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老年舞蹈编导规律

时间:2024-06-18

■薛艳

论中老年舞蹈编导规律

■薛艳

舞蹈艺术被人们称之为“动的诗篇、活的绘画”。舞蹈编导要具备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其任务是运用人体动作作为语言创造出舞台艺术形象,不仅通过动作编排来叙说舞蹈情节,更重要的是在于充分向观众传达思想情感,要进入到剧情的本质,从有形的动作中解读舞蹈本身所蕴含的内涵。随着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舞蹈正日益走向全民化,中老年人成为了大众舞蹈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根据中老年人的特点,合理编排适合他们表演的舞蹈,成为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2012年以来,我先后创作了中老年舞蹈《戏迷》《箬叶情》和男子群舞《渔家傲》,这些舞蹈有机结合了江南地域艺术特色,反映了苏州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这些舞蹈演出以来,《渔家傲》获得了“2014年第十三届五星工程”表演艺术类银奖、2014年“中国梦,我心中的梦”江苏舞蹈新人新作比赛表演金奖等荣誉,舞蹈《戏迷》荣获了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表演艺术类的银奖;《箬叶情》获得了“2014年第十三届五星工程”表演艺术类银奖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肯定。

下面,我分别从中老年舞蹈作品编导要注重从生活中萃取素材、中老年人舞蹈作品编导要注重适合他们特点的动作,中老年舞蹈编导要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服饰道具。

(一)中老年舞蹈作品编导要注重从生活中萃取素材

如何将日常的生活百态表现为舞蹈所要表现的精神追求,反映出社会千姿百态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文化个性,用经过抽象、提纯,升华为艺术化,又是简朴、通俗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共生为舞蹈语言,向观众传达美的情感、思想和意境,从而达到现实的社会价值和优美的艺术价值相融合,这就是中老年舞蹈编排所要解决的难题。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著名的江南水乡,吴文化婉转而迷人。舞蹈《戏迷》表现了一群社区老戏

迷,从爱看戏到爱演戏,最后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者,反映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赞美。《箬叶情》则通过吴地老妈妈们洗箬叶、晒箬叶,包粽子的场景再现了吴地端午习俗,澄澈明快,简练悠扬,翩跹着箬叶的遗韵,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忆的追寻和生活的畅想。整个舞蹈娴雅灵动,意绪深情甜美,表达出吴地百姓热爱生活的一面。男子群舞《渔家傲》,16位男演员平均年龄达到62岁,他们用阳刚的舞姿表现了渔夫们神定气闲、藐视风浪的精神以及丰收归来喜悦心情,反映了水乡渔民生活劳作场景。

舞蹈的意识美和生活的形象美是相互影响的。在《戏迷》《箬叶情》和《渔家傲》等三个舞蹈作品的编导中,我注重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要素,选材尽量从本地的季节生活及民俗生活中萃取,这样的好处是演员们表演起来熟悉,有真实感,能够在舞蹈中美化生活、感悟生活。同时,舞蹈音乐创作中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富有节奏感。舞蹈的结构也根据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注意动作性、抒情性、直观性相结合,并且注意舞蹈开始、情节发展、推向高潮、圆满结束等艺术效果,使之能够更加贴切,更加形象地表现主题作品。

(二)中老年人舞蹈作品编导要采用有生活特色的动作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动作要以精练优美。但是对于广大中老年舞者来说,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的基训,加之受年龄、体力的影响,中老年舞蹈动作不宜过于繁琐复杂和大幅度的动作。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舞蹈的动作要抓住生活中鲜明的特色,设计侧重于节奏的把握,要有节奏感。同时,中老年人形体动作应该表现得从容豁达,面部表情要丰富。

