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笪志刚
前几日,利用赴日本新潟参加新潟县花卉振兴协会举办花卉造型装饰艺术展的机会,与在德国留学专程赶来日本的女儿做了逍遥的自由行。
东京大江户温泉物语的“泡汤”的惬意,与在日华人好友品尝台场海鲜食堂的温馨,徜徉在那霸首里城的历史穿越感,冲绳博物馆里对琉球变迁的唏嘘,与奈良东大寺暗红的红叶与憨态的小鹿自然接触,大阪城丰臣秀吉一生的荣光无常,神户异人馆的洋人的奢华,这些都让一直因动漫而喜欢日本的女儿时而赞叹,时而惊喜,时而不解,时而感悟。
然而,或许最能打动她的还是京都净土寺町附近那栋日式建筑——掩映在京都哲学道附近斑驳陆离的红叶之间,产权属于京都吉田神社宫司所有,我与妻子在2001年8月至2002年3月居住了半年,女儿在2002年2月住了一个月的我们曾在日本的“家”。
那年,我申请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客座研究项目,作为外国人学者赴日京都大学客座研究一年。之所以说打动女儿,是因为当时只有11岁的她利用寒假来日本探亲一个月,也算是那栋房子的短暂的“小主人”。
这栋房子之所以让我每每路过京都总要想方设法去看看,是因为这里隐藏了太多的东瀛印迹,与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寒暄,下雨时看后院雨打青苔的那份孤寂,妻子从国际会馆学习回来时的那句“我回来啦”的长腔,在这里宴请京都大学池田浩士教授及一干硕士和博士生的热闹,而且就是在这座看上去普通至极的日式房子里,催生了记录我们夫妻一年多客居东瀛经历、40余万字的《情怀——日本客座研究见闻录》。
一年的时光,一家三口不仅零距离地体验了大量的日本人和事,也留下了这些记载岁月、扶桑旅居、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一方面印证了我们相濡以沫走到今天的过往的美好生活,也经常推动我去捡拾岁月海洋中的点滴记忆。
与妻小云的相识是偶然的。由于当时嗜酒的我在与加拿大学者喝酒时的无度,导致醉酒后洗澡烫伤,在成为笑柄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与做护士的妻之间一段医患情、夫妻缘;与妻小云的情缘是必然的。烫伤住院期间,得益于她的格外关照与悉心照料,受益于她的鼓励,顺利出院的我,在脚还不能自由走动的时候就频频进攻,让妹妹代劳几次鸿雁传书,生怕若不及时被别人抢走。
现在看来,这是我至今最果断也是最正确的一次人生决定,与妻小云的生活是美好的。现在女儿25岁,在德国汉诺威附近的布伦瑞克小城攻读硕士学位,女儿年龄的增大,在增加我们对她婚姻焦虑感的同时,也是我们爱情、亲情不断变化、排列组合不断升级的验证。孩子既是爱情的奇迹,也是父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最好诠释。
转眼,我们都过了天命之年,老照片成为让记忆熠熠生辉的独特载体。
或许这些照片有些已泛黄,有些存储甚至也已丢失,但岁月沉淀下来的那些美好情愫,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精神财富。老照片让我们从岁月的海洋中遴选诸多记忆元素,金色的记忆才会成为我们平静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为明日的美好点灯,未来的希望引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