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吴星月
京剧《伐子都》的故事取材于东周魏南王兴兵犯境,郑庄公发兵抵御。部将公孙子都与颖考叔为争帅印失和。子都在战场上用冷箭射死考叔冒功领赏。在金殿庆功宴上。考叔鬼魂出现,子都惊吓而死。
京剧这出戏是从河北棒子移植过来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武生前辈名宿李盛斌先生以演该戏红遍大江南北,深得业内和广大观众的称赞(李盛斌、高盛麟、扬盛春当时被誉为“富连成”科班的“武生三杰”)。
余生也晚,无缘亲睹李先生当年的风采。只是听我父亲讲过:李先生演此戏如何的精彩......六十年代初,我刚入校(江苏省戏剧学院)京剧前辈老艺术家张桂轩先生(时任我院名誉院长)曾传授该剧,当时我因年龄太小,基本功也未练到位,只是学了一个框架和套路。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工作正是禁锢传统戏,大演“革命样板戏”时代,直到“文革”结束,传统戏开放以后,我还是很想学演此剧。当时我找到了在省戏校任教的武生名家:张金龙老师学习了全剧(从举旗拉车起至金殿惊魂止)。并苦练了一年多该剧中的各种高难度技巧。后在本院外出巡回演出中我曾多次演出《伐子都》一剧。特别是《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中,该戏一举轰动泰州梅兰芳大剧院。后我曾去温州与当地剧团合作演出也多次演过该剧。当地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伐子都》是长靠武生行当中一出需要演员有过硬基本功的戏。不同于《挑滑车》、《长坂坡》等长靠戏。该剧偏重于翻、打、跌、扑、滚等高难度技巧。另外后面两场戏还需要表现人物受到惊吓后面部表情和脸部眼神的运用。通过眼睛表现出惊、恐、忧、呆各种表情,以展现子都内心的忐忑、愧疚、恐惧等各种复杂心态。最后到精神恍惚,彻底崩溃直至惊吓而亡。
该剧在解放前的演法是。考叔被子都用冷箭害死后英魂不散。在子都班师回朝的路上和金殿庆功宴上多次现身于子都面前。使子都万般惊恐。神经失常至死。后中央文化部提出要“净化舞台艺术”。凡是舞台上出现妖鬼和宣扬迷信的,必须清除和改编。李盛斌先生为了保留这出精典剧目。修改了两场戏的情节,改成由考叔的马夫见主人被子都害死。气愤不平,所以就拿着考叔的大刀。拎着考叔的人头。突然出现在子都的马前,使子都本来就怀着忐忑和愧疚的心情见状一阵惊恐。从马上摔下。从此,考叔的影子一直围绕在子都的脑海里。直到金殿的庆功宴上挥之不去,惊吓而亡。经李先生这一改动,把宣扬迷信的主题改成了子都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导致悲剧后果。最终把主题定在“一念之贞成了英雄,一念之差成了罪人”上。看中展现子都的心灵拷问。通过此剧警示世人:用不当的手段谋取的功名利禄,不但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最终也害了自己。
在高难度技巧方面:翻、跌、扑、滚是该剧的亮点。也是看演员的基功是否扎实过硬。但又不能故意卖弄技巧。那就会脱离剧情,脱离人物。所谓高难度技巧不外乎硬僵尸、倒扎虎、吊毛,肘棒子、跺子蛮子、三百六转体硬僵尸、大靠厚底四张半云里翻等等。以上的技巧我在该剧中根据剧情的发展都能运用自如。但我认为用得最为符合剧情的两个技巧是:一是当子都骑在马上看见考叔的兵器和人头时。突然惊叫一声扔马鞭肘棒子,表现出子都惊魂失魄从马上摔下来的情景。二是在庆功宴上子都仿佛又看见考叔的身影,唱到:用手捧起莲花盏……然后从桌子后面走蹿趴虎过桌子落在地上。这两个高难度技巧我认为用得最合适、贴切,将子都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老前辈说得好:有戏无功一场空,有功无戏象练功。我们应该牢记前辈的教导。做到技与戏相结合。将各种技巧融化在人物性格之中,渗透在戏剧情节之内。
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戏剧的形式综合了各种艺术门类。包括舞蹈、杂技、武术等等的表演元素。历代戏剧表演艺术家们不断地借鉴、吸收别的艺术门类表现手段。但是综合绝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融合。把别的表演元素有机地化到戏中,化到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之中。把形式形态化为创造人物传达感情的手段。把“技”升华为“艺”。对“技”和“戏”的把握是优秀戏曲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