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诗学》看当下国产电影的悲剧性创作——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例

时间:2024-06-18

□ 张振飞

关于戏剧中的悲剧理论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探讨与深化,但其悲剧性的研究范围却早已不再仅局限于戏剧艺术。戏剧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特定类型,其悲剧理论可架构于其他领域与视角,这也印证了悲剧美学的经典性与时代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西方第一部文艺学和美学专著,不仅仅是西方文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当下研究中的重要美学著作。书中不仅阐述了艺术的本质与意义,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美学理论。《送你一朵小红花》是近年来的国产悲剧性电影代表,影片讲述了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诗学》关于悲剧理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普世性,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架构来解析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剧情片,会让人们对影片中的悲剧美学、情节叙事、人物性格、艺术效果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影片所想要传达给人们的思考也将更具现实意义。

悲剧性的电影美学

艺术美学研究将审美形态的审美范畴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和荒诞,而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在艺术中运用,其影响力往往最能给人以情感共鸣与震撼。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悲剧定义为“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严肃,汉语译为令人敬畏的、认真的,指悲剧内容构架是真实的、严谨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完整,《诗学》中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一个完整的事物要由起始、中段和结尾组成。我国不论是在小说领域的创作四要素,开篇—发展—高潮—结局,还是古人在文章结构上的布局,“凤头猪肚豹尾”,都与《诗学》中所提出的结构要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有一定的长度”指承载一个完整的悲剧性故事必然会经历一定的时间跨度,在创作时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故事创作发酵;“行动的模仿”,“模仿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在探讨的话题,这里悲剧性定义下对“行动的模仿”可理解为对真实的反映与描绘,可见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分不开的。结合我国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真实是检验其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一定要真实反映生活,照着事物最真实的本真去进行创作。

《送你一朵小红花》围绕两个抗癌家庭,讲述了一个温情的现实故事。影片结尾刻意回避了死亡,没有将希望破灭下的残酷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依旧套用了中国传统式的大结局,将爱与希望作为两个点进行升华,让观众仍旧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可影片话题的选择、中心的表达、命运的走向、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完全符合亚氏《诗学》关于悲剧的定论。

就“严肃”而言,影片聚集于癌症患者对命运的无奈、被死神支配的恐惧、不屈的反抗,这样的故事题材本身就使人敬畏;就“完整”而言,从两个小人物出发,以他们为中心视角来侧面关照抗癌群体,故事的逻辑层次性是完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就“行动的模仿”而言,导演聘请治疗癌症的医师作为医学顾问,并且影片中那个因3岁女儿去世在医院门口重新吃到以女儿名义定的爱心外卖的大叔也是有原型的,包括影片中马小远治愈后重新病发去世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使影片具有一定的悲剧性电影美学。

悲剧里的情节叙事

《诗学》将悲剧划分为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与唱段,而情节又是悲剧的核心,也是悲剧的灵魂。一切戏剧故事内容的展开都是依托情节的叙事来推动的,因此情节也是这六个成分中最为重要的。电影虽是以视听为媒介展开叙事,但究其根本最基础的则是剧本的创作与改编,故事内容的好坏是一部影片的关键,这里说的故事内容和《诗学》的情节也是一致的。《诗学》中也指出,突转、发现和苦难是情节的三个成分。剧中悬念的设置与一个接一个的高潮点的出现构成了起伏跌宕的情节叙事,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诗学》将突转解释为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指剧中悬念的设置和关键情节的转圜。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如果平铺直叙没有起承转合就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因此必须设置基本的矛盾冲突,在高潮设置悬念反转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送你一朵小红花》通过悬念、矛盾、突转的设置,让观众不自觉地走进这个故事。剧中的最大突转是韦一航和马小远克服一切艰难去探寻心中的诗和远方,就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马小远癌症复发打破了一切的希望与美好。这样的剧情突转设置奠定了该片的悲剧属性。

在剧情情节的推动下,发现也是一个关键性因素。片中的发现不仅仅是内部人物的成长,更重要的也是向受众来解释这个变化。通过一些新的东西的出现推动事件发展,让观众来了解这个变化。《送你一朵小红花》中不知到知转变最典型的是韦一航,他从前期拒绝与人社交到感恩父母参加癌友活动,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这一转变是在剧情的推动下一步一步产生的连锁反应。最佳的发现是与突转同时发生的,马小远癌症复发自然引发了韦一航对于生命的重新思考,把握当下,珍惜眼前时光,积极乐观与病魔作斗争,这是剧情的最高潮。突转的设置必定让人物有所启迪,发现也是与此同时出现,让韦一航还有观众都有一个重新的思考。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只有设置苦难把不好的、不幸的东西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才会让观众产生怜悯心理。《送你一朵小红花》剧本的定位就是聚焦两个癌症家庭以及抗癌路上千千万万的无数人,这样的剧本在先天上就具有使人同情的心理,病魔面前人们的顽强斗争无不令人唏嘘感慨。马小远癌症复发去世,影片回避了将她的死直接呈现于观众眼前,而是通过她死后其他人的行动轨迹来表达哀伤。这也表明悲伤不仅仅是当下的,更是长远的和精神上的,这样的伤痛更容易折磨人。这样的故事处理就奠定了本片的悲剧色彩,也完全符合《诗学》的悲剧性论断。

