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影《法兰西特派》:韦氏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

时间:2024-06-18

□杨扬

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名字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好像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他的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几乎没有观众不知道,影片中大量的对称式构图、精美的色彩搭配、人物的造型服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韦斯·安德森的个人风格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969年,韦斯·安德森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出生,1994年,他拍摄了一部十三分钟的短片《瓶装火箭》,在当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备受好评,为他带来了投资,也由此开启了他的电影创作之路。至今,他的代表作品很多,有《青春年少》(1998)、《天才一族》(2001)、《水中生活》(2004)、《穿越大吉岭》(2007)、定格动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月升王国》(2012)、《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动画电影《犬之岛》(2018)、《法兰西特派》(2021)等。他拍摄的影片多次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穿越大吉岭》获得第64 届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布达佩斯大饭店》入围第87 届奥斯卡金像奖九项大奖,《犬之岛》获得第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新作《法兰西特派》也入围第74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韦斯·安德森是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电影导演,他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立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坚持用个人独特的风格拍摄出好莱坞大制片厂买账的影片,可以说他是一位将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成功结合的导演。韦斯·安德森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导演,编剧、摄影、美术、配乐都能胜任,所以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韦氏审美风格。

电影《法兰西特派》是韦斯·安德森的新作,这部影片很好地继承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像风格,甚至在形式上更为创新胆大。这部电影以虚构的法国城市无趣镇为背景,讲述了一本以《纽约客》为基础的杂志《法兰西特派》。这是韦斯·安德森第一部在法国拍摄的电影,因此也被影迷称为“一封给记者的情书”。整部影片一开场就是杂志《法兰西特派》某一期的封面,翻看到的第一篇文章是杂志主编的讣告,用旁白的方式讲述了这本杂志的创始人小亚瑟霍尹泽的生平和他性格迥异的编辑们,也由此作为整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为下面的杂志专栏做足了铺垫。杂志主编的讣告仿佛象征着纸媒时代的讣告,开篇即缅怀,客观的旁白叙述和暖黄色的杂志社办公室画面所构成的和谐声画关系,就像一页哀而不伤的悼词,与过去的黄金时代深情告别。接下来是“杂志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是杂志上的一个主题专栏,“当地特色专栏——城市快照”“艺术与艺术家专栏——混凝土杰作”“政治/诗歌专栏——《宣言的修订》青年运动日记”“食色鲜香专栏——警察署长的私人餐厅”,第一个专栏记者为我们展现的方式像极了现在的网络博主,以Vlog 的形式展现“无趣镇”的人文风貌;第二个专栏记者以现场演讲的方式为人们介绍了一位名声大噪的监狱画家的成名史;第三个专栏记者以战地记者的方式实时记录着一场关于男生是否被允许进入女生宿舍的学生革命;第四个专栏记者在一场电视节目录制上讲述了一位大厨用美食完成营救的事迹。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风格迥异的四个板块中又形成了统一的韦斯·安德森的审美风格。整部影片看起来就像是一本有声读物一般,一本排版精美、信息丰富的杂志。对于这部影片,观众的声音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该影片中的人物众多,过于零散且模式化,众多知名影星在影片中都没有特别出彩的演技展现,人物像是影像画面的道具,故事情节并不跟随着人物意愿走,人物有些脸谱化,以情节和形式取胜;还有一部分观众则钟爱于韦斯·安德森的荒诞叙述,故事情节只是表象,形式不过是把真实的语言包装得不刺耳罢了,随意自由的情节结构与严谨和谐的画面构图反而凸显出韦斯·安德森的幽默与智慧。电影的优劣取决于观众个人的审美取向,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部影片中,陌生化的自由空间、精致画面的形式美感、荒诞性与严肃性交锋发挥出电影作为视听艺术带来的最佳感官享受,也形成了韦斯·安德森特有的审美风格。

