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史庆丰
昆剧《西施》的道具设计理念感悟
■史庆丰
戏曲是一种极富舞台感染力的行为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以歌舞表达故事情节是其一大特点。戏曲注重实际,既来源于生活又要艺术化地表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都被人们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表演形式。而在实际的表演中,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许多艺术元素又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对表演者的表演艺术的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差别只是表演形式的不同。从话剧中选择艺术元素运用在戏曲舞台上是戏曲艺术表演者常用的技法和心得,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常采用的就是舞台道具设计。
戏曲舞台上的道具,一般是布景以外的一些陈设和用具以及演员随身所携带的物件,如体积较大的桌子、椅子、大帐子等统称大道具。体积较小的,如蜡烛台、酒杯、银子、文房四宝等统称小道具。演员演出时候所用的腰刀、拐杖、宝剑、折扇等统称为随身道具。道具中有很多写意而能让观众心领神会的表现手法,如骑马、坐车、划桨等动作。它在舞台上不需要真马、真车、真船,更不需要假马、假车、假船。它需要运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去表现骑马、划船或坐车。演员只需要用马鞭、车旗、船桨,就可以让观众看懂。这是戏曲演出中的特定的表演程式,也是中国戏剧的伟大之处,让观众身临其境。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写意”是戏曲常常借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中国古代美学“写意”的虚拟这一特点始终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沿用至今的技法和表演形式,戏曲道具的制作、配置和安放,都体现了导演和设计者的意愿,是为了塑造有利于剧情的环境,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剧目就是以道具为主题或主线而直接命名的。例如我院排演的《白罗衫》和《十五贯》等等,这就充分说明了道具在戏曲舞台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具在舞台上伴随着戏剧情节,人物内心冲突,得以发挥其价值。下面就以我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西施》为例,具体谈一下我的体会。
新编昆剧《西施》是根据明代大戏剧家梁辰鱼用魏良辅等人改革后的新昆山腔创作的第一本昆剧《浣纱记》重编,由苏州市妇女联合会与苏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合作,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新创、演出。该剧已获得第三届中国昆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殊荣。该剧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它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得到了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素都各展其长,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视听快感。
道具设计与制作作为舞台美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遵照整体舞美效果完成。根据杨小青导演当时提出的对舞美设计的基本要求,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步骤。首先是研读剧本,只有真正了解和读懂了剧本,才能准确把握这部戏的
道具制作理念。编剧郭启宏先生深入古人的心灵深处,挖掘其内心的丰富性,脱落固有窠臼,给予新的阐释,创作新颖的西施故事,让人细思之又觉得合情合理。剧本是用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来引导剧本的走向,从人性、人情、人道的本质出发引领观众。其次是真正理解该剧的舞美设计理念。舞美设计上颇具传统特色,既保留了昆曲本体的许多传统元素,有中国戏曲艺术在空间展示上虚拟性、象征性的空灵曼妙的写意特征,又在舞台呈现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体现了比较明显的现代意识,增加了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要的高科技手法。全剧用了两种背景,山水与宫殿。比较突出的是利用灯光效果营造舞台气氛的同时又有效地划分了舞台空间。第三是根据导演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于剧本的理解,开始思考道具如何设计。几经考虑后,我认为道具设计风格应该和该剧表演风格统一,必须同时保持昆剧这一戏曲舞台艺术的特有特点,但又不能拘泥于传统戏曲所仅有的“一桌二椅”的传统样式。这一特殊的设计环境造就的特殊道具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比较少见,所以渐渐地成了戏曲舞台特有的舞台美术设计。由于戏曲的表现风格需要,戏曲舞台设计者必须具有以虚为主和虚实结合的戏曲舞台设计思维。戏曲的艺术特点——写意也影响到舞台设计理念。“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虚拟的”正是戏曲舞台艺术形式的特点之一,包括舞台整体的虚拟和某个地方的虚拟。设计者可以利用碗、扇子、镜子等舞台道具来虚拟戏曲场景中的对应物,充分引发观众对道具所虚拟的物体产生联想——可以是万马奔腾,也可以是小桥流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实现舞台表演道具在剧中的最大配合,是设计者必不可少的制作路径。戏曲的表演艺术总是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人物心理、时代面貌以及贴近人们生活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道具是功不可没的。舞台道具设计者几乎将生活中见到的景物都照搬到舞台上,来满足舞台表演的需要,给观众最真实的视觉震撼和心灵感悟。
在这个理念下,我大胆采用了能体现战国时期特色的道具,使其在舞台上很大程度的展现历史剧的大排场。与此同时,注重道具设计的简洁、典型,使之能够帮助剧情发展,把握演出的节奏,并能迅速转换舞台空间。
确定了道具设计的方向,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如期完成制作工作。关键是该使用怎样的材料来达到既复古又外表美观,同时还要达到重量轻的效果。这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所能体现出的,整个场景所要体现的是王室场面,但又不能和影视剧一样直接用实物,它仅是一个代表性的道具,在实际使用时又要道具轻便,便于快速切换。如吴王和西施的采菱一场,摆设的香炉,我一开始考虑用传统的纸板和纸浆进行改造,但实践发现行不通,最后我想到了泡沫雕塑,它可以让你刻画任何造型,还很轻便,正好
符合舞台上的切换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制作师有较强的雕塑技能,等胚雕塑好了以后再进行二次加工,糊面筋纸,增加牢度,又可以上色等等,可以达到你想要的各个造型和效果,也能让观众在视觉上达到共识,形成观众审美效应的心理对应,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欣赏昆剧的活动中来。
传统的昆曲表演是通过虚拟性的表演而表现出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本质真实,舞台美术上体现出更多的是程式化和写意性的特点,强调韵味的传达和审美意境的呈现。现代化的舞美工作因为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易于观众亲近、认同,激发审美情感,而加入了一些必要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在完成《西施》道具设计与制作工作的同时,我也在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和诠释当代昆曲舞台美术工作的方向和方法,收获颇丰。舞台道具由最初的一桌二椅发展到如今数也数不清的舞台道具,让观众不能不感谢为之工作、为之奋斗、为之探究创新的戏曲舞台道具设计者。舞台道具的制作也越来越科技化,甚至一些庞然大物也被搬上了戏曲的舞台,如轮船、飞机等大型的机动机械也可以被运用于戏曲舞台。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舞台上,会有更多、更复杂、科技含量更高的道具出现。戏曲舞台道具设计如若融合现今高科技的各种手段,通过设计制作出更多与戏曲的内容、精神相适应的道具作品来准确演绎戏曲,并为之锦上添花,将会进一步衬托、深化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