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声生不息·港乐季》: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分析

时间:2024-06-18

□ 张梦莹

音乐综艺节目风靡多年,不仅承载了全民的时代记忆,也持续推动着荧幕创作的迭代更新。《我是歌手》音综的火爆“出圈”,成为芒果台和湖南卫视打造的一张王牌名片。由《我是歌手》原班人马制作的献礼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也成为了音综界的黑马,好评如潮。该节目之所以能够在音乐综艺市场成功“出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确抓住了观众的共同情绪点——对香港音乐黄金年代的怀念。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重要节点,《声生不息·港乐季》作为促进两岸沟通交流的时代献礼片,以音乐为载体诉说香港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以新旧传承的形式构建起两岸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是音乐综艺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节目理念

摆脱音综同质化桎梏,独树一帜致敬“港乐”。“港乐”承载了香港这座城市的时代印记,也早已成为了连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桥梁,值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芒果TV、湖南卫视携手《我是歌手》的原班人马和香港TVB特别企划献礼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这也是芒果台与TVB的首次合作。据统计,2022年我国各类音乐综艺节目就有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2022》、中央广播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第五季》、爱奇艺《中国说唱巅峰对决》、芒果TV《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哔哩哔哩《说唱新世代2》等 10多档。由此可见,音综市场存在难以“出圈”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综N代”固化的节目形式难以再度引发观众的激情,另一方面是由于新的音综IP浮于表面,缺乏记忆点,难以延续。

随着大众审美更迭、节目机制固化等因素的影响,各类音乐综艺节目进入瓶颈期,普遍遇冷。在爆款缺乏的市场现状下,音综利用话题冲突博取关注、缺乏作品输出的固化形象难以打破,而《声生不息·港乐季》延续慢音综这一新风格,摆脱同质化的桎梏,探索出“慢音综+音乐纪录片”的全新路径。该节目以粤语歌曲为内容核心,致敬港乐,致敬香港音乐的黄金年代,瞬间在众音乐综艺类节目中成了一个新奇的亮点,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怀旧与创新并行,全新思维助力老歌的新时代表达。在怀旧热潮正盛的时代,《梅艳芳》电影重播、《披荆斩棘的哥哥》爆红等现象无不在表达着观众对港风的怀念。《声生不息·港乐季》正是因为精准洞察到了观众的情绪点,才由此创新了音综内容主题,实现“出圈”。

该节目邀请了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十六组歌手,通过6场主题竞演的对抗,改编演唱经典传世粤语曲目。在节目简介里,人们可以看到节目组在力求完成港乐的新时代表达,寻找“港乐与我”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与观众共创一张“声生不息”港乐时代唱片。

从它的歌单和参演歌手可知,既有香港音乐传奇林子祥叶倩文夫妇,也有李克勤、杨千嬅、李健这样的实力派歌手,还有马赛克乐队以及魔动闪霸这样有着鲜明特色的乐队、说唱组合,以及炎明熹、曾比特、单依纯这样难得的新人天才,歌手阵容搭配兼顾了情怀与惊喜,“怀旧”和“创新”俨然成为了《声生不息·港乐季》的主打。同时,节目组还让香港乐坛的知名唱将与新生代歌手进行合作,将传承与突破结合,充满了碰撞与新意,是一个传统与新时代元素融合并表达出来的过程。以往的综艺都是香港歌手唱国语歌曲,这次节目特意让内地歌手唱粤语歌曲,开拓了音综的全新思维,也是在文化交融方面的一个创意点。

节目形式

表达方式:故事化慢表达勾起观众的时代记忆,引发情感共鸣。“港乐告诉我们怎样爱人,怎样被爱,怎样表达爱,怎样告别爱,香港音乐也与我们一起探讨爱的姿态,扩写爱的边界,歌颂爱的领域,香港回归25周年,一生所爱,不再隔山海,情有所寄,踏过千万个世纪。”从芒果台的节目文案中就能看出港乐本身包含着很多细腻的故事,并且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是一种深藏记忆深处的怀念。