陌生化的自由空间

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里总会出现大腕身影,但是人们通常记不住某个演员的表演,而是记住了电影的叙述结构和精彩画面。他常常用多层次叙述、多种媒介来穿插影片的故事线,时而跳跃的讲述方式是很多观影人的共同感受。他影片里的故事有着多重叙述视角的空间,例如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开始是由一本叫做《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书开始的,在人物主线出现后中心事件被切割成一本小说的不同章节完成。在电影《法兰西特派》里面也不例外,故事围绕着一本杂志展开,四个杂志专栏构成整部影片的主要部分。叙述层一:旁白带入“无趣镇”,介绍杂志社的主编和编辑们;叙述层二:编辑们对自己这一专栏故事的表述;叙述层三:专栏故事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叙述时空的跨越性很大,看起来随性零散,但是又在影片整体的结构框架中,这个框架就是一本杂志。这种叙述方式源于韦斯·安德森本人对欧洲文学作品的喜爱和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当然也离不开他的大胆创作,他敢于且擅长于在影片中使用多重媒介参与叙事,使情节显得更加荒诞且富有趣味,例如戏剧舞台元素的加入,将故事情节放在了一个写实和虚拟共存的空间之下,让现实更加现实,让荒诞更加荒诞。在电影《法兰西特派》中的“政治/诗歌专栏”,一名革命学生代表的自杀放在了戏剧舞台上,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自杀的动作,让观众看到这是一种“假行为”,但是学生革命的流血也许在现实世界是会真实发生的,但是在虚构的社会背景环境中,这场关于“男生女生”的自由意志革命,他借用舞台来让观众减少对这场学生革命的代入感,加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穿插着编辑的上帝视角讲述,这就像是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极度的虚假或许更显得真实,而这又与他在学校期间参与戏剧排演的经历有关,戏剧舞台的创作经验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思想性。他的电影画面很丰富,布景和演员调度也都有很多考究,他在一个相对封闭式的环境中塑造人物,中景和全景在他的影片中极为常见,他极少运用特写或近景让观众直接走入人物内心,这种方式本身就非常戏剧性。

字幕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里也是常见的标志,他的故事情节是非连贯性的,在他的电影里没有废话,没有过渡画面,于是他用字幕提示着观众时空已转化,如此处理显然更加简单明了。他的电影整体节奏偏快,好像稍不注意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一般,在他信息量过多的画面中也不易捕捉住重点。在影片中他还加入动画这一媒介参与到故事叙述中,在“食色鲜香专栏——警察署长的私人餐厅”中,关于一场警察与匪徒的追逐赛,韦斯·安德森选择不断穿插动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画面,让原本紧张刺激的追逐戏多了几分童趣,也增加了一丝戏谑。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中就已经存在,通过动画的方式将主人公去人性化,使故事情节增加更多的神性色彩。

形式上的自由创作是韦斯·安德森独特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之一,打破了传统讲故事的方式,间离了现实世界,实现了自由跳跃时空的叙述和简洁明快的情节节奏,可见在他构建的世界里没有规矩,只有热忱的表达。

