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 吴小环
新闻专业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随着政党报纸的解体以及媒介经营化改革,新闻专业主义成为西方新闻的一场自救运动。而随着新闻受众从被动性到主动性的发展,具有社会服务性的新闻机构逐渐将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参与新闻工作的职业自律信条,成为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信念和操作规则,是一系列的职业规范与新闻人员的评价标准。
新闻专业主义自诞生以来,学者就对其内涵进行多次讨论,胡翼青教授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可以看作是新闻业的专业意识形态,并有学者将其归纳为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在新闻事业发展中,新闻专业主义是贯穿其中的一条关键链索。从微观上来说,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编中秉持社会价值第一的原则,在新闻编写中恪守真实的底线,在新闻的宣发中守护受众至上的信念。从宏观上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维持新闻生态健康、新闻体制健全的保护伞。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20世纪90年代流入我国。基于我国新闻文化与西方新闻文化在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中国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新闻业态的基础上考虑新闻专业主义十分有必要。新闻专业主义起初在我国尚未成为新闻主流概念,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思想的解放,受众对新闻行业的追求和要求愈发严格,新闻专业主义也渐渐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约束力。而今,我国多数新闻机构仍是以企业化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已然很难适用于我国新时代的新闻业,我国本土化的新闻专业主义也亟待突破。
新闻专业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具象化,无论中西方,新媒体的产生、互联网的膨胀、受众新闻素养的变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媒体行业的资本力量兴起,新闻业的商业价值也越演越烈,社交媒体的低门槛性使大量非专业人员流入互联网新闻领域,受众对公共空间的渴求愈发强烈。在诸如此类的众多现象下,新闻专业主义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内涵与作用也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消解与重构。
在新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与媒介技术的双重赋能下,新闻场域的专业门槛逐渐被打破,新闻的精英式壁垒也逐步瓦解,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被动摇。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大众传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也在此背景下受到强烈冲击。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是否还存在?作为新闻价值核心的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怎样的消解?又当如何坚持和重构?
自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话语权下滑,造成了“全民新闻”的局面,自媒体市场蓬勃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平台的低门槛性给自媒体入驻提供了便利。在社交平台中,新闻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转为交互性传播模式,处在新闻现场的人均可以成为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新闻信息已然不再严格遵循传统新闻的制作、审查、分发等步骤。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这完全背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初衷。自媒体新闻为何会对互联网受众有如此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究其原因,正是自媒体的诞生和快速发展降低了互联网新闻受众对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关注度与信任度,而社交媒体的草根性和大众化使得自媒体“新闻人”的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新闻专业主义意识的“新闻人”所制作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另外,在传统新闻制作流程中,“把关人”环节至关重要,把关制度是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主要机制。而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新闻往往是由账号持有者自行编辑发布,而他们大都缺乏辨别、核实新闻价值的专业技能与渠道,导致新闻专业主义中的核心要素难以保证。
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媒介话语权的旁落使得网络新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声音,使网络舆情更加难以琢磨。受众在事件中的“共情心理”“沉默的螺旋”下的惧怕心理,均加速了新闻理性被情绪化评论所掩盖,“反转新闻”频出,新闻专业主义中的理性因素更加难以探寻。
后真相时代不仅仅是受众一方造成的,更有商业化的新闻市场在推波助澜。达拉斯·斯迈斯的“受众商品论”表示,在商业化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是媒介的主要产品。在资本入驻新闻市场的当下,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的部分从业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新闻专业主义抛之脑后。为了追求高点击率、高流量和高关注度而一味地挑战新闻理性,大肆发布受众追求的感性化新闻、虚假新闻。当感性色彩成为新闻的主导,新闻事实将愈发难以探寻,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还背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泛媒介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在新媒介技术的范式里,媒体已经突破了新闻“精英独有”的边界,成为了一种社会化工具,而这种“媒介社会化”显然是一把双刃剑,给媒体带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新闻传播逻辑、新闻内容生成逻辑和新闻价值的颠覆。
在新闻传播逻辑方面,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受众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当前,社交平台所提供的舆论场代替了该渠道,传统议程设置的形成核心和评价标准也被改变。显然,在民众化的新闻舆论场中,受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和观点将成为热门议程,而在娱乐化的互联网中,受众往往关注的是奇闻异谈,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议程反而被冷落,这是新闻专业主义价值被忽视的表现。
在新闻内容生成逻辑方面,在新技术所支撑的传播语境里,往往有一套依赖于智能技术的新闻制作程序和把关程序。这套程序能够快速生产出新闻和呈现新闻,不会像新闻专业主义那样强调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情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作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动摇和消解。
