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王家升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定格动画从诞生伊始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风格化形式,收割了众多的艺术创作者以及艺术爱好者。之所以如此受到拥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为观众带来的新奇观影体验,使观影者在畅游于定格动画所虚构的天马行空的世界中时,又能感受到一种不可回避的真实感。这种观影时的真实感,让人似乎置身于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个次元,既陌生又熟悉。通过笔者对相关类型的研究发现,观看定格动画时真实感的产生其根本在于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甚至占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和元素,这也为定格动画的气质提供了始终拥有让人感受到潜在着的某种真实的土壤,而这种真实大致可以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空间的真实,并不是指二维及三维动画作品在叙境中的故事空间是不真实的,而是指在制作层面定格动画在很大程度上和电影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实空间的改造和置景进行艺术创作。具体来说,在二维动画或者三维动画短片中呈现出的空间感往往是利用手绘或者数字化技术和场景建模完成的,从而能动地将理念世界结合技术手段塑造成艺术世界,但与此同时并不依赖于现实空间的改造进行创作。定格动画既需要创作者占据真实时空去创作,还需要在真实时空对某一空间范围进行改造。之后通过摄影机用逐格摄影的方式对置景后、改造后的空间进行拍摄,换句话说定格动画呈现的空间是可以在现实空间索引的。
从制作层面对比传统的动画,无论是手绘动画还是三维数字动画,均是利用了美术的透视法将艺术世界的空间独立于现实空间外,压缩在诸如纸张或者是电脑屏幕的二维平面当中。或许正是定格动画有着介于电影与动画之间特别的艺术张力,才使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对这种艺术形式无法自拔并成为以此作为拍摄手法的忠实拥趸。2018年,他的第二部个人动画长片 《犬之岛》依旧采用了之前拍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使用的定格动画形式。在《犬之岛》的幕后花絮中,导演及其主创介绍,动画在一个很大的布景里,每一场戏的场景几乎都不尽相同,为此他们制造了庞大数量的景观来配合导演的需求,最后整部片场景素材积累超过240个。一般的室内场景大概6到8公尺长,最大的甚至要到16 公尺。其中一些场景只在银幕上出现3 至4秒,但是制作却耗时又耗力。电影中关于搭景的方式,一种是用木工以及喷漆的方式去制造空间场景,另一种是用有机的材料作为搭景方式来塑造垃圾场的空间。电影中重组空间的方式体现出了空间真实的本质,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动画而独有的重组真实的方法之一。
定格动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能被称作材料动画,它需要对制作的角色进行逐帧的摆拍,而角色的制作又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材料。创作者对所制作角色的摆拍从现实生活的逻辑上来看其实就是对一堆材料组成的物质进行摆拍,我们赋予其生命,将真实无生命的材料塑造成常规动画中的动画人物仅此而已。相比常规的动画,定格动画的材料无法通过工具勾勒出线条、笔触、颜色和影调,因此必须要借助真实生活中的材料去充当剧中人物的基本构成分子。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电影、动画以及定格动画中角色的构成可以发现,电影中的角色材料就是出演角色的演员自身;常规动画中角色的构成材料是通过各类技术工具用线条和颜色勾勒出影调、人物和场景;而定格动画中角色的构成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材料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组合而成,来模拟动画中的角色。
诚然,常规动画中也需要充当着工具作用的材料——颜料和笔,但作为工具的颜料和笔是为了构成线条和颜色,在其中材料扮演的是一种手段。而定格动画中材料既是一种手段但同时也是目的。首先材料作为手段,它构成了动画角色的分子;其次材料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整部影片的质感和情绪,可以说是从形式上决定了内容。根据罗兰·巴特《神话学》中的观点,不同的材料的材质作为某种艺术符号本身就能塑造出不同的艺术感受,比如某个角色的衣服造型是由玫瑰花制作的,那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和成长的社会文化的规定性潜意识里就会认定该角色带有浪漫的气息,而定格动画魅力的来源就是要求创作者调动最具创造性的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用最具见解和洞察的创意组合将其实现。
目前用于定格动画的创作材料有粘土、剪纸、泡沫甚至是软糖,不同材料呈现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粘土的手工捏造的纹理感会给人带来憨厚和纯朴的直观感受,其中以亚当·艾略特的动画作品《哈维的一生》最为鲜明;同时木偶作为材料的定格动画给观众带来的是极致的舞台戏剧感,其中典型的代表是日本大师川本喜八郎,他的作品结合了日本当地的传统戏剧和舞台风格以及民族的特性,通过木偶这种材料的呈现,作品的戏剧性、舞台感则会更加突出。
定格动画有时也无需借助材料,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材料就是演员自身。这种类型的定格动画有着独特的实验性,他们用真人和实物制作定格动画,演员自身变成了提线人偶,然后再借助逐格摄影的技术制作成短片。例如,1952年加拿大电影导演诺曼·麦克拉伦的定格短片《邻居》,就利用了上述手法刻意制造出不连贯的失帧效果,进而营造出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利用象征与隐喻呈现了影片反战的主张,又讽刺了人性在战争中的贪婪和愚蠢。
