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胡春燕
在昆曲中,《牡丹亭》是一出久负盛名的经典名剧,传唱至今已有400多年,至今仍彰显着鲜活的生命力。而作为一名在昆曲中应工花旦的演员,《寻梦》一折,几乎是必学的折子戏之一。仅以此文,来浅析我对,塑造《寻梦》中杜丽娘的一些表演心得和体会。
《寻梦》讲的是杜丽娘游园,因感成梦,梦醒后怅然若失,乃复游园,回味梦中所历情事的剧情故事。“寻来寻去,都不见了”,于是感伤无奈,以死后葬于花园梅树之下,发愿抒怀。这出戏是我向孔爱萍老师学的,学习之初,孔老师就曾和我说,只有把这折戏理解透了,才能把唱,念,做这些程式的表演手法表演到位,才能充分的展现中《寻梦》中杜丽娘所蕴含的至情之情。
《懒画眉》写的是杜丽娘寻梦起点的心情。她背着春香,进园时心中感觉无限自由舒展,轻盈的步态反映出今年的春色格外撩人,重重高墙也关不住满园的春色。所以这时的舞台表演需要给观众一种幽静的感觉。不宜用浓重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这一段的情绪。扇子在指间轻轻的开,轻轻的合,步子用缓慢的速度前行。当荼蘼勾住裙子时,她也认为是花儿在与她分享着美好的心情,把她向美妙的地方勾引。此时的水袖对勾住裙摆的荼蘼轻轻一抖,足以表现杜丽娘再到园林游玩的窃喜心情。
《忒忒令》讲的是杜丽娘每走一步,就看到一景,随之心生一情,来表达寻觅回想梦中光景的情感。湖山石与牡丹亭是她与梦中情人幽会的地方。此时舞台上空无一物,这时就需要演员通过自己的手,眼,身,法,步,来让观众感觉到唱词中那些场景的存在。芍药栏,垂杨柳,榆荚钱都仿佛在诉说着杜丽娘心中对这个梦中幽会场所的回忆。
接着《嘉庆子》是杜丽娘对景致的寻觅转到对梦中情人的回忆,回味两个人在一起时的种种绵绵情意。这一段既要表达书生对自己的多情大胆,又要很自然的回到自身的娇羞惊喜,通过唱词同时转换表达两个角色,就需要演出对唱词所表达的内容拿捏的很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当唱到这一句时杜丽娘就要表演出与梦中书生厮磨的样子。“咱兴这口待酬言”又需要回到自己的角色中,表演出初与男子谈情时的那种欲言又止,羞答答的形态,由此形成强烈的人物对比。
《叶豆黄》则进一步的大胆回味梦中云雨缠绵的点点滴滴,如痴如醉的形态。所以这一段演员可以用较大幅度的身段和水袖来表现杜丽娘的心情。“他兴心儿紧咽咽,呜着咱香肩”等唱词,其实都非常的露骨,所以这时需要演员把握住很自然,不刻意去强调的状态去完成这些唱词,最后通过大幅度的水袖翻转及大范围的圆场调度来把杜丽娘对于梦境与自我的揭露来达到最高点。随后的《玉交枝》则表现了杜丽娘从梦境中重返回现实的觉醒与悲苦之情,“寻来寻去都不见了”,只剩下荒凉的地面。“明放着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梦魂前”让她感到先前的一切美好,转瞬即失。那虚幻的一切梦中情景,已荡然无存,这转变实在另她无法接受,无法释然。情绪也由此转变成低落,成恍惚。
《江儿水》中的杜丽娘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绝望之际,却猛然发现一株大梅树出现在她眼前,她不得不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寄托给梅树,并萌生出死后要葬于梅树底下的念头。感叹着人生在世,爱恋生死皆不由人;得不到心目中的情意之人,宁可死去的至情之情的真情实感。
《寻梦》一折戏是分量很重,很吃工的一出戏,由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这就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本着老师传达的意愿,教授的技艺和自己的分析、见解,在每次演出中,都要求自己能够尽可能去揣摩人物,理解唱词中所蕴含的内容、所要表达、传递出的情感。当然,以上的这些理解还很肤浅,很片面,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求教,积累,会越来越贴近,越来越切合杜丽娘这个人物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