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快闪”活动特征分析及导演创作技巧

时间:2024-06-18

□ 高立新

近年来,一项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及视频的线下简短式主题活动风靡全国,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相继推广传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之际,更是成为庆典活动的首选方式,央视等主流媒体也竞相报道,业内称之为“快闪”活动。

这是新媒体时代表演全民化的融合创新。据可查资料显示,“快闪”形式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组织者通过邮件秘密招集参与者,约定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表达相同的意图,而后同时快速撤离,“快闪族”也因此成为这群人的代名词。

2014年8月,由国家大剧院策划的艺术推广活动名为《合唱就在你身边》的视频迅速串红网络,短时间内受到10多万网民的关注,由此中国大众开始接受了这一新型的活动传播形式。由于看到了传统活动无法实现的传播效果,不少组织和团体开始纷纷效仿创作。

“快闪”形式的特征分析

笔者曾先后创作了十多场“快闪”活动。纵观近几年的“快闪”作品,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快闪”活动是街头艺术和行为艺术向平民化、大众化和自由化演变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没有任何准备和预知的情况下,用行为表演、语言表达以及随机互动等方式向人们传递特定的主题思想,以达到意识传播的现代艺术形态,整个过程充满随意性、趣味性、神秘感和奇异色彩。

早期快闪的基本特征。一是响应时间短。这是“快闪”活动最显著的特点,迅速发生,结束简捷。很多“快闪”活动只有几分钟,很多人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已经结束了,增添了现场的新奇感,给观众留下疑惑和回味,也正是这一点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二是隐秘性。整个“快闪”过程都是在“无预知”的情况下发生和结束,组织者会刻意保持开始前的常态环境,不破坏平常氛围,准备工作也尽可能做到隐蔽,工作人员及演员候场都会事先隐藏起来,让不经意的惊奇感突显放大,也能更自然地抓住现场人群的惊奇状态。

三是随意性。“快闪”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舞台,只设置相对开放的表演区,几乎没有布置的现场,表演者普通装扮,尽可能融入在人群中,演员走位调度也很随意,拍摄人员也在围观人群中远距离随机拍摄。

四是互动性。由于没有事先实地排练,“快闪”活动往往允许表演者自由发挥,现场的每个人都是快闪的一部分。为了引起现场观众共鸣,组织者会选择互动性强的节目和环节,让演员带动全场氛围,参与即是表演,很多围观群众也会自觉地加入到表演中,让人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

五是传播广泛。“快闪”活动的其中一个特点是抓住了互联网传播的优势。一方面,整个活动会在短时间内制作成一条完整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这更偏向欣赏层面的传播。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事件的参与者和传播者,现场围观人群通过相机、手机等拍摄,形成一个传播源,而且都有各自的理解和传播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某股风潮或现象,这更偏向于话题层面的传播。

时下“快闪”活动的几大特征。然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前文“快闪”活动的基本特点基础上,近两年全国各地纷纷衍生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快闪”活动,呈现规范性和模式化,从着重营造现场氛围向注重传播效果转变,活动主题从意识形态的不明显性向鲜明性转变,从追求现场观赏性向影视观赏性转变,从策划和表演的随意自由化到高度组织化转变。因此也新增了以下几大特征:一是组织严密。“快闪”活动的团队构成和岗位职责相对完善,执行人员相对更规范更专业,分工更细,执行流程也更细致和严谨,完全是一场文艺演出的团队配置。

二是主题鲜明。近几年的“快闪”活动以重大庆典为主,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庆典等,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机关部门、团体单位主办,集体形成一股欢庆风潮,大多会采用唱红歌、颂经典的统一站位,与中央指示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在整体结构的表现形式上也以大场面的汇聚和大场面的集体演唱(演奏)为主要串联手法,以旗帜、数字等重要符号和标志突出庆典主题,如党旗、国旗元素,100、70字样,城市标志、吉祥物标志等,这是区别于早期快闪的最显著特征。

三是内容差异化明显。随着快闪活动的持续增多雷同现象也开始显现,为了打造差异化,各组织方或主办方把地域特征、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到活动中。一方面是寻找差异化,能在众多雷同的快闪活动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突显本土地域的外部形象,精准地展示本土特色,比如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地理风光、显著的人文特征、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等。

四是参演人员多样化。参演人员是有性格表现和情绪输出的重要元素,以特殊身份的名人为主要形象,如时代楷模、业界精英、突出贡献者、演艺明星等,他们从人民中来又贴近人民,不仅反映了本土区域崇尚正确的价值观,也体现当地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差异化的另一表现。除了特殊名人外,参演人员的构成也以人们普遍认同的群体为基础,如抗疫医护人员群体、中小学生团体、优秀工作者团体、特殊工作者人群、专业演出团体等。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围观人群的构成,围观者是全程有组织有设计的活动参与者,是不可或缺的衬托者,他们是普通百姓的形象代表,是植根于民的重要表现。

五是注重传播。“快闪”的主要目的向来都是为了引起关注,形成事件话题。在信息时代,广泛、快速、精准是互联网传播的重要法宝,时下的“快闪”活动正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获得了及时大范围的展示和关注。因此,“快闪”活动最终会以短视频作品的形式或图文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广泛传播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