该节目除了歌手的演唱之外,还将歌手的故事投射到更大的时代背景和更具体可感的生活里,能使观众更清晰地回忆起当时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节目还注重故事化的表达,让歌手讲述自己与主题相关的经历,再由歌手在台前的演出,传递出情感,引发共情。

刘惜君在演唱《执迷不悔》前讲述了她从小生活在深圳与香港交界的中英街,她妈妈在香港回归那天跳舞助兴的故事。接下来,随着镜头切换,旋律响起,她演唱《执迷不悔》的第一句时,闭上眼睛,仿佛听她在耳边讲着自己的故事、自己从小守在电视机前,听王菲唱歌一样。李健在节目后台时也讲述了自己当时是如何被香港的流行文化影响的一些经历,说自己也是深受粤语歌曲影响的那一代人。在这个时候,他不是一个歌手,更像一个故事的讲述人、当事人,而观众则是听故事的人,更有代入感,产生共情。

表演形式:热度嘉宾演绎经典歌曲。音综的核心之一在于音乐的表演者,同时市场上大多数的综艺节目也存在艺人与节目互相成就的需求,好的嘉宾阵容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提升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值。该节目在播出初期能够收获超高热度,这当中必然离不开观众对于嘉宾的期待。

在节目嘉宾的选取上,可以看出该节目的初衷——希望能覆盖更多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受众、不同风格的受众。特别是作为一个在卫视和互联网同步播出的节目,要做一个以粤语为主的音乐节目时,面向的其实不止是国内不同地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风格的观众,甚至还有海外各地的观众。

从嘉宾个体上看,大部分嘉宾都是在香港歌坛或内地歌坛红极一时的歌手,林子祥、叶倩文、李克勤、杨千嬅都是香港音乐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在两地都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而李健、单依纯和毛不易也属于近年来内地综艺市场、音乐市场的常驻嘉宾。节目组不仅邀请了众多来自香港的本土歌手,还邀请了来自广东省、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歌手,可见港乐不止对珠三角沿海地区的影响深远,对内地各个地区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除了注重内地文化和香港文化之间的交融,该节目的新鲜感体现在观众意想不到、想象力被限制的那部分。节目组的嘉宾选取就做到了“挖”和“掘”,有老一代的、新生代的;有唱跳歌手、创作歌手、说唱歌手;有乐队、有组合。通过这些嘉宾我们也能看到港乐对各种音乐风格、各种音乐形式的影响,意义非凡。比如内地乐队马赛克作为出道14年的四川乐队,曾在2014年单独发行过创作的粤语单曲《千杯不醉》,在他们的记忆里,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在他们的青春里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是内陆地区深受香港音乐影响的一代人。

对于一档音乐综艺,第一期往往最能看出节目组的用意。在该节目中,由林子祥、叶倩文夫妇打头阵,节目组显然是要走情怀路线。林子祥演唱《耀出千分光组曲》,叶倩文演唱《祝福》,一刚一柔,在特有嗓音的熏陶下,兼顾了岁月的质感与抒情的分寸。从致敬黄沾和Beyond到邀请李健改编张国荣的《沉默是金》、杨千嬅演唱《无条件》、毛不易演唱《遥远的她》,也可以看出节目组试图争取50后到00后的主流人群,尤其是叔叔、阿姨辈具有港乐情怀的人。

而对于新青年来说,该节目的亮点在于曾比特、炎明熹、单依纯这样的新生代歌手以及像马赛克乐队、魔动闪霸乐队在年轻人中盛行的摇滚、说唱“另类”组合。其中曾比特有着不俗的表现,作为新人丰富而不油滑,松弛又具放克迪斯科的音乐技巧;炎明熹翻唱的《蜚蜚》也十分动听,作为一名18岁的00后香港新锐歌手,表现十分亮眼。

