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 张振华
眼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端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信息”这一纽带维系。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信息需要快速传播,这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传播信息重要载体的广播新闻,与新媒体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这对于广播新闻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播媒体该如何扬长避短,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对传统媒体行业来说,广播新闻在新闻传播的历史上也曾是风光无限,它因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等鲜明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广播节目源于上世纪20年代,历史悠久且传播渠道权威性强,不受网络信号强弱干扰,以声音为载体给予听众听觉及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具有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及操作便捷等鲜明特点。[1]无论是战争时期、经济大萧条时期还是当下和平时期,广播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手段,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的慰藉。但是,广播频率、频段的固定性、广播内容的转瞬即逝不能保存、广播新闻的传播转载难等都让广播新闻在新时代发展艰难。
尽管在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发展深受影响,但广播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喉舌”,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受众成了“快餐新闻”的消费者,鲜有人捧着报纸、守着广播和电视来获取新闻,互联网、客户端、视频号、抖音号等形式各样的传播形式,让人可以更多样、更便捷地获取新闻,广播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
首先,从人员配备来看,近几年国家从上到下都在花大力气整合广播电视行业,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体化整合,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盘活有效资源,实现人员和新闻传播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这一举措,可谓是“广播新闻”二次生命的制胜点。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人员的调度、业务的提升、软件的改造、后续的跟进等相关问题的解决还稍显不足。
其实,广播新闻更新速度快,电视新闻画面感强,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的制胜法宝。在媒体融合之后,广播新闻如何在适应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的基础上,保障广播新闻原有的传播速度快、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真实准确等,这是新时代对广播新闻提出的更高要求。比如,如何让广播连线的形式在视频采访中适应得游刃有余,如何把晦涩难懂的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等,这些都需要在融合的过程中下一番功夫,所以媒体融合这个“融”的过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其次,广播新闻和现在很多单纯的自媒体相比,其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已不太明显。比如很多自媒体习惯“拿来主义”,简单的文字材料一编辑完,新闻瞬间就传播出去了,但对于靠“声音”取胜的广播媒体来说,声音是佐证新闻真实性的关键所在,丰富的音响才能提高新闻的可听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因此,广播新闻要想出新出彩,相关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俯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以真实的音响素材去反映事实的全貌,切不可盲目跟风。
最后,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相比,其在画面感的呈现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尤其近几年广播和电视融合之后,自采自发的广播新闻稿件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借鉴电视新闻稿件,慢慢地广播新闻就失去了原汁原味。
广播新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但是要怎么“融”,如何“融”,“融”在哪。广播新闻工作者要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为听众服务的意识,多听取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和完善广播新闻的形式。[2]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新瓶装新酒”,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使广播新闻做到有的放矢。
眼下,生活节奏加快,车载广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广播新闻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广播新闻的创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形式创新、科技创新,也要有内容上的创新。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融合之路来举例说明,2021年河南春晚推出舞蹈《唐宫夜宴》,一曲舞蹈融合古今,整场节目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穿越千年。可以说,这个节目标志着河南广播电视台走融合之路以后的真正崛起,之后的《元宵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系列的节目火热“出圈”都是媒体融合之路的成功表现。
河南卫视凭借《中国节日》系列从“出圈”到爆红,到底凭的是什么?第一,凭创新。创新不仅赋予节目更高的生命力,同时也能激发创作者和受众的热情。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这种节目形态不仅能够让观众赏心悦目,更能欲罢不能。第二,凭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节日》系列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节目的播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满足了中国人当前敬畏文化的心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成为当前节目创作的一个风向标,引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纵深发展。从2021年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的河南春晚,可以说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融合之路走得还是相当稳的,这里所体现的融合并不是单纯的队伍上、形式上的融合,还有内容上和高科技的融合。
