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扬剧音乐改革

时间:2024-06-18

■孔令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扬剧音乐改革

■孔令峰

扬剧,作为江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戏曲,其音乐从唱腔到伴奏都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多年来,在国家不同时期关于戏曲改革的有关方针改革的影响下,扬剧音乐改革既有过许多进展,也走过不少弯路。

直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新创剧目的需要,扬剧音乐才不得不再次进入改革创新的轨道。因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乎时代要求的契合点,就始终是扬剧音乐工作者不断探求的内容。《新婚礼葬》《皮九辣子》《史可法》等新编扬剧,都在音乐方面作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扬剧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音乐的传承发展更加受到官方与民间空前的重视。

作为流动着的活体文化,扬剧音乐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原样保护”,而必须如戈弘先生所言“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而要发展就必须对原有的音乐形态作必要的更新。这种更新既反对摧残守缺,也反对盲目妄动,而是需要如梅兰芳先生所谓的“移步不换形”的逐进式的发展。近30年来,前辈扬剧音乐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在改变板式、拓展旋律空间方面,以《梳妆台》为例。《梳妆台》是扬剧最主要的唱腔曲牌,主结构规整严谨。旋律流畅多姿、感情容量大,喜怒哀乐无所不能,扬剧界俗称之为“大锅菜”。其实,这“无所不能”的“大锅菜”,并非天生如此,它仍是经过多年好几代扬剧艺术家(包括演员和琴师),不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最初的《梳妆台》由《春调》(《孟姜女》)衍变而成,我们只要比较一下《江南梳妆台》、《老梳妆台》与《梳妆台》的旋律,便一目了然。在多年的衍变发展中,由于演员的风格不同而形成了流派,《梳妆台》的形态也多新多姿,仅《堆字梳妆台》而言,高(秀英)派的《断太后》唱段与金(运贵)派的《珍珠塔》唱段,其表现就大相径庭,前者高亢、跌宕,字字玑珠;后者曲折,句句动人。然而,尽管传统的《梳妆台》有各式各样的精彩表现,但他们在新创剧目的人物感情的表达中,常常捉襟见肘。于是扬剧作曲家不得不对它“动手术”了,如《血冤》中,刘翠娥“识真”一折,当她发现自己丈夫抢劫杀人的卑劣行为后,为了表现其惊讶、愤恨、悲痛等复杂情感,曲作者将传统《梳妆台》的第一句节奏打散,采用紧拉慢唱的方法,形成了“摇板梳妆台”,加上汪琴老师的表演,激情奔放,非常震撼人心。又如《皮九辣子》中史乡长对皮九叛逆性格的分析与感慨,李开敏老师的一段《扩板梳妆台》,将史乡长的深沉表现得入木三分。所谓“扩板”,就是把《梳妆台》的前两句每句四板扩成每句八板,延伸了旋律,让新的声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变化多姿,跌宕有致,感情表现则更为丰满。在扳式上做文章除了上述例证,扩充老“数板”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数扳”的特点是眼起板落,上下两句,每句两至四板,将其扩充为每句六至八板后其旋律运行的空间大大增大,感情表现自然更加丰富,由于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数板”眼起板落

的板式特征和上句落商下句落宫的调式特征,虽然旋律扩展了,但扬剧味并未受到影响。

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剧音乐的改革与保护,探寻其传承发展的新套路,是与众多音乐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的,希望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扬剧音乐能够日趋完善再创佳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