在第一期最后,全场合唱《海阔天空》,一首为数不多能让全国人民产生共鸣的粤语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代表了很多人深切的向往,代表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观众的向往和信念,也代表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专属回忆。

呈现效果:声台形表融合,节目主题深入人心。作为爆款的现象级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的制作团队曾打造出经典音综《我是歌手》,节目自播出以来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备受赞扬。节目突破传统创作逻辑,融合极具未来感的现代舞台设计与怀旧经典旋律形成视听觉对比。

比如曾比特在演唱《初恋》时,在歌曲表演的前、中、后各个部分的舞台效果都是不同的。节目舞台的舞美音效光景结合歌手对歌曲的重新演绎,能让观众更加印象深刻,使表演更加深入人心。节目组的音乐制作团队也会结合嘉宾特点,针对每组艺人演唱的歌曲进行改变。例如说唱组合魔动闪霸,在《卡拉永远OK》这首歌的演绎中,舞台效果融合他们独有的特色说唱,改编出了他们所理解的港乐,观感十分良好。在马赛克乐队对《情人》的演绎中,制作团队也是用乐队特色合成器等凸显马赛克独特的风格特点。无论是魔动闪霸还是马赛克,人们都能看到节目制作团队对这些乐队和组合的特点和风格优势掌握得很精准。此外,作为一档定位“献礼音综”、志在打造时代唱片的节目,制作团队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舞美、音响团队参与制作,打造具备“颁奖典礼”质感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的听觉效果,加上实力唱将的加盟,最终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音综黑马也不足为奇了。

声生不息:如何让“不息”延续

《声生不息·港乐季》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嘉宾、节目制作方面都十分出彩,尤其在立意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表现在每期都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音乐故事的讲述。备受赞赏的“芒果百万文案”更是将节目立意与格局推至高点,成功实现“出圈”,在创新内容的同时还能契合观众的情怀,精准洞察观众情绪点。嘉宾方面选取了在两岸都拥有一定观众和热度基础的嘉宾,不仅保证了节目的热度与话题基础,也成就了嘉宾的人气。

通过在同质化严重的音综市场中探寻差异化,《声生不息·港乐季》探索出了音综发展的全新路径。通过音乐旋律讲述的香港音乐发展史,勾起了无数观众的共同记忆,引发了一波“港乐回忆潮”。聚焦于“献礼音乐综艺”的节目立意无论在节目播出前的造势还是在节目播出后的热度延续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收获了无数好评。对于音综市场发展而言,该节目跳出音综强竞技、造噱头的刻板固化思维,创造出了一条以音乐引发集体回忆、回归音乐内容创作本身的综艺节目形象这一新路径的可行性。分析《声生不息·港乐季》可以发现,代表港乐形象的歌手、熟悉的经典旋律与歌词还有属于个人记忆的港乐故事,都是触动观众情绪点的重要元素。该节目以港乐故事的述说展开,以深远立意触发观众情绪,是内容创作的正面样本。节目借势港乐收获了观众的肯定,这也是观众对音乐综艺节目发展的更高期待。

但有肯定也不乏有争议,《声生不息·港乐季》实现了经典音乐的新表达,既做到了经典回忆与创新表达的平衡,也在保留观众情怀记忆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编,但该节目仅仅聚焦于对经典港乐的表达,选曲上缺乏对于青年一代音乐偏好的探寻,难以抓住Z世代群体的共鸣。这点对节目乃至音乐综艺市场后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忽略新世代的声音又如何能实现经典的不息?因此,节目在歌曲选择上除了延续对经典音乐的讲述与重现之外,也要捕捉年轻一代的音乐情感,满足他们对音乐的期待和展望。在对经典歌曲进行改编和创新时,也可以同时展望音乐和音综市场的未来,关注年轻一代的音乐文化与情绪表达。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只有在选曲、改编层面做好经典与创新的平衡,才能在内容创新上实现真正的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