精致画面的形式美感

色彩的高级搭配和对称式画面构图是韦斯·安德森作品的显著特征,韦斯·安德森是一位强迫症导演,他一直都对电影画面中的色彩、光线和构图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他的电影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表意元素,高饱和度的明艳色彩是韦斯·安德森为观众构建出的虚幻世界,如果说电影是幻觉艺术的话,那韦斯·安德森一定是个幻术高手。在他的电影中,每一种颜色的出现一定是他特意为之的,而非环境自然色,为了使画面中的色彩搭配和谐展现出与电影内容相衬的主题色。他总会用大面积的高饱和度色彩来打造画面,而在《法兰西特派》里他却减少了明艳的色彩,加入了大量的黑白画面进行叙事,黑白和彩色在一个镜头的移动或者一个演员的动作中自由随意的切换,看似无序,实际上正是他的主观意向表达。对称式构图在《法兰西特派》中依旧存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镜头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他对摄影的要求很高,甚至在画面中人物的调度都应服务于画面的规整协调,精美的色彩、光线在协调的布景画面中营造出来一种愉悦的审美性。看他的电影,随手一截都是一张精美的壁纸,色彩的搭配、画面的构图都形成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和谐美。歌德在《色彩论》中说道:“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色彩和谐论。在《法兰西特派》中,导演沿用了他钟爱的暖调色彩,构建出一个童真浪漫的“编辑部的故事”。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镜头也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在他的电影中以固定镜头为主,极少用到手持镜头,拍摄主体放置镜头正中,主客观镜头的切换都仍然保持着画面的规整,人物行动调度和镜头运动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他用推轨镜头快速捕捉人物细节,用平移镜头改变画面空间,用升降镜头交代人物与人物关系或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或是在固定镜头中,通过演员的走位或者道具的移动完成一段自带节奏感的动态画面。他的镜头几近完美,看他的电影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这种感觉跟走进剧院是一样的,包括他电影里镜头所呈现出来的美都是一种规则的优雅的美感,而这种美感也在揭示导演强烈的表现欲。导演操控着演员、服化、道具和置景,用色彩光线、运镜和构图呈现出此时此刻在他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让角色沉默,用画面发声,这是他在影片中常用的方式,也是形成独特美学风格的又一集中体现。

荒诞性与严肃性的交锋

在真实的环境里说真话和在虚构的环境里说胡话,只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韦斯·安德森深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斥着哲学性的思考,用虚构性与真实性共同塑造人物的情感特征。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就像是做了一场白日梦一样,他讲述的故事常放在一个被重建现实逻辑的虚拟场景,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就拉开了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法兰西特派》中,他虚构了一个在法国的一座名叫“无趣镇”的地方,一家在现实中不存在的杂志社,一群不存在的编辑讲述着不存在的传奇故事,这又和上文为所提到的“间离效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叙述空间上的疏离让观众在他构建的这个梦幻浪漫的虚拟世界中捕捉更多细节,产生联想和思考。

很多人将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归类为喜剧电影,但笔者认为并非那么简单。他的电影中人物其实非常特别,他通过服装造型的夸张处理将人物进行卡通式呈现,他要求人物在和谐的画框中表现出准确行动的分寸感,他让片中的人物身上都存在着形象与行为的反差,是带有符号性的存在。这样塑造人物的导演也不在少数,例如像拍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中岛哲也导演、风格怪诞又有趣的蒂姆波顿导演等。韦斯·安德森在《法兰西特派》中的“艺术与艺术家专栏——混凝土杰作”专栏里设置了监狱里的一个神经错乱的杀人犯有着天赋异禀的绘画才能,女狱警担任他的绘画模特并且是他的灵感缪斯,艺术拍卖商买通了监狱管理人员,邀请各界名流进入监狱内部观赏杀人犯艺术家的画作等。这些人物的设定本身就具有荒诞性,但是韦斯·安德森将人物的抉择和行为置于一个逻辑重塑的非现实世界里,都有对他们而言是合理的,而这些思想情感与现实世界的思想情感是有共振的。在他的故事里有苦难,但是看不见苦难;有残酷,但是看不见残酷。他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讲出了一个又一个折射现实的故事,呈现出电影的荒诞,也是现实的荒诞,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来讲故事也是韦斯·安德森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

结语

韦斯·安德森是一名有着冒险精神的乐观主义者,随性自由的作派在他的影片里已经锋芒毕露了。当人们分析他的影片时会发现细节满满,同时也发现了他对于影片的把控并不按传统套路出牌,也是在风格样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拍片风格,并且坚定于此,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另类表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精巧的结构与程式化的表现,现实与虚幻交织,严肃与荒诞共存。《法兰西特派》这部影片中有着强烈的韦斯·安德森个人色彩,在当下新媒体时代研究这部影片的审美风格是有很有价值的。该影片叙事丰富,涉及的领域广阔,风格迥异,却能瞬间抓住观众眼球,这离不开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