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的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4-06-18

□Anang Masduki 牛盼强 陈李龙

“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的负面舆论

在谷歌页面上用关键词“印尼一带一路中国项目的经济叙事”进行搜索,发现了超过30万篇相关文章,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有对“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解读,有对“一带一路”倡议利益相关方的分析,有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益讨论,等等。与此同时,印尼社会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这种声音与“中国威胁论”如出一辙,试图将“一带一路”倡议解释为某种阴谋论,以图抵制“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印尼的开展。不过,这些阴谋论与印尼的社会现实明显不符,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一、有一部分人持“‘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论”。这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给印尼带来的是不是福利而是“陷阱”,即当印尼无法偿还中国债务时,中国将接管印尼的基础设施项目,就像中国企业接管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一样。诚然,印尼政府确实向中国举债,但这一数额远远小于印尼最大债权国日本的债务总额。截至2018年底,印尼政府对华债务为15.92亿美元,而对日本的债务总额达到129.08亿美元,是对中国全部贷款的8倍多。[1]更何况,中国和斯里兰卡均表示,该港口只会用于经济开发,不会被用于军事活动。汉班托塔港的良好运营,能够为往来船只提供维修、加油以及货物中转等服务,进而降低整条航线的航运成本,带动整个区域的进出口和经济发展。“债务陷阱论”有失偏颇。

二、印尼与中国的贸易平衡问题。印尼对中国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中国进口材料和设备,这有可能扩大贸易逆差,致使贸易进一步失衡。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对印尼政府财政负担和可持续性的潜在负面影响较大。过去三年,印尼政府债务增加了40%以上。的确,近年来,密集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管理债务风险能力的担忧,因而受到了一部分经济学家的批评。[2]但实际上,我们不应将贸易仅视为一种双边现象,而是要考虑贸易的总体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进而改善未来的贸易平衡问题。对于印尼这样经济分布过于集中的国家尤其如此。

三、地缘政治问题。许多人将印尼视为东南亚地区的领导者,而印尼政府也希望保持这种状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在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破土动工,将有助于实现印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3]然而,这种发展机会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正在变得微妙。美国的“印太战略”试图建立所谓的“岛链”以抑制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这同时也威胁了印尼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由于美国介入,东盟地区的政治正在走向多极化。但是,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中,中国与印尼等国更多表现为共生关系。印尼亟需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面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到基础设施当中,而中国能够并且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援助。虽然不是所有“一带一路”项目都符合印尼的利益,但印尼要加速发展就必须接受这些资金和技术。包括印尼政府也视“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和协调经济发展,创造政治稳定与安全的机会。

西方霸权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产生负面舆论的原因

众所周知,美国希望始终保持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不希望任何国家成为其竞争对手,所以美国持续不断阻止中国在国际社会掌握话语权。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核心观点是以西方地缘政治理论为认知基础,认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以及经济领域的扩张是中国意欲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的表现。[4]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一直在保持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凭借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干扰其他内政外交以使其符合美国利益。同时,美国也以软霸权的方式,通过各种议程设置,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舆论。美国常用的手段是以民主、人权、环境、性别、妇女、健康等名义资助非政府组织。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各个国家,都有受到美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存在。这些机构是致力于推动美国所设置的议程,来反对其他国家。

从总部设在雅加达的CSIS(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所进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受美国影响的非政府机构在制造议题的过程中,着力引导“一带一路”倡议负面舆论。2017年8月CSIS发布了一项针对千禧一代(17岁至29岁)的调查结果,样本中32.8%的千禧一代认为与中国合作对印尼不利,只有11.7%的人看到了印尼与中国合作的益处。与此同时,29.9%的千禧一代认为与美国合作对印尼不利,14.3%的人认为与美国合作对印尼有益。这一调查结论意在突出中国威胁而弱化美国威胁。同年9月,Median也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CSIS的研究如出一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您看来,世界上哪个国家对印度尼西亚的威胁最大?”结果22.7%的被调查者回答“中国”,14%的被调查者回答“美国”。相关非政府机构以调查的方式“客观”呈现出印尼社会视中国为一个比美国威胁更大的国家。对此,我们不足为奇。因为像CSIS这样的机构虽地处印尼却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并受美国政策的影响。[5]此外,还有许多西方组织通过资金支持的方式介入印尼社会,以形成在印尼的软霸权。在上述组织和资金的支持下,产生“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叙事也就自然而然了。

而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消息之所以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则与印尼的国情息息相关。第一,印尼是一个被殖民长达350年的国家,对于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满怀戒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政府未能及时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让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担心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帝国主义。第二,印尼居住有许多华人,且多数为富裕阶层,“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容易导致人们担心印尼对中国产生经济依赖。第三,印尼在文化、宗教、习俗和法律等诸多方面都与中国不同。“一带一路”倡议若只注重高层对话与官方合作,而不能与当地社区打成一片,就很难获得印尼社会认可。第四,“一带一路”项目负面报道对印尼媒体影响较大。大多数印尼人仍然依靠电视获取信息。同时,主流媒体也以西方媒体为参照,传递“一带一路”项目负面新闻。第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佐科·维多多总统势单力薄。赢得2014年和2019年大选的佐科政府时常面临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佐科·维多多总统既不是政党领袖,也不是军方人士。那些不支持佐科维的人往往会成为反对派,在批评总统的同时,总统所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被殃及。这些反对派由宗教领袖、退役军官、政府前任高级官员和一部分知识分子组成,在印尼社会颇有影响。

