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刘志良
实施四大提升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在全省基层宣传委员和文化站长培训班上的发言
■刘志良
西来镇位于靖江市东部,与如皋市毗邻,是泰州市东大门。镇域面积4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5万人口。近年来,西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部署,以文化兴镇为宗旨,立足本镇实际,高起点制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高标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强基固本、品牌塑造、供给均等、长效保障四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镇域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率先建成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近几年来,西来镇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兴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阵地,为群众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与载体,形成惠及全民、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文化惠民能力。
一是实施农民公园文体活动中心建设。西来镇已有1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2009年又投入100万元在农民公园内建成了集图书借阅、共享工程点、乒乓球室、文艺排练、展览展示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并建有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场、健身器材场等,使群众在农民公园内的文化活动有了一个落脚点和活动平台。
二是实施文化广场建设。2010年上半年,镇政府投资600万元,在农民公园对面建成18000平方米的西来镇文化广场。广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元素浓厚,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健身、娱乐、学习的好去处。文化广场上主要分为健身操、广场舞、交谊舞三大活动区域,每天晚上参与活动的有三、四百人,就连周边敦义、土桥集镇甚至如皋市江安、石庄等乡镇的群众都开车过来参加活动。为了缓解文化广场人多拥挤状况,分流活动人群,2015年上半年,镇政府又投入150万元,在原镇机关闲置地块上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西来镇健身广场,为西来镇群众增添了又一处文化乐园。
三是实施农耕文化陈列馆建设。2011年,镇政府投入420万元,开工建设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于2012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农耕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主展馆、“老店铺”与“西来人家”展区、农耕文化园三大部分,有展藏品700多件。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是经过省文物局注册批准的乡镇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多次为省人大、省政协、省文化厅及泰州市人大、政协等单位提供视察、调研、参观现场,受到广泛好评。
四是实施百姓大舞台建设。2013年,针对日益频繁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文艺演出需求,镇政府投入50万元在农民公园内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该舞台美观、实用、安全、牢固,化妆间、更衣室、空调、台凳等一应俱全。建成以来,每年的文体节文艺演出、锡剧周传统剧目展演、送戏下乡演出、专题演出、群众文艺团队自办节目演出等活动常年不断,既方便了文艺演出活动的开展,又满足了群众自娱自乐表演需求。
此外,镇政府还先后投入100万元建成中华传统美德碑廊和慈善文化林;投资40万元建设农耕馆磨坊和水车互动区;投入数十万元对镇区文化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确保各文化场所及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镇建设向纵深推进,西来镇注重挖掘潜藏的德育文化、农耕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富矿,着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塑造工程。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精耕细作,西来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德育文化、农耕文化、社区文化三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一是塑造德育文化品牌。西来镇于2010年下半年建成中华传统美德碑廊和慈善文化林。碑廊共有262块石碑,分两个区域陈列:文化广场部分有124块,以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育为主,如美德歌、弟子规、中华英杰、道德经精选等;农民公园部分有138块,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如毛泽东主席题词手迹、共产党人风范、解放军光辉战斗历程等。镇宣传文化部门以碑廊为载体,会同工青妇、教育、关工委等部门,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扩大受教育面,提升中华传统美德碑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碑廊于2012年被批准为省青少年德育基地。西来镇以此为契机,将德育工作当作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通过自编爱国主义教材、文艺汇演、讲故事、优秀作品朗读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德育教化功能,全面提升德育文化品牌影响力。
二是塑造农耕文化品牌。西来镇本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明”宗旨,于2012年建成了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该馆展示的是过去人们普遍使用过的、现在已经淘汰或即将淘汰掉的生产生活器物及民风习俗用品、相关文字图片等。过来之人看到它们,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倍感亲切;年轻人看到它们则有一种稀奇感,通过实物感知我们的先人在过去落后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农耕文化陈列馆自开馆至今已有3年,共接待参观者近3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为未成年人。为了扩大影响,我们在组织青少年参观浏览的同时,还先后举行了农耕文化知识竞赛、农耕文化征文等活动,并注重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提升品牌效应。空军无锡干休所许映泉老将军参观后感叹:“西来镇党委政府为抢救农耕文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三是塑造社区文化品牌。西来镇群众文化活动向来活跃。全镇现有十余支业余文体团队,如艺术团、民乐队、铜鼓队、健身队、舞龙队、单项体育协会等。这些团队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镇宣传文化部门注重对业余团队的管理和引导,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自娱自乐性质的演出,为广大群众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业余团队中也不乏“精锐之师”,其中有两支队伍就是靖江市“十佳”业余文艺团队,他们排练的文艺节目经常在靖江、泰州、南通等地演出,有的节目还代表泰州市参加省里组织的演出或比赛。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全镇处处有活动,四季有活动、常年有活动。广大群众通过活动交流,既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又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形成了社区文化特色品牌。