舞蹈《戏迷》通过三个舞段不同表现的内容来设计动作。开场部分的三个8拍运用了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如看戏前的交谈、拍去凳子的的灰尘、喝茶等形象鲜明的动作表现出看戏时开场前的热闹与嘈杂,既生活化又符合整个剧情,为下面的舞段作铺垫。在第一段看戏中突破了中老年舞蹈的常规动作,设计了利用不同节拍的肩部动作及带有一些小的剧情式的表演形式,来突出现当代一个中老年戏迷的形象的塑造。舞蹈的第二段主要体现出一个视觉的转换。用当代音乐转换成古典昆曲,现当代舞蹈动作的语汇转换为舞蹈与戏曲动作相结合的古典舞蹈语汇,利用一些中老年人容易掌握的小碎步、走圆场、以及昆曲游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蓝本突出两个舞段的对比性。舞蹈的尾声部分主要利用无数次扇子的转动这一动作来表现出戏迷依旧沉醉在看戏中及对生活的一种幸福感。这些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生活,简朴凝炼、新颖大方、节奏感强、韵律丰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表演。

在舞台的空间和造型安排上,也要通过动作

的串连来营造烘托主题的舞台造型。利用各种队形来处理表演动作的方向,做到动静结合、高低起伏、错落有序,使舞蹈具有立体感和感染力。

舞蹈《箬叶情》的舞蹈造型抓住了生活中老妈妈包粽子的场景特点,不断变换舞蹈队形,来营造多层面空间,舞蹈在视觉上有了新的突破。《渔家傲》是一个有别于传统舞蹈也有别于现代舞蹈的作品,要着重刻画江南人亲水、平淡的生活态度,所以在队形与空间的安排上,根据作品的需要来安排空间与调度。例如在渔船上饮酒需要的队形,撒网时的空间,以及出航时的调度,使舞蹈的视觉感非常丰富,同时又与剧情的推进息息相关。

(三)中老年舞蹈编创要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服饰道具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在中老年舞蹈编排中,服饰道具选择尤其重要。不仅要简单,还要有助于烘托主题,在《戏迷》的服装设计上,由于既要体现出现当代老观众的形象,又要有赋予昆曲的古典的元素,所以在服装设计上以中式服装款式为主,但在服饰的颜色上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考虑到中老年舞蹈的特点,服饰色调选定以蓝绿为主基调,又把深和浅掺在一起,使之具有不同凡响的效果。另外,服饰上根据苏州特点,配以绣花、滚边、亮片等元素来打破中老年服装的单一性,向观众明白而又直接地传达了所要表现的题材和人物身份的性格特征及地域性。同时,在舞蹈中巧妙地设计和使用道具,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戏迷》采用了十分生活化的道具——扇子和凳子,使扇子和凳子成为舞蹈中一个创意与亮点。

作为一个贯场道具,如何让这把普通的扇子成为整个作品中的亮点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在舞蹈的第一段,扇子只是演员表演看戏时手中拿的道具。但在第二段,通过设计扇子翻出了画有昆曲牡丹亭游园中小姐和丫鬟的脸谱及牡丹花的图案。这一手法的运用使观众对舞蹈所要表现内容更具直观性和指示性。而另一个道具——凳子的使用也在整个舞蹈中被赋予了三次角色,第一段看戏时,凳子作为看戏时所坐的凳子,但在第二段时,这些凳子经过拼搭成为一个小舞台,使舞蹈的平面表现转换为立体化,更突出了舞蹈中小戏台上古典戏剧中小姐与丫鬟的形象,增加了视觉感。而尾声部分,凳子通过层层叠加使画在凳子上的不同图案最后组成了一副立体的江南水墨画,使整个作品点明了主题,达到了高潮。

在舞蹈《箬叶情》和《渔家傲》的道具设计上也根据生活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如《箬叶情》中的竹竿和舞蹈《渔家傲》中的斗笠渔网,都来源于生活,并成为了舞蹈中最好的道具。通过竹竿的变化,展示了苏州人生活的和谐和小康;通过斗笠渔网的转换,突出了江南渔民的悠闲和豪爽。这些道具的使用打破了舞台视觉上横向的单一,赋予了舞台立体感和纵深感,使这些舞蹈作品在具备了

生活气息的同时又有了舞台的视觉之美。

中老年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中老年群体认识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舞蹈的动作语言又不同于文学语言,它更加抽象,其含义更具有不确定性。在舞蹈《戏迷》《箬叶情》和《渔家傲》等作品的编排中,主要突出了两个特点,一是群众艺术的审美感,二是群众艺术的文化感。我认为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在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的体验加以升华,用满腔的热情去创造出饱满的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