在论述过定格动画和其他类型的动画形式有着空间的真实以及材料的真实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别后,这样看似定格动画的内在真实要求是为了达成作品更高纯度真实感,从而让观众更加相信导演构建的时空,使得定格动画相比其他动画类型甚至真人电影有着更强的真实感。但笔者认为定格动画对内在真实的要求是为了构造更加虚构的世界,这里讨论的虚构与非虚构、真实与非真实并不是艾布拉姆斯探讨的文本以及虚构作品的定义,即“只要是虚构而非描述性事实上发生过的事件的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从这个定义来看,除了带有纪录性质的影像类型之外,所有的影像类型都在虚构的范畴里,而非笔者在本节强调的虚构与真实是影像所创造出的真实感。
传统动画与类型电影同样也在建造虚构的时空与世界,但它的手法和给人带来的时空体验在笔者看来是与定格动画完全不一样的。首先传统动画是用非实体材料去构建虚构,而类型电影的角色和道具在最小单位上无需重组材料。例如出演角色就是演员本身,即便需要搭景或者置景也是按照现实逻辑进行,纸杯就是纸杯,道具就是其本身而非重构而成。但定格动画不同,它重组了我们所认知物品的最小单位。一个偶可以是由现实生活的多种材料组成的,现实材料在定格动画时空当中成为了构造这个时空的“分子”。由于构成材料的不同,最后呈现出的艺术时空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效果,在笔者看来传统动画和类型片有更强的真实感,这是一种作用于认知上的真实感。
常规动画由于利用非实体材料去构造虚构,观众从观看之初就能接受这一设定,即这个时空是完全独立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二次元。反观类型电影的特色是用真实去构造真实感,即便故事内容的时空观是虚构的,也可以确认电影的时空和观影者所处的时空是一致的。在建立真实感上,类型电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观众观影活动的本质就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同时空为前提购买的沉浸体验。
定格动画的时空体验区别于常规动画与类型电影之外,是一种新的时空体验,虽然拥有空间和材料的两重真实,但是由于形式的特殊性,两种真实是经过重组的。比如安娜·曼扎瑞兹的定格动画短片《于心有鬼》中的公路、商店以及办公楼和家中的空间场景并不是1∶1的复现,而是将现实空间重组去模拟出各种场景。从材料上来看,道具、人物需要由各种现实材料共同组成。最后的呈现效果观众可以一眼看出角色并非真人出演甚至能看出角色制作的材料痕迹,是在模拟人类的面容动作以及物理规律,但因为人在观看活动中的假定性而拥有了艺术真实。和普通动画不同的是,由于定格动画的时空与真实时空既有交叉又有重叠的部分,会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被奇观化的镜头、创造性的设计影响,从而与这个时空保持一段距离,观众始终会以凝视的姿态去审视这个奇观化的世界,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当观看者刚要成为介入者,就会被下一个镜头的陌生化所影响。
根据森昌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犹如面对行尸走肉;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而定格动画中的偶从实践意义上与机器人模拟人类是一致的,进而斯科特·麦克劳德就将该理论和艺术创作进行了结合研究,他提出一些简单的卡通人物更能让读者保留想象空间以及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因此,一个简单的卡通人物能使读者代入他们的认知;相反,要是卡通人物的结构和相似度逐渐近似照片的真实度,又会远离。定格动画的主角就在这微妙的波动范围之间,这也是定格动画特有的虚构感。
定格动画的时空体验本质就是一种间离化的时空体验。但是笔者要提出的是具有时空体验的真实感和虚构感并无高下之分,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体验,且各自具备特别的体验价值。“间离”化的效果由来已久,在诸如戏剧、小说等许多文学形式中可以窥探其中奥妙。该说法最早是由布莱希特针对戏剧表演所提出的理论,原指让观众看戏,但并不直接融入剧情,通过多种策略,让观众和戏剧保持距离,以便采取批判的姿态,反思戏剧的规范和特征怎样将社会作为意识形态和机构化的建构而再生产出来,通过将戏剧去正常化,暴露戏剧的人为性质。比如在影片中利用快速剪辑、跳切、不匹配镜头、在银幕外对观众讲话等方式刻意打破“第四堵墙”。而定格动画特有的不连贯感的成片风格,恰好适配了这种间离化的理论。在我国早期的定格动画探索之中就已经发现了定格动画特有的某种说教性质,这其实源于定格动画创造出的间离化时空体验,例如《神笔马良》《半夜鸡叫》《阿凡提的故事》《曹冲称象》等都是用传统故事让观影者从影片内容中获得反思,起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作用。观影过程有趣的同时,又能让人保持一份清醒,从艺术作品中判断是非,树立价值观。定格动画的间离化时空体验还给一些实验片的探索提供了土壤,上文提及的电影导演诺曼·麦克拉伦的定格短片 《邻居》就是最好的例证,利用定格动画的间离化体验营造出超现实的效果,成为连接现实时空与意识时空的夹缝,对于营造超现实的效果就有了卓越的作用,也增添了一份警醒和思考。
定格动画由于其特殊的形式,构造出了区别于类型片、常规动画的观影时空体验,并且真实与虚构又有极其深奥的哲学内涵,本文着重聚焦观影者体验真实感的建立方面。目前探讨定格动画时空体验的内容还相对较少,但致力于不同艺术作品的时空体验感的讨论可以更好地为创作提供指导和前进的方向。在多元化技术发展的当下,如何建立定格动画的时空体验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任何艺术类型都试图建立一种独有的时空体验感,也相信随着现代制作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定格动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