如何扭转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舆论

在印尼,大众媒体仍然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欲理性辨析西方国家制造的“一带一路”负面舆论,媒体的公正独立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笔者的访谈中,多名新闻记者表达了媒体在接纳“一带一路”倡议中所需承担的责任。

一、媒体报道以事实为报道依据。长久以来,西方媒体所积累的权威令印尼媒体非常信任地引用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作为参考,而懒于核查其所述情形是否属实。这在不知不觉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独立客观立场,而成为西方媒体的附庸。

在笔者的调研中,印尼媒体Jawa Pos的记者Nouval Widi Asmoro就强调,核查原则在新闻工作中至关重要。事实核查可以用于西方媒体报道,可以用于受西方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发布的调查。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事关印尼广大公众的利益,所以必须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将探针放置在事实上,而不是根据西方国家的软霸权随意探测,这才是印尼媒体应该采取的策略。报纸Kedaulatan Rakyat的记者Ardhi Wardhan认为,印尼媒体必须保持独立,当所在媒体被施加“影响力”时,应该采取中间立场。由于利益相关,西方国家与西方媒体不可能青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印尼媒体可以保持独立。我们既要看到中国逐渐走向强大,向海外发展的真实状况,又要从中国推出的每一个宏观政策中看到机遇,只要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与各方建立合作。

二、审慎对待非政府组织炮制的消息。美国在反华的过程中向来善于煽动敏感议题。美国政府不仅通过媒体实现新闻施压,还常常通过非政府组织公关,在媒体上制造有关中国的负面叙事,甚至直接制造社会混乱,以此来吸引社会关注。中国与印尼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推动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被非政府组织渲染为“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一味挑拨两国之间平等的合作。正因如此,有受访者就认为,在公共空间的辩论中,印尼媒体在引用西方消息源的同时,也要适当援引印尼政府、中国政府代表、研究人员的消息,以平衡报道。不能以意识形态的差异,作为评价某项政策、项目或战略的唯一依据。

三、媒体报道应抓住主流舆论。外国投资进入本国,负面舆论在所难免。日本资本进入印尼时,发生了后来被称为“马拉里事件”的示威活动。中国资本进入时,劳工问题、签证问题随之产生,反对的声音同样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印尼要关闭引资的大门。中国资本的进入,让印尼的旅游业、采矿业、种植业等多个关键经济领域都有了长足进步。[6]因此,妥善处理负面问题,引导印尼借助投资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才是印尼媒体应当担负的责任,也是其应引导的主流舆论。具体来说,印尼媒体应当在如下两个关键问题上发挥出舆论引导功能,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西方。

第一,突出合作共赢。从印尼的角度出发,未来的世界发展将会有新的方向。如果支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成,东盟国家间的连通性大为加强。印尼拥有17,000多个岛屿,道路的连通可以让印尼更为便捷地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带一路”倡议顺利进行,将惠及许多贫困人口,对全球福利产生显着的溢出效应。[7]因此,印尼媒体不妨从合作共赢视角入手,以事实呈现,引导民众客观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深入社区民众。媒体报道的视角除了要对准“顶层设计”,还要放眼社区,找寻“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几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来,印尼社区民众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福利。事实证明,连接爪哇岛的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这使得人口、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成为可能。如果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经济发展成本又将进一步降低。道路仅仅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一个切面,包括港口、机场、发电厂、水坝等,都促进印尼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将印尼的社会生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印尼,由于华为、小米、中兴等诸多手机厂商的进入,使得许多过去买不起手机的印尼人拥有了物美价廉的安卓手机。因此,在印尼的社区当中,其实没有太多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印尼和中国媒体都应该抓住这一点,深入印尼社区,促使印尼社会形成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认知。

结论

印尼已经不能再错过改善基础设施、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机会了。在东盟地区,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相比,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千岛之国”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增长以及GDP增长都集中在爪哇岛,其GDP总量的60%左右来源于爪哇岛,但考虑到该岛居住有印尼50%以上的人口,这种增长并不突出。并且,集中于爪哇一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增长不仅没有发挥出印尼本该有的经济潜力,还有榨干周边地区自然和社会资源的趋势。出于经济发展平衡起见,印尼政府致力于建设连通爪哇岛与岛外区域的“海上高速公路”。“海上高速公路”计划是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同时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注入的项目。而“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来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因此,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是印尼开掘经济潜力、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良方。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在历史上,印尼已经错过了很多机遇,这次印尼必须抓住“一带一路”的利好,而不是封闭自限,否则印尼必将再次错失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

总之,印尼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受益匪浅。对于西方国家及其附庸刻意制造的负面舆论,实际是以民主的名义在维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领导权。这些负面舆论,其实是在印尼布设的“民主陷阱”,防止印尼陷入“民主陷阱”,媒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西方媒体试图阻扰“一带一路”倡议的做法,印尼媒体可以通过反复宣传来引导舆论。对于大众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的印尼而言,这不难做到。“魔弹论”在大众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充分的施展空间。充足的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扭转社会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因此,印尼主流媒体第一要充当不实消息的过滤器,将西方媒体及其附属机构发布的消息认真核查,将其炮制的假消息拒之门外。第二要认清“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尼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推动作用,对其所伴生的负面舆论做出适当解释。例如,舆论中的债务依赖问题、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项目进展问题,都需要适当关注、合理解释,以推动相关问题妥善解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