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一要配套相关政策,夯实数据基础。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等内容,则可以通过规范政务新媒体委托运营,引导各地党政机关将政务新媒体交由主流媒体代运维,为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夯实数据基础。二是优化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瓶颈。数据是数字经济的血脉,全媒体大数据平台是媒体发力数字经济的突破点。媒体有必要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进制度革新、组织重塑、流程再造,实现内容生产、技术应用、队伍建设、用户连接、服务模式、运营方式、网络治理、国际传播创新。三是借力版权保护,积累资源优势。原创新闻是媒体的核心优势,新闻作品版权则是媒体的核心资产。建议媒体以打造版权示范企业为契机,确定版权合作白名单,规范政务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转载新闻稿件行为。四是建立孵化基地,凝聚产业合力。依托媒体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媒体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促进媒体之间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凝聚生产力。五是组建专业团队,集纳优秀人才。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要培养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创新人才。(据李鹏飞 刘先根 彭培成于《中国记者》2022年第12期)
一、数据意识:数据素养提升工程。数据素养成为数字时代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维度。智能传播时代尤其应提升媒介素养,特别是在数据伦理规范认知的基础上,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可以有效且恰当地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二、算力平台:自治与他治结合。首先是自治方面。用户关注是算力平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算力平台应以用户为关注点,用户需要什么就延伸做什么,用户到哪里就要扩展到哪里。其次是他治方面。成立第三方审核或公证机构,对关键算法执行审核程序、公证程序甚至开源程序,约束行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三、算法模型:技术与管理并重。算法的偏向和异化纠偏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首先,规范算法技术的价值立场;其次,用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第三,善用算法逻辑引导算法向善;第四,理清技术和主体间的关系;最后,坚持关键环节的审核机制。(据兰帅辉尹素伟于《当代传播》2022年第5期)
一、内容引发共鸣以吸引大众参与。短视频让普通大众成为传播者。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依据传播者的个人特性而呈现多样化,平等对话引发共鸣,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传播信息。当代潮流元素与传统文化结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关注,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古风系列的传统文化获得年轻群体的喜爱。年轻人心甘情愿为文化买单,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二、深耕内容以达成认知共情。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为融合传统与潮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短视频平台上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诗词歌赋到戏剧武术,从传统节日到山珍菜肴,从民族服饰到风俗习惯,无不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三、扩宽渠道以拓展传播范围。首先,构建传播矩阵,形成时空化叙事张力。多平台互动传播是短视频传播的重要路径。其次,融入潮流元素,呈现融合性视觉效果。短视频平台上的传统文化传播也并非闭门造车,圈地自萌,而是积极寻求跨界合作之路,拥抱现代科技。最后,增强参与互动,营造沉浸式审美体验。在受众对传统文化短视频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之后,传播者趁热打铁,推出参与话题,设计参与任务,以简单、易模仿的任务来降低用户参与门槛,在趣味十足的活动中了解并发掘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据周斌康叶于《电视研究》2022年第11期)
一、转换视角:从居高临下到平等相待。面对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平等意识强烈的Z世代,媒体唯有放下身段、平等相待,认真研究、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接受习惯,真心诚意地欣赏他们、走近他们,才能被Z世代群体认可和接纳。因为与年轻人平视,媒体的目光也会收起锋芒、变得平和,语气呈现了一种年轻的状态。当Z世代的年轻群体能够感知到媒体的这种视角转换,媒体便更容易获得Z世代的认同。二、改变语态:从呆板说教到清新表达。媒体的语态就是媒体说话的方式,主要解决应该“怎么说”的问题。针对Z世代媒体语态的改变,就是要改变呆板说教的口吻,转而使用年轻人的语态讲述,力求清新活泼、充满朝气又通俗易懂。三、多重编码:从单一呈现到全息多维。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可视化的时代,单一的文字呈现已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晦涩难懂的信息“编码”为更生动直观的图像,实现文字与图片、音视频的多元交互表达,显然更有助于媒体话语触达年轻的Z世代群体。这种编码应是有意识地将图文、音视频、VR、AR等加以整合,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感官体验。四、开放建构:从“我说你听”到融合互鉴。这种融合互鉴,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可以将Z世代常挂在嘴边的新词和网络热词加以吸纳使用,转化为更接地气、更具网感的媒体话语;另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可以吸引Z世代用户留言、跟帖,发表见解,让用户话语成为媒体话语的一部分。(据胡洪江于《青年记者》2022年12月上)
