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方俊
浅谈扬剧司鼓
■方俊
我于1979年进入江都市扬剧团,拜王斌老师为师,学习司鼓,凭借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练得一手童子功,在剧团多个大型古装剧中如《审母》《自审自斩》《郑巧姣》上下集、《折子戏挡马》及《三岔口》中,担任司鼓一角。几十年来由于自身在剧团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下面我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来浅谈一下戏曲司鼓。
在扬剧表演中,乐队的表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司鼓又是乐队的指挥和灵魂,具有统揽全局的重要作用。它以那种独特演奏方式和辅之某些手势来指挥乐队和打击乐,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以完美的剧目演出展现给广大观众。扬剧司鼓艺术伴随着扬剧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自身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系统。
一出戏能否在舞台上立起来,博得观众的掌声,好比是一个装备良好的部队一样,能否打胜仗,取决于阵前的指挥官,而舞台的艺术效果的好坏,则取决于司鼓能否充分发挥出它的独特功能及领奏得力如何。司鼓能力强,技术绝,功力深,手板声和击鼓音就好,艺术效果就好,反之,艺术效果就差,甚至艺术效果会遭到损坏。俗话说:“三分唱家,七分场面”司鼓就是演员传情,表达情感的一个得力助手。
艺术是一门科学。司鼓掌握板也是一门无止境的技术,乐器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司鼓对板鼓这件艺术工具掌握运用的好与坏,全凭着过硬的本领和技术水平,司鼓在舞台艺术中,并不靠说话来指挥实现艺术,而是凭视觉、判断、行动来表达艺术,尺寸、分寸要掌握的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地指挥剧情发展。鼓响就是“命令”,犹如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来指挥整个“战场”的“战斗”。
司鼓在伴奏击打中,要为剧情服务,全剧的节奏,轻、重、缓、急、喜、笑、哀、乐都要以击乐的鼓点显示出来。例如我们梆子戏的板式较多,有慢板、二八、流水、飞板、快二八、滚白等等近几十种板式,司鼓要以人物出发,为整个戏情服务,让人物活生生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掌握好戏的脉络,司鼓的眼要盯着演员,随演员而变,因此要求司鼓也要进入角色,才能打出“情”来,否则打出戏来平淡无味,尤其是高潮之处,更应急点渲染,打出戏来,剧情是第一的,技巧是第二的,因此司鼓必须深入到剧情规定的情境中去,要恰如其分地在剧中有意识的控制和有意识的运用板和鼓。对如何胜任司鼓一职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作为司鼓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一个剧目能否高水平呈现,除了演员表演外,还需要司鼓者整体把握,因此,司鼓者的艺术水准决定一出戏演出的精彩程度和成功与否。
二、要成为一名出色、优秀的扬剧司鼓演奏员,先要掌握良好的“手法”。同时,司鼓必须苦练基本功,掌握高超的板鼓技艺。必须要有正规的、通俗易懂的演奏手法和演奏技巧。只有领奏
正确,才能为锣鼓的顺利展开建立良好的基础,演出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展现给观众。
三、司鼓应该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既要了解乐队中所有成员的个性及演奏技能,又要了解演员的演唱习惯。一般而言,基层剧团乐队人员艺术修养高低不一,更需要司鼓指挥时扬长避短,促进整个乐队发挥最佳效果。因此,司鼓必须用心熟悉演员的演唱习惯及其音量、音色等,做到一切了然于胸,演奏时运筹帷幄。
四、司鼓必须熟悉剧情,理解曲目的内涵和意境,领悟作曲所表现的情感,正确表现作曲的原创意境。在实际演奏中必须多动脑筋、多出点子,充分结合剧情需要,必要时虚心与演奏人员共同探讨,与作曲反复商议,用情去体验,而不是呆板机械地发挥鼓板打击技艺。从而达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更好地为剧情服务。
五、提高自身综合修养,敢于借鉴,由内而外创新。戏曲司鼓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要真正有所创新,就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通过提高自身综合修养,苦练内功,在打击乐的创作中实现创新是首要方面。
综上所述,作一名专业司鼓演奏者,只有去学习研究,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才能使司鼓技艺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全面提高。“业精于勤”、“宝剑锋丛磨砺出”,只有勤学苦练,爱岗敬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司鼓演奏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