此外,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新闻产品的播出端融合了广播、电视、视频号、客户端等多种手段。以广播新闻为例,2022年春节期间,河南春晚播出的当天,河南新闻广播就策划了一组关于河南春晚反响的新闻,从采访普通老百姓观看河南春晚入手,让老百姓发出声音,表达对这些节目的反响和感受,声画一体使传播效果更好。另外,广播利用自身“快”的特点,很快就把这些音视频素材在视频号、微博和客户端推出,广播新闻的及时推送,引发了更强烈的共鸣,让广大河南人树立了自信心,挺直了腰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闻中有关《黄河泥洼》这一节目的相关采访,上到古稀老人下到几岁孩童,都交口称赞。老人们在这个节目中找到了满满的童年回忆,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无限的童趣,这种无岁月代沟的共鸣感恰恰是这次河南传统媒体融合的文化精髓所在。
这次融合趋于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多的是内容上。从前几年媒体改革开始,河南媒体也在慢慢地融合,或许一时间没有寻求到最佳的融合方式,2021年的河南春晚,把文化作为精准定位,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行稳致远。这样的融合不仅壮大了广电队伍,鼓舞了士气,同时也使广播新闻不仅可听而且可看,路子越走越宽。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很多国人开始真正地关注河南文化、中原文化,让文化自信在河南人心目中生根发芽,让更多的文化瑰宝在万人瞩目中熠熠生辉,这体现的正是媒体融合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广播新闻更是如此,只有走媒体融合的道路,广播新闻才能更加朝气蓬勃。但融合之路在哪?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所走的融合之路怕是任重道远。如今在传统媒体行业,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融合的必要性,但在融合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扬长避短,怎么样才能在融合之后富有生命力,怎么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这都需要慢慢进行探索。
另外,有些媒体融合过分注重形式,比如广播新闻的融合,现在最流行的应该就是广播和电视的融合,也就是说广播记者也要会视频的拍摄、剪辑、制作等,但仔细想想,如果融合之后的广播新闻只注重视频的传播,而忽视了原本广播的优势,反而会得不偿失,时间长了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内卷式”的机制,比如机械性的要求刷流量式的点赞、评论、转发,这对提升节目的本质来说毫无意义,更是违背了媒体融合的初衷。
绝大多数的传统广播媒体已经意识到目前需要和新型媒体、新型科学技术手段、新型传播方式等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融合之路并不好走,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千篇一律,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巧妙地运用节目编排手段,根据每天不同时段、不同听众群体编排不同节目,注重节目的计划性与内容的协调性,才能真正实现广播新闻编辑的突破与创新。[3]
首先,对于广播新闻记者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锻造出强大的能力是做好广播新闻的基石。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有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力、对新闻稿件敏锐的洞察力、编写新闻稿件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沟通能力、驾驭语言的技术能力、对采访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强有力的体力和精力等基本能力,另外在新时期,广播新闻记者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采、编、播于一体的能力,提升自己对新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要加强对广播媒体前途和特点的分析,了解广播听众的具体感受,使广播新闻编辑能够对新闻形式的优势和劣势具备清醒的认识。[4]广播媒体或者相关部门要组织一些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让广播新闻记者能够了解、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同时,从业人员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技能,不断实践,勇于承担责任,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融媒体人才。
其次,广播新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媒体传递的“声音”是要对社会负责任的。因此,广播新闻人员要具备政治意识,主要是指策划人员在把握事件本质的基础上,要把握好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时代作用等,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力大的事件,新闻策划工作者要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策划,并逐渐展示出新闻的舆论导向性。[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当前背景下,广播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新闻从业者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下一心,植根深厚的文化自信,不断学习国家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自觉意识和思想觉悟,解读好国家政策,传递好的中国声音。不仅如此,宣传部门也要组织好舆论引导、理论培训、舆论监督等工作,让新闻传播环境良性发展。
再次,相关部门应该在媒体融合方面对新闻传播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标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也积极进行融合,但为什么存在融合不佳,甚至是迷失自己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一个标杆和制度的引领。传统媒体广开栏目,所发内容良莠不齐,为了刷节目的存在感,制定所谓的刷流量博眼球的考核机制,最终导致所刊发的新闻“营养价值”不高,其不是用来服务大众的,而是为了彰显自己。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明确统一的传播和考核机制,确保考核公平公正,不以转发、评论、点赞的数量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应注重稿件的质量和档次,划分多重考核,跳出“内卷”怪圈,促进广播新闻良性发展。
最后,媒体融合要想真正融到一起,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设备和物资保障。对于广播新闻来说,和电视新闻的融合是第一步,像采访设备的更新、航拍等一些设备的采买和引进都是基础的,还有 AdobeAudition、edius等音、视频软件技术的升级、学习运用等,对于广播新闻记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只有这些得到有力保障,从业者才能更有底气地去学习、去运用、去创新。另外,媒体融合以后,各种后勤保障服务也得跟得上,才能使新闻的采、编、播更及时,不误点。这就需要保障好设备的正常运转,配套电池等的供给和设备的维修保障等都需要专人专责。
如今,媒体融合是广播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广播新闻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很多广播媒体也慢慢地步入正轨。对于媒体融合来说,广播新闻融合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心中方向明确,方法得当,总能行稳致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