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

时间:2024-06-18

■栾祥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

■栾祥

内容提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突飞猛进,文化市场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改观。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基层群文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这些年来经过深化改革,已经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节目类型的多样化也促使着基层群文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个人业务能力,运用戏剧创作与舞台表演的有机结合,统一目标,使其更加适应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基层文化服务中,让服务对象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戏剧创作表演辅导群众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戏剧创作与舞台表演的工作也要需加快步伐,这也成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在基层群众文化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辅导时,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资源,尊重本土文化,深入到当地的基层群众中去,开阔视野和扩大自己的信息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一专多能,才能切合实际的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适应文化市场。

一、创作要有针对性,立意要新,要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反映当下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当我们在基层不同行业、不同环境下进行辅导工作时,常会遇到需要针对性的创作新作品,作为我们基层群众文化辅导者应当如何处理呢?任何一位群文工作者对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了如指掌。这就需要我们事先深入到基层中去了解情况、体验生活,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并且与对方沟通交流,准确抓住该行业的特点。首先,要确定下来该作品的主题和表演的形式,再去着手制定出一个最基本的故事框架。这样群文工作者就可以有真实的生活拟定,从而进行戏剧创作。初稿出来之后要征求对方意见,再补充融入对方的行业元素,及时调整需要展现的内容。然后,我们再将添加进来的行业生硬内容进行有机化修改调整、故事的起承与转合、矛盾的铺垫与解决,让其作品合理化、生活化、趣味化。经过多次的捋顺修改,力求做到剧本协调完整,并具有该行业的特点。当有了专门属于该行业的剧本之后,这样就为接下来的排练打好了基础。在排练的过程当中,根据演员各自特点再进行二次创作,使其作品逐步完善。剧本与演员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一剧之本的目的。所以说,群众文化工作者不但需要较强的语言辅导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戏剧创作文字功底。

例如:一家大型水泥企业年终联欢会,需要笔者为他们创作一个能和企业职工生活相关的小品。经过沟通我了解到,该企业年轻人不少,但大部分还是单身。并不是招工时性别比例失调,而是企业的特殊性质造成的。企业规模大,机器不停人轮休,员工都是三班倒,岗位分散,平时工作很忙无暇相互交流,下班后也是各自回到宿舍休息。因此导致大部分年轻人没时间,更没有机会与异性接触。领导为此非常着急,希望能够通过年底的企业联欢会构建一个交友平台帮助他们,为他们解决“个人问题”,那样他们才能安下心来工作,先成家而后立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和突破口。经过几次与该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沟通,设计调整,属于他们企业的小品“XX版-非诚勿扰”出炉了。姑娘小伙儿们的才艺都做成了串联来展示,这既是一个节目,又是一个交友互动的平台。台下有欣赏他们的观众也可以即兴上台互动。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加,从选角到排练,他们都是热情主动地配合,态度非常积极认真,这让工作变得有意思,有滋味,也无形中减轻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负担与工作量。演出时,台下员工尤其是年轻观众气氛非常热烈,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现场成功牵手十五对,效果完全超出了预期,演出获得成功,也极大地丰富了该企业的文化,领导满意,员工高兴,我个人也很欣慰。

再比如,某区供电公司下属营业厅,需要参加该行业市公司举办的营业厅服务规范动作展演比赛,需要为其创作一部情景剧。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做好该行业的规范动作,既单一又枯燥,演员不爱演,观众不爱看。于是,经过几次商讨改稿后,我为他们创作出了情景剧《工作的第一天》。故事是由一名新员工第一天到营业厅上班,引出各种各样遇到的问题,老员工对新员工解答解决各种问题。里面既有行业规范动作展示,又有故事有机串联。虽然每次排练演员都没有失误,可笔者总感觉内容干巴,说不出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后来我突然明白是缺戏核。有一次正在排练,该公司领导也在场。这时一位男员工因为中午家里来了客人,无奈之下只好陪客人喝了点酒,结果不胜酒力,下午还要上班,只好硬着头皮红头大脸踉踉跄跄闯进排练场找领导签字,领导见其丑态大为不快,狠狠的批评了他几句,结果此人不停地点头抱歉,还差点摔倒在地上,场面十分的滑稽可笑。此时笔者突然眼前一亮,觉得这就是我想要添加的戏核。在征得他们领导的同意后,第二天即兴把这位员工融入到戏中,让他“戴罪立功”扮演一位难讲话的“醉鬼”,老员工熟练的处理“醉鬼”提出的各种各样刁钻问题,即执行了行业规范,又教育了新员工,娱乐了大家,最终使全剧推上了高潮。全剧的核心一出来,情景剧的行业规范动作展演即真实又好看,这次比赛大获成功。

