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刘 野
浅谈演员的文化修养和表演艺术的感受
□刘 野
演员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自身却没有文化,未免使人感到可悲和遗憾。读书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不然你就不能很好地把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下去,发展下去。但现在有一些演员对于读书却不以为然,他们既不汲取各类书本知识,也不汲取社会与生活知识,剧本到手,既不理解剧作的深刻意义,也不明白历史或时代背景,更不懂剧中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对所塑造的角色吃不透,弄不准,自然演得不怎么样。因此,我们每个演员都应该成为优秀文化吸纳者和传播者。
一是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成为文艺作品、品格、品位的重要标准,演员的文化修养也成为高低优劣的最后决定性因素。
二是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分析、理解剧本的基础,而分析理解剧本,又是表演的基础。所以,文学修养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就是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对剧本的题材特点以及情境、情节线、冲突、语言等等,进行合理分析,并有准确的理解。
三是艺术修养。要对艺术的各门类,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舞蹈、美术、音乐等等,有比较全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胸有成竹。就会知道艺术修养对于当今社会是何等重要了。
演员的艺术创作,范围所及,无边无际。演员自踏入表演艺术大门,到艺术生命落下帷幕,每时每日都要留心观察、感觉和体验周围的生活。晨起你能体会生活的清新,晚归你可感受工作的壮美,漫步街头你可感受人们的节奏,静观角落你可觉出独特的活动。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你的感觉仓库就会丰富起来。这样演员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才能常常闪烁出灵感的光辉,美不胜收。
演员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人的情感不是自来水,关上水龙头水就没了。人也不是可随意操纵的物体,他有自己的意识。通常,我们在生活中看见有人哭了,他不是一下子就哭出来了,他会有一个伤心的过程;停止哭泣也不是一下子就停止,而是会抽泣一会儿。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演员不要表演情绪。人的情绪不是表演出来的,它是由内在的(内心独白、内心视像)变化所产生的。
真正的表演艺术是——演人,不是“演戏”。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一个演员在登上舞台时,是按照自己的创作设计去表演身段,去塑造人物。而观众是带着新鲜的审美要求来审视舞台上的演员的,当演员塑造的角色栩栩如生,与观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一致或相近时,表演者和欣赏者就达到了共鸣。观众就会以热烈的情感反映,掌声鼓励。演员得到激励,就会仔细琢磨,把观众认可和欣赏的地方巩固加强,使以后的表演更加有声有色,不同凡响。
为此,演员就要经常不断地培植这种能力,随时随地地打开灵敏的感觉神经的射线,射向生活的各种场所、各种角落,扫描一切事物活动的踪影,哪怕极其细小的形象信息,哪怕表面看去令他人兴味索然的东西,也不要在你的感觉监视下让它轻易溜走。这样,年深日久,在大量的探索与发掘过程中,你定然能在他人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感觉到为创作所需、为人物所有的丰富而新鲜、生动而独特的材料。同时,你自身的敏感能力,也会由久经磨练而变得越来越敏锐。
如果演员塑造的人物脱离生活、远离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觉得台上的人物不顺眼,就会冷落舞台,甚至起身离去。这对演员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同时也是总结教训的好时机,从观众的反应中了解观众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表演,才能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意识的艺术精品。
人的感觉的内容、性质和形态,不仅同客观世界有直接关系,而且时时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被感觉事物的兴趣、热情与需求,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事物感觉的正确性、清晰性以及敏锐性。作为以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为天职的演员来说,尤应如此。为此,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对事物的感觉积累,不仅要怀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而且要把感觉体验生活、认识熟悉生活视为艺术生命的源泉。这样,你就能获得艺术所需要的一切。
我们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认真自觉地从思想上、文化上、道德上提高素质,把我们的演员培养成综合素质很高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
责任编辑 李红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