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戏曲电影中民族化与现代化完美融合的路径探索——以《白蛇传·情》为案例分析

时间:2024-06-18

□ 张雅楠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戏曲电影是中国独特的电影类型,是戏曲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媒介共同融合的产物。戏曲的特性是戏曲性,电影的特性是电影性。戏曲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蕴含着传统美学的思想精髓。电影是一种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是以现代科技的视听语言为载体,来表现具有深度内涵的内容故事的艺术形式。东方传统美学和西方技术产物,这两者看似关联甚微的艺术形式,在戏曲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与平衡。

戏曲电影的发展

在戏曲电影诞生之初,戏曲学派和影视学派对此各抒己见,通过近一个世纪的碰撞与融合,在保留经典影像的同时,中国戏曲电影美学的理论也得以建构。《中国戏曲电影史》一书中对“戏曲电影”这一类型做出了定义:“以表现戏曲故事为主,而不是用电影方式重新讲述这些故事,以表现戏曲艺术形式及其成就为主,而不是把它变为电影艺术行式。”从这里可以得出,在电影刚刚进入中国时观众对它还是陌生的,此时吸引观众的是戏曲表演,因此此时的戏曲电影整体是偏向纪录片式的,主要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来传播戏曲。

其实关于戏曲电影,有关“戏曲主体”和“电影主体”的争论从未停止。因为在当时的观众心中,戏曲电影更偏向于一种纪录片,是视听技术对于舞台纪录片的有限创造。后来经过“十七年”时期对戏曲电影的探索和讨论,伴随着“电影要服从戏曲,不能离开戏曲这个基础,既要保持舞台风格,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要打破舞台框框”“导演要善于运用镜头,引导观众准确地欣赏戏”等声音的出现,以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戏曲对观众的吸引力逐渐在减弱,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戏曲电影变得边缘而小众。科技正在逐步更新我们的世界,在现代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的工业电影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也从由戏曲为主导的思想转变到以围绕舞台艺术展开。

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创作初衷

2021年5月院线上映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一举打破了人们对戏曲电影的刻板印象,成功将戏曲电影带回到大众视野之中,成为戏曲电影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据了解,《白蛇传·情》的导演莫翠柳说过:“戏曲传统戏应该更新和挖掘戏的思想内容,使它与当代的观众紧密交融,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和融合现代艺术的语汇和手段。”制作团队顺延这一思路认为戏曲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它不仅仅是纪录片式的作品,而是首先应该作为一部电影,具有电影的基本特性,运用现代视听手段让传统的戏曲艺术焕发生机,让电影具备观赏性和艺术性。于是,主创团队在电影方面展开了充分的探索,在镜头语言、4K特效、服化道等方面精益求精。影片一经公演,不但使得作为传统戏曲的粤剧得以广泛传播,而且观众也被影片自身所带的诗意隽永的艺术性所震撼。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进行搜索,《白蛇传·情》的预告片自2021年5月8日上传以来,短短一个月播放量高达300万,点赞20万次。影片选择在2021年的“520”档期上映,在一众商业片中收获了惊人的口碑,可以说,《白蛇传·情》是以电影为本体的戏曲电影的一次成功实践。

《白蛇传》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积淀。从明代的剧目《雷峰塔》到近代的与《白蛇传》相关的各种影视剧的改编故事,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1952年田汉据京剧《金钵记》改编的《白蛇传》可以说是对现如今的白蛇题材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改编的剧作抛开了“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传统伦理框架,聚焦于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主要围绕白娘子和法海的阶级斗争展开,突出了白娘子追求平等与自由,反对强权与压迫的思想。电影《白蛇传·情》也继承了这个版本的思想,大胆扬弃,紧随时代潮流,一改传统戏曲形式,运用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折子戏,将整个影片分为“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五折,同时加上“序幕”和“尾声”,精简后的《白蛇传》故事更加贴合电影的叙述逻辑,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节奏清爽不拖沓。从这五折命名上可以看出导演对“情”的重视,影片的独白和人物言行处处见情、处处有情,白娘子排除万难也要追求爱情的人性,一句“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道出了影片的核心,情感在粤剧隽美的唱腔中和演员精湛的表演中流淌,追求自由、寻求平等、勇敢反抗也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需求,引发了诸多年轻人的情感共鸣,这也是电影能够“破圈出圈”,获得艺术和市场双丰收的深层次原因。当戏曲的写意性和电影的写实性相碰撞时,人们如何使戏曲电影实现电影民族化和戏曲现代化,《白蛇传·情》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借鉴的范本。

电影民族化:如梦场景的写意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尤其在表现生活时,虚拟性和写意性是其最大特点,而电影是一门写实的艺术,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记录生活,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二者进行结合。在《白蛇传·情》中,以充满诗意的水墨画为远处的背景,但镜头将焦点聚焦在近处的人物上面,做到了人与画、写实和写意的完美融合,使观众分不清虚幻和现实。情感的现代化书写和技术上的大胆突破,使那个曾经为大众所熟知的古典民间爱情故事以一种全新视角打开。

