演奏家,如马融、列和、桓尹、绿珠等。到唐代,竹笛更为盛行,出现了竹笛演奏家张梦秀、龙承恩、许云村与竹笛优秀曲目《落梅花》、《梅花三弄》、《云州曲》、《武溪深》等。元、明、清竹笛被广泛应用于戏曲、曲艺中。建国后,出现了南北两派:南派以昆笛为主,代表演奏家有陆春龄、赵松庭等,代表曲目有《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早晨》、《姑苏行》等;北派以梆笛为主,代表演奏家有冯子存、王铁锤等,代表曲目有《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等。
竹笛的演奏又叫“吹奏”,分为“口法”与“指法”、“口法”与“指法”联合运用三大部分:
1.口法
竹笛演奏的口法,指的是口的吹奏方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风门。风门是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之处,其大小随声音的高低而变:吹高音时,风门缩小;吹低音时,风门放大。
②风口。风口是吹出来的气息,其速度大小,也随声音的高低而变:吹高音时风口加快;吹低音时风口放缓。
③口劲。口劲也叫“嘴劲”,指上下嘴唇与两颊肌肉收放活动的力量,其大小根据风门的大小与风口的缓气而定:风门大、风口缓,口劲就小;风门小、风口急,口劲就大。
④吹法。吹法分为“缓吹”(又称“平吹”)与急吹(又称“超吹”)两种,前者吹奏低八度音;后者吹奏高八度音。
⑤呼吸与换气。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最佳。换气又分缓吸、急吸、循环换气三种。
⑥吐音。吐音又叫“舌打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
⑦舌技。舌技即舌头的技巧,属于广义的“口法”范畴。舌技又分为双舌、三舌、花舌三种。
⑧喉音。又叫“喉舌”,可表现激奋、昂扬的情绪与深沉、醇厚的情感。
2.指法
竹笛演奏的指法,指的是手指的运用方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滑音。指手指依次按闭或开放各音孔。又分慢滑音、急滑音两种。
②历音。历音是急速、连续级进的手指技巧,又分上历音、下历音两种。
③颤音。颤音即颤动的声音,又分指颤音、虚颤音、捋颤音符。
④装饰音。指加工、加花,又分倚音、波音、唤音、迭音、泛音、赠音等。
3.“口法”与“指法”的联合运用
“口法”与“指法”的联合运用,是合二而一、密不可分的。主要有花舌或喉音与历音的联合运用、花舌或喉音与颤音的联合运用、滑音与吐音的联合运用等。
由此可见,竹笛演奏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限于篇幅和水平,本文只能说其大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