“快闪”导演创作技巧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特征分析,明确了“快闪”活动的创作目的及活动目的,也为人们成功举办“快闪”活动提供依据,尤其是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快闪”导演,在以上的一般性规律基础上可以大胆地进行策划创作。笔者通过分析成功案例和总结实际经验,简单分享一些创作“快闪”活动中普遍运用的方法。

紧紧围绕主题。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是以主题为根本的,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设计何种环节,选用哪些演员,场面如何布置,都不能偏离活动主题。以“建党百年”快闪活动为例,“歌颂党、宣传党”是大主题,一切低俗、搞怪、虚假的形式或元素都是不被认可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恢弘大气、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为立足点,从思想上把握作品。

注重活动方案策划。方案是活动执行的蓝本,作品是否有创意、有亮点、够不够吸引人,就看方案是否扎实。其中又以音乐作为关键,音乐是控制现场和作品呈现的主要依据,是作品节奏和情绪的最直接体现,所以设计方案首先要确定音乐。一是音乐必须紧扣活动主题。不论是演唱、演奏还是其他形式,都必须符合主题。“快闪”活动的声音部分一般先进棚录音制作,最好是根据现有音乐重新编曲,重新衔接,把音乐、人声、音效等元素完整录制完成,但不是作品的最终呈现,作品的声音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会再度调整。

二是活动场地设置。“快闪”活动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场地,场地要求宽阔,有常态化的密集人群或流动人群,可同时聚集多人演出,适合大场面群体性展示。还需要有行进展示区域,比如演员行进式表演、集体舞蹈、特色环节展示等,而且要利于拍摄。“快闪”活动一般会选择区域中心的标志性广场、特色街区和便于观看的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空旷场景。在现场布置与主题相符的元素、符号,装点现场氛围。时下很多快闪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快闪作品全方位的展示区域特色和文化,所以在快闪作品中会穿插出现多个场景,但场地设置原则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准确地突显活动主题。

三是表演者是“快闪”活动的灵魂。无论是“快闪”现场还是视频作品,都是引领视觉的最重要载体,所以在演员的选择和设置上尤为重要。主要人物是贯穿全场的视觉主线,是作品定位和形象代表,一般会选择民众熟悉和喜爱的明星、社会价值普遍推崇的进步人士和优秀典范,在“快闪”活动中他们一般不单独表演,而是联合民众群体出现,需要有一支配角团队参与,比如舞蹈团队、乐队、学生、儿童、特殊人群等,虽然他们大多只是配合,让现场和画面更丰满,氛围更浓烈,但他们也有单独展示的内容,是大场面群体形象的主要构成。除此之外,“快闪”活动特别注重围观群众的设置。很多人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围观群众是现场的随机民众、是看客。需要说明的是,围观群众大部分是有组织的而且是特别挑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演内容,他们或站或行,或看或拍或互动,都是导演的安排,是快闪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是场面调度。在“快闪”活动中主要是群体性调度,根据表演流程设置演员的表演区、行进路线、环节衔接点、活动高潮点、最终汇聚点等,所以需要模拟排练。在调度中把创意亮点自然的融入是最能体现执行能力的,也是最难的。以时下国庆和建党百年快闪活动为例,如展开巨幅国旗、党旗,运用人群拼凑字幕或图案,运用数字灯光、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科技做补充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方式,当然要根据现场环境和地形特征,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呈现方式。这些都需要写在执行方案和拍摄脚本里,各部门联动,全场协调。

五是视频拍摄和后期。视频呈现和现场呈现是不一样的,有些创作者认为“快闪”活动拍摄只要在现场尽可能多的设置拍摄机位,随机抓拍就可以了,其实并不尽然。设置多机位固然能丰富后期可用素材,但也会因为机位随机而互相穿帮,或画面随意松散反而不可用,这就体现出分镜头脚本的重要性。在拍摄前导演要清楚地知道视频最终呈现的每一个画面,很多镜头甚至可以单独拍摄,所以机位一般设置3至4个,航拍补充,并且可以根据详细的分镜头逐个拍摄。导演要把握的就是演员的状态和画面氛围,每个环节需要拍摄多次以确保镜头丰富和有效,分镜头还有利于后期剪辑的便捷,可以快速成片。后期主要是节奏把握和氛围把握,根据音乐的情绪调整节奏,还原环境声、音效等声音元素以增强快闪的现场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期的“小屏”意识,考虑到移动终端的传播和观看方式,要求控制数据量,优化视觉信息(如字幕、明暗、色彩),确保声音清晰等。

推广传播。“快闪”活动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宣传手段,随着各大视频平台对内容管理的制度化,在审核环节也越来越规范,尤其是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视频内容的审核是有严格要求的,这就要求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要更细致、更严谨。

“快闪”形式中国化是大趋势,这也是由我们的国情和中国特色文化所决定的,今后一段时间也会继续存在。这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也是将来创作的一大课题,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永远不变的。因此,我们要本着创作优质内容为目的,紧贴时代脉搏,增强创新意识,做足差异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