在新闻价值表达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所在就是新闻价值,而社会价值是新闻根本。在社会化的新媒体时代中,个体对新闻的参与大大增强,互联网新闻场域已经不再是社会价值传播的主场,反而成为个人价值和情绪宣泄的场地。诚然,新闻价值来源于社会与群体,个体的价值固然重要,但就新闻价值的宏观层面而言,公共价值的表达逻辑更是新闻专业主义所不懈追求的,当下的负社会价值的新闻信息传播也大大削弱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媒体社会中,算法技术已经渗透进新闻制作的全链条。英国社会学家和文化研究专家斯科特·拉什认为在媒介和符号交汇的社会中,“权利”已然贯穿于算法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依靠算法技术向其用户和受众进行纷发、推送新闻,如信息的选择性点击、网页浏览时长、用户订阅、点赞和转发行为等,这种受众主动选择新闻信息的方式将更大的选择权交付给了用户。
当下的社交网络多以娱乐舆情为主,大数据使新闻迎合代替了新闻引导,使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发生偏离,新闻重心转移,这与新闻专业主义所塑造的“硬新闻”背道而驰。同时,在算法推荐下新闻首页出现“碎片化”的现象,将新闻信息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推送给受众,处于快节奏社会中的受众显然对碎片化新闻的接受度更高。但长期的碎片化新闻使受众过于依赖于信息的快速获取,深度阅读和探索辨别新闻的能力严重下滑,与新闻专业主义构建的阅读深度新闻能力所相悖。
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是一种职业价值理念,还是一套与之相关联的系统性职业组构方式及可操作化的工作模式,至少包含了四个内部维度,即专业新闻机构、专业新闻从业者、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然而,互联网技术与媒介多元化正在动摇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自媒体动摇了专业新闻机构的权威,商业利益瓦解了专业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信念,后真相时代和“反转新闻”消解了新闻价值,个体的极化选择冲击了新闻伦理。那么,新闻专业主义在此番困境中该如何突破重围?如何维护新闻的专业性?如何肃清良莠不齐的新媒体新闻环境?下面笔者将从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职业新闻从业者的再标准化,新闻价值的重建和新闻伦理的回归进行讨论。
传统主流媒体转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传统主流媒体是维护新闻专业主义的独立性、权威性机构,在自媒体扩张的互联网场域中,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重构将依托于传统主流媒体在互联网市场的转型和突围。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主要分为媒介融合和内容融合两个方面。
媒介融合是指传统主流媒体的形式融合和媒介组织融合,形式融合指的是传统主流媒体要致力于打造文字、图片、声音等为一体的“全景化新闻”,将专业的新闻信息以新媒体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新闻质量,将新闻专业主义植根于新型新闻的呈现模式中。而媒介组织融合指的是传统主流媒体之间应扩大联合规模,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共同将新闻价值最大化,共同维护新闻专业主义。
在受众对新闻信息选择权日益扩大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融合中应保证新闻客观的同时也应考虑受众的喜好。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使“封闭符码”转向“开放符码”,在严格控制资讯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确保新闻专业主义专业性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更大的表达空间。
深化职业理念,塑造新型“意见领袖”。新闻专业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是约束新闻工作者的核心理念。在传统主流媒体中,“意见领袖”往往由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担任,而在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更多的是由具有互联网话语权的工作者担任。新媒体不仅为新型“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传播信息的跨时间、跨地界的平台,也打破了新型“意见领袖”形成的门槛,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新闻从业者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因此,在新型“意见领袖”中强化新闻专业主义,帮助新型“意见领袖”构建相应的新闻职业素养,同时媒介平台严格评定“意见领袖”的注册资质,以确保新型“意见领袖”可以在新媒体语境中传达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信息。
更新新闻价值,拔高新闻品质。上述提及,算法技术给新闻受众提供了更精准的推送,那么海量的新闻信息库就成为算法新闻所必要的支撑条件。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容纳力以及实时更新的新信息技术更是要求新闻信息的价值和品质保证,这就说明在新闻价值中注入新时代内涵十分必要。首先,在非职业新闻者大量传达社会信息的环境中,职业新闻者就必须以高品质的新闻信息突出重围,如新闻呈现模式的全景化、新闻内容的主流审美以及新闻信息的实用性。其次,在全球化的社会中,新闻价值中的时效因素也在升级,职业新闻者更应追求新闻信息的“全时化”,缩短新闻发生与新闻播报之间的距离,缩短受众与全球性新闻事实之间的距离。
关注新闻伦理,突出人文关怀。在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已岌岌可危,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受众理性缺失是一方面,职业新闻者把关不严和技术尚不完善也是一方面。因此,从职业媒体机构内部关注新闻伦理的保护尤为重要。首先,要杜绝新闻制作的完全技术化,在新闻流程中仍要保证人文情怀;其次,重新框架新闻伦理范围,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彰显新闻职业者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除此之外,对自媒体新闻更应加大把关力度,筛选出具有社会责任的新闻,将新闻伦理不足的新闻在源头上加以遏制。
在新媒体语境下,大众传播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仍应是新闻的核心,是维系新闻生态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当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正四面受敌,多种力量都对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了冲击,但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构建理想的新闻乌托邦仍然是信息嘈杂的新闻市场中所应执着追求的。正如卡伦·桑德斯所说,新闻的专业精神应当是准确、敏锐、广泛而迅速地进行新闻报道,新闻专业主义的目的应当是追求正当的新闻事业,而这两点是需要整个新闻媒体环境共同创建的。因此,利用现有的新闻资源和新闻规模,分析新闻专业主义消解的原因,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再定义和重构刻不容缓。对此,在微观上,一方面以专业新闻从业者的核心力量重新构建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新闻市场,一方面以优秀的自媒体与有责任感的受众为标杆建立起注重新闻核心价值的新闻选择市场,两方面合力将新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融入新闻的每一个程序中。要将新闻素养纳入到现代公民的教育体系中,从根本上重塑公民对新闻理念、新闻内涵、新闻意义的理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