悲剧中的性格刻画

《诗学》指出悲剧是对人物行动的模仿,即人物行动是关键要义,可通过人物行动来突出表现人物性格,从而使人物丰满真实在银幕上可以立起来。《诗学》在前期提出悲剧的六个要素及其成分时,性格也是继情节之后排在第二位的。在电影叙事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与情节故事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也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在此,《诗学》提出了人物性格的四个要求:善良、适宜、相似、一致,在人物性格刻画时也应单纯而不单调,鲜明而不鲜艳。

通过性格的刻画可以了解人物,通过人物的行动可以推动事件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只有通过人物的行动才能表现出来,而性格的好坏也是故事人物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说的性格好,不是单纯指外在品质,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精神力量的表现。《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马小远的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关键一环。她同样身患癌症,但她比同龄人更加积极乐观,她的精神力量同样影响了之前萎靡不振的韦一航,这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点,正是马小远的性格才影响了后续剧情的发展。

性格适宜就是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不同的年龄段要有不同的性格塑造。人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人物的性格也会更加饱满,但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应有的适宜性,在某个年龄段内,或许有不该有的幼稚、青涩或成熟,但这也正是岁月的魅力所在。影片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物也有不同的细节刻画与表现,父母辈的成熟、隐忍与坚强,孩子辈的青涩、懵懂与冲动,抗癌后援会的坚强、团结,不同的人物性格丰满了全片的人物形象,让一个个人物活了起来,有血有肉。

悲剧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摹仿事件,既然摹仿就是观照现实生活,那么人物的行动也一定要生活化。戏剧中的人物要像生活中的人,不仅指在前期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要接地气,更要以现实生活的原型为关照,要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在影视改编环节,演员后期的表演投入也要充分生活化。《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演员表演最出色的就是饰演父母的高亚麟与朱媛媛,二人将癌症父母背后的隐忍、坚强和那种中国式父母难以表达出口的情感通过他们细致的表演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部戏剧就是一个严肃、完整的故事构造,那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人物的性格塑造前后就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一致性”不是说人物性格不可以变动,而是通过戏剧矛盾的冲突设置,使人物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变化,有一个醒悟蜕变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理想效果,但这个变化要在合理范围之内。《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韦一航的人物性格是变动的,细究下来他的人物性格也是一致的。他前期的登场是逃避生活,抱怨生活,抑郁苦闷,与父母不断争吵,没有前途与生活的希望,直到认识马小远后心态发生转变开始积极参加治疗,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父母的不易到渴望寻求新的生活,再到马小远癌病复发去世,他不由得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他的性格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这个变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成长,前后有充分的细节与事件来助力他的成长,他的性格始终是符合一致性原则的。

悲剧的艺术效果

悲剧性故事价值不在于向人们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而是在这些背后想要传达给人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让人们的思想与心灵能够得到怎样的启迪,以及同类型悲剧性影片对日后发展的一些启迪,这才是探讨悲剧的艺术效果的真正价值。

思想是通过人物行动和事件的展现所能够传达给受众的东西,悲剧的情节归根结底就是能够引发恐惧与怜悯的事件,悲剧的人物塑造也应当是现实生活中值得被关照的,具有真实人物的性格典型。悲剧性的影片除了对剧中人物及事件的怜悯与可怜,也要有珍视当下、把握生活的感慨与思想传达。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在展现生活不易、病魔无情的同时,还将主角那种乐观向上、积极开朗、勇敢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传达给人们,让每一个平凡大众能够珍惜当下生活的每一天。

《诗学》指出,悲剧的最终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通过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事件从而使人内心受到触动产生心灵反应。令人怜悯的人刻画得比较真实,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于人们身边的,是观众能够确切感知到的,是观众抱以同情心与安慰的视角来看待的。令人恐惧是因为令人怜悯的悲惨是确切发生在生活现实里的,所以目睹悲剧会最终达到净化人心灵的效果,会让人对悲剧事件进行同情,使人用逃避来面对这种悲剧心理。当人目睹了悲剧之后,它的内心就将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患癌、去世这是一个很悲痛的话题,患者在重大疾病面前束手无策,这是当下患癌群体的真实写照。面对疾病的折磨,人们无法改变与选择,但对待疾病的态度、心理却因人而异,观众在观看影片后就会被抗癌人群那种执着、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打动。

《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导演韩延关注患癌群体,半纪实性地将他们的抗癌故事拍摄出来。2015年由他执导,白百何、吴彦祖主演的《滚蛋吧,肿瘤君》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同时影片的上映也引起了大众对于患癌群体的关注,大家被熊顿的励志、乐观所打动。《送你一朵小红花》与之相比真实感更强,更加注重细节生活的刻画。有时候压死成年人的往往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无数抗癌家庭的父母辈的压力都是在细节中崩溃。韦一航相比熊顿,更像是更多人的真实写照,人们天生害怕病魔,没有那么积极乐观,但都愿意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去改变。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真实性必然是第一要义,悲剧性故事的创作除了真实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受众感同身受,这样才会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结语

我国有没有真正的悲剧一直是国内外所探讨的话题,但当人们用《诗学》来看当下国产悲剧性的影片时,会发现我国的悲剧片完全符合西方悲剧创作规律的。当然我国有属于自己的悲剧理论,也有自己的悲剧经典,如《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但人们沿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悲剧片也是可以行得通的。这说明东西方的创作规律是具有一致性的,但结局的处理不论是西方的天人对立、现实理性还是东方的天人合一、团圆美好,都是受各自文明即传统价值观念的引导,不必细究。中国式传统悲剧片的结局只不过是想要告诉人们,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仍要有向往光明的勇气。不论是真实还是幻境,那最后一丝的希望与寄托始终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