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较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西来镇在加强集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将建设力度向行政村转移,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多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自2007年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西来镇16个行政村已先后实现农家书屋、共享工程、有线电视、健身工程建设全覆盖,广大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健身娱乐、读书看报。2015年,镇党委从实际出发,实施镇域东西文化带建设,对公路沿线六个村进行重点打造,提升文化设施功能,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以期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镇村公共文化同步发展与共同繁荣。这六个村经济实力有差距,其中有一个边远村有文化活动用房无文化活动场地,我们就采取由村提供闲置土地,镇政府出资浇注混凝土场地,靖江市文化体育部门资助设备器材的办法,建成了篮球场、健身场,同时也解决了“三送”下乡活动的场地问题。
二是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升级工程。首先是对农家书屋提档升级,通过增加图书数量,提升图书质量,配备电脑,增设阅览台凳,规范借阅手续等,逐步让村级农家书屋成为靖江市图书馆分馆,实行图书统一调配,并可以通借通还。其次是实施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15年,我镇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资源,实施提升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教育、农技推广、科学普及、卫生计生、民政服务、体育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已有两个村按要求完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我们将以点带面,向面上普及,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西来镇于每年4月举办的桃花节,由镇政府与靖江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这项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资本和市场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还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桃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观众除了赏花观景,还可参加亲子自驾游、微摄影大赛、相亲会、精品车展、戏曲票友大家唱、西来美味特产展销等系列活动,感受西来生态旅游和古镇文化。而西来镇于每年11月举办的文体节,则是由镇政府主导主办,各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广泛参加的综合性文化体育盛会。文体节规模大,群众参与面广,特别是在组织实施方面,由文化部门单打独斗,变为党委政府全员参与,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大部分科室负责人分别在各单项活动中担任负责人或工作人员,这样,全镇上下就有更多人参与文化、知晓文化、感受文化。整个文体节活动效果明显,影响深远,成为全镇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盛宴。
此外,我们还关注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每年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每次文化周活动都举行4-6项适合残疾人参加的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亲身感受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西来镇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各村、各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公用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经费得到切实保障。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导力度。镇党委政府将文化惠民、文化兴镇作为发展战略,高起点制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每年均以党委文件形式下发年度文化兴镇工作意见,对全年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工作、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让宣传文化部门及基层单位“一年早知道”,便于按计划组织实施。镇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还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作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从而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在全镇各项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和份额。
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力度。以往,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各单位百分考核中,文化体育工作仅占2分,工、青、妇等工作仅各占1分。从2013年起,镇党委加大文化工作考核力度,考核分占10分,翻了五倍,一下子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在各基层单位工作中的份量。考核项目量化细化,逐项考核,逐条打分,分分计较,不打和牌。这样,确保了镇布置的文化工作任务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完成。
三是加大文化队伍的建设力度。在文化站编制配备上,以前只有2个,2008年时定编3人,今年市编委又下发文件,为文化站配备4名专干。但是随着文化活动场所日渐增多和不断完善,人手依然不够。为此,一方面,由镇政府出钱,聘任管理员充实管理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动员文化志愿服务,聘请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担任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义务管理员。例如,镇文体活动中心有一名镇政府聘用的管理员,另外,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有两名义务管理员轮流协助管理,帮忙照看,当然,这14位义务管理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同时,镇政府还对各村各单位分管文体工作负责人和文化管理员适时调整,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人负责。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镇政府将年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公用经费及人员经费纳入镇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每一项工程、每一次活动、每一样公共用品、每一个人的工资福利等经费开支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四大提升工程的实施,西来镇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齐全、惠及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镇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少数偏远村文化基础设施偏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今后,我们将举全镇之力,聚各方智慧,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为推进西来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