其实,有时临时出现的状况或者演员现场无意的“包袱”,只要群文工作者善于观察发现,善于利用,善于捕捉,在适当的选择后,都可以融入戏剧剧本当中,它可以使剧本更加丰满更加有机生动。这次比赛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个“醉鬼”就是一个加分的亮点。

二、要善于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表演自信心。

在工作中,清晰的思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必有的基本素质,作品的脉络清晰,排练时表达的意愿逻辑要缜密,不能产生歧义,说话的语速不能太快,口音不能太重。

尤其辅导舞台表演时,因为面对的都是业余演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定要照顾到演员的情绪。首先和演员多交流,使他们放松下来排练才好进行。初次登台的演员,他们的自尊心更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需要方法。笔者习惯把演员叫到一旁单独小声的对他讲戏,只有我们两人能听见,既照顾到他的自尊心,不尴尬,又会使他会觉得受到尊重和重视,他也会因此加倍的努力。就算演员的表现离我们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其他演员并不知道我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有多高。这样演员拿捏自如没有压力,进步也就更快了。

“先表扬,再提要求。”这个方法很有效果。以鼓励为主,提要求为辅。这样演员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例如:为某区广场宣传月排练小品《龙兔呈祥》。年轻女演员是一名来自幼儿园的老师,从来没演过小品,她担心不能胜任“孕妇”的角色。我与她沟通,尽量减轻她思想压力。排练时就采用“先表扬,再提要求。”的方法。当时女演员还没结婚,找不到“孕妇”的感觉。笔者耐心地一点点对她引导,必要时还要亲自做示范,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的给予肯定。每次排练下来,我都会说:“还不错,有进步,挺好的,就是还有个地方需要调整一下。”每次对她只提一点点要求,慢慢的效果就出来了,千万不能着急。她也非常愿意接受,因为这样不但维护了她的自尊心,还能增强她的自信心。最终她找到感觉进入了角色,虽然不算完美,但她已尽力,演出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大多都是普通企业职工,学校教师等,参加文化活动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有时只是为了丰富企业或校园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没有行政命令的权力对他们提出要求,而且各类演出前往往时间仓促,排练有时还会与本职工作时间相冲突,我们只有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排练时间,这样才可能完成演出。

在平时的辅导工作中对演员我常说:“艺术是允许眼高手低的,假如我给你提出十分的要求,你尽量去努力,你能做到多少就是多少。如果我只提出三分的要求,就算你全做到了,也达不到角色需要的标准。”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一开始对演员提太多要求,这样演员会有压力,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对演员进行引导,一边排练一边增加难度,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再去塑造适应剧中的各种角色,至于演员能做到多少,不要强求,只要他们努力了就行。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演出有时留点遗憾才真实。让群众参与演出寓教于乐,排练的过程才是群众文化最重要的目标。

三、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充当多面手,只有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多样化、复杂化的局面。

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要求群文工作者在钻研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通晓其他艺术门类,那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群众文化工作者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节目的策划者、组织者,首先应具备群文领域相关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作为艺术导演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其次还包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了解,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把握,对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利用和有效调度与融合。

笔者曾经在给一个双簧节目辅导时,自己就有不小的收获。这不是传统的双簧,它融入了小品、相声、舞蹈甚至还有说唱。形式新颖独特,过程连贯自然。与传统双簧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双簧在醒木拍响之后,“前脸”就不能说话,只能做动作对口型。而这个双簧,“前脸”与“后脸”还是可以继续对话的。在舞台上,调度是完全拉开,并不拘泥于桌子周围。时而追打至台左,时而对话至台右,时不时再回到桌子后面说起相声,一边说还可以一边加入说唱,说到兴奋时还会跳起舞蹈。内容在情理之中,形式却在意料之外。这便是平时对其他艺术的拓展创新与积累得出的经验。

群众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演出活动是其自娱性表现的高潮,戏剧节目(如小品、双簧、情景剧、相声、朗诵、三句半、快板等)更是通过演出集中展现了参与者的审美观、既陶冶情操又增进友谊、既抒发了感情、增进了知识、又提高了智慧和技能。因此,通过戏剧创作与舞台表演的结合,使演出活动充分满足了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的需求,这也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文化素质与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提升个人创新服务能力,为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的起点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