日前,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案例推荐结果揭晓。新华通讯社《创意微政论片|真理之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微纪录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人民日报社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中国日报社《小彭直击大会现场!那些报道二十大的外国人都在忙什么?》等10件案例获得“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中央媒体)”。海南日报社《看一粒种子“上天入海”,太奇妙了!》、文汇报社《大家聊巨变丨伍江:梧桐树下小美好》、南方+客户端《湾区知味|他们从田埂唱到剧院,稻花香里歌声甜》、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我们的十年》等10件案例获得“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地方媒体)”。(消息来源:中国记协网)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收视率监测调查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发布了2022年收视年报。报告公布了各频道各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数据,大数据揭密了2022年收视市场。2022年央视和地方卫视频道的电视剧播出比重最高,占比近三分之一,新闻资讯、纪录片、文艺节目和少儿节目播出比重均超过或接近10%,排名前五。同时,电视剧、新闻资讯、文艺节目、电影、纪录片收视比重较高,现实题材电视剧受观众青睐,二十大、乡村振兴、冬奥、传统文化等主题纪录片、文艺节目、动画片、公益广告成荧屏亮点。(消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2022网络视听精品节目集锦”,共55部作品入选,其中既包含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等常见的节目形态,也囊括了网络微短剧、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等新业态。这些作品用光影描绘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彰显了中国文艺新气象。2022年,网络视听行业围绕重大主题,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用文艺精品创作热情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激扬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题材、内容、手法上加强创新,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坚持采用年轻叙事语态和新兴传播方式,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消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由SMG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国内首档元宇宙资讯节目《早安元宇宙》在东方卫视周日早间八点档、STV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和全国多个媒体合作平台播出。节目中“元宇宙资讯猎手”——SMG的虚拟新闻主播申雅,以超写实职业版造型出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观众播报和解读元宇宙的最新消息。作为主流媒体,上海广播电视台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积极开展元宇宙战略布局,努力与“Z世代”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而作为元宇宙“数字化身”的虚拟主播,正是其中一根重要的赛道。为此,融媒体中心、东方卫视中心、东方广播中心与技术中心(SMT)子午工作室等合作,纷纷创新推出了身份定位和视觉风格各不相同的虚拟主播形象,全面拥抱元宇宙赛道。(消息来源:上观新闻)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四大省属文化集团共同发起的传播大脑科技公司,日前正式在杭州揭牌成立,以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传播大脑科技公司围绕浙江省市县媒体技术一体化发展战略,有效整合上述四大省属文化集团数据、技术、运营等资源,探索智能时代“传媒+科技”的前沿发展战略,建立该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播体系。以四大省属文化集团合力推动,在国内尚属首次。据了解,传播大脑科技公司目标是打造引领媒体变革的技术集成中心、数据交互中台、融合传播中枢,让更多媒体“共享开源技术,共建开放生态”,以移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山东广电推出首个超写实数字主持人“海蓝”,官方海报随之正式亮相。“海蓝”的名字取自“齐风鲁韵、岱青海蓝”,是底蕴深厚的齐鲁文化与web3.0元宇宙新技术的一次成功碰撞,未来将应用于更多不同主题的融媒创意场景。“海蓝”的闪亮登场,是山东广电推进媒体融合、迈向元宇宙领域的重要一步,是山东广播电视台“悠久文明、青春中国”的定位在数字领域的具体呈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下数字人在很多行业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据预测,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亿元。为此,山东广电整合国内外一流的产、学、研资源,打造元宇宙技术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平台,推出50位主持人数字孪生计划,“海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消息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