“一切有关诗的创作原则和欣赏原则,一切有关诗的特征和意境都存在于戏曲艺术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将戏曲称作‘诗剧’是十分贴切的。”制作团队在这部电影中所营造的中国水墨画的诗韵是以往作品中所没有的,宋代文人的雅趣、宋词的诗韵之美在作品的背景中一览无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贯穿全片,影片中的每一帧截取下来都可作为一张精美的壁纸。在影片第一折“钟情“中,画面上呈现出一幅江南水墨画,在烟雨朦胧的背景下拉开故事帷幕,为全片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意境。又如第三折”求情“中,不再是古色古香、诗意的古典美,而是画风突转为秋意瑟瑟的竹林,情感也随着情境的改变有所转变,涌上观众心头的是悲伤、失落之感。电影中的整个场景都是有密切联系的,池塘中的荷花、池中嬉戏的鱼、古色古香的圆窗、杯中的西湖龙井等元素,它们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承载了精神情感上的连结,让观众在元素的连结中感受电影的主题。电影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满足了人们对古人的想象,戏曲服饰、场景元素、人物对白等都一定程度复现了宋朝的古典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情感解读,使观众沉浸在影片中感受那似梦似幻的美好情感。

“情“是影片《白蛇传·情》的核心,关于情感的现代化书写不仅使得影片符合节奏,也使影片的主题呈现出现代化解读。首先相比于以往传统伦理道德,《白蛇传·情》中的白娘子没有渲染苦情、悲情,而是回归了爱的本真。这样的”情“是以爱为核心的,这样的爱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夫妻二人的举案齐眉、共担家务,还是明知喝雄黄酒的后果,但面对丈夫许仙的喜悦选择喝掉,又或是为救许仙不惜冒犯仙界而去求仙草。这样的情融入在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生活的影子,顺境时的举案齐眉,逆境中的不离不弃。这样纯粹的爱情不仅让人们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也更凸显了在当代社会中真切爱情的难求。影片中的情感突破了时代禁锢,女性意识的觉醒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在演员采访中,白娘子的扮演者曾小敏提及:“我们这一代人,男女相爱可能就在那一刹那间内心的触动,我们需要捕捉这一点,仔细揣摩两人初次相见时的心理活动,把它放大。”因此,在影片中白娘子与许仙的婚礼仅用简单的转场交代完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礼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导演却一笔带过,反而对白娘子和许仙的相识相知的恋爱过程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这也是影片在叙事上的一个创新之举。此外,在以往白蛇系列作品中,当白娘子面对感情发生变故时,往往是凄凄惨惨戚戚地哭诉苦痛,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悲伤之中,而《白蛇传·情》中的白娘子则理智而又清醒,哪怕已经遭受了背叛,哪怕冒着进一步受伤的风险,也要”要把他的心意问个明白”。她对这份感情的重视、理性的梳理、清醒的审视,说明女性不再是感情中受害的一方,而是作为平等的主体存在,这样的两性平等的价值观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戏曲现代化:现代技术的纪实性

戏曲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同时包含着“电影性“和”戏曲性“,但这并是将戏曲和电影进行简单的融合。制作团队在保留古典戏曲元素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运用了电影的现代技术。观看之后,观众会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戏曲的说唱、动作程式等元素被减弱了,画面中的视觉感官刺激被无限放大。如今在以科技、工业为主导的电影环境中,画面电影感的增强,文本叙事的减弱,是戏曲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由CG技术所打造的虚实相生的舞台实景,使影片的整体视觉风格都如同水墨画一般,无论是断桥、荷花还是远处氤氲的山水,都呈现了简约、留白的审美理念,而这也是导演张险峰的用心之处。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视觉体验也十分接近现代审美,水墨画的背景通过晕染的技术手段和色彩的明暗对比,呈现出前景和后景的晕染,避免了现代影片中界限分明的区分,通过多层次的空间场景营造出了宋代含蓄、气韵的诗意美。

此外,《白蛇传·情》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出了更加真实魔幻的场景,为影片情感表达做出了突破。例如,白蛇为救许仙在仙界与守护仙草的鹿童、鹤童进行打斗,白娘子在寺庙外与十八罗汉对阵等场景,都是通过特效技术实现的,才使得影片和以往纪录式影片截然不同,也弥补了戏曲自身所具有的舞台局限。在白娘子喝下了雄黄酒后由人变为蛇形时,脸部上面的鳞片形状和蛇的身体增强了画面的魔幻色彩。在“水漫金山”这场戏中,为了将影片的电影感做足,制作团队特邀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深圳组成的顶尖特效团队来共同制作这场戏份,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特效并不是一味地用特效去代替演员的动作,不是单纯去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利用影像手段来更好地表达主题和人物形象。在“水漫金山”片段,小青、白娘子和法海在斗法,高涨的湖水将法海吞噬,这湖水就象征着白娘子对许仙无穷尽的“情”,漫天湖水和厚重情感将法海压得动弹不得,而在水墨晕染的画面中,法海忽然如同“顿悟”般睁开双眼,法海的身后弥散开一缕缕墨迹,以法海为代表的“理”和以白娘子为代表的“情”相互交融,呈现出水墨晕染的效果。这是白蛇戏曲文本中的“禅定”,影片利用了特效技术将其呈现出来,也为影片带来了深层次的解读。

结语

朱恒夫说:“传统戏曲是农业文明的结晶,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表现的都是乡村文化。”随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戏曲审美也面临着转型。电影技术的革新给予了戏曲一个新的表达机会,不管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是视觉上的重塑,使得戏曲古典美学中的虚拟性和写意性都变得易实现和易接受。同时,电影纪实性和戏曲写意性在《白蛇传·情》中得到了更好的融合,也为戏曲电影的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