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播学理论下凡尔赛文学流行原因及思考

时间:2024-06-18

□ 高君凝

2020年末,凡尔赛文学突然火爆全网,各路大神纷纷造梗,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传播“凡学”精髓,一份凡尔赛文学水平测试卷已被疯转到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简单来说,凡尔赛文学指用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文字,凸显自己的优越感,完成隐形炫耀。起源于微博网民“蒙淇淇77”将秀恩爱与凡学精神完美融合,混合着浓郁凡尔赛玫瑰与狗粮香气的微博推文持续击中广大网民,获得广泛关注。

凡尔赛这个词来自微博博主“小奶球”,她用法国凡尔赛宫中的华丽高贵,指代那些爱装逼的精神贵族,同时她还成立了凡尔赛学习小组,产出数个令人难忘又搞笑的段子,用这样一种反讽的方式来表达对那些所谓低调炫耀的憎恶。《新京报》为“凡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明明没有一句话在直接炫耀,却能明确感受到发言者溢于言表的骄傲。”凡尔赛文学的意外走红,对当今网络社会来说喜忧参半,正负向功能并存。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粉饰

欧文·戈夫曼曾经提出了“拟剧理论”,在他的专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呈现。戈夫曼引用了戏剧学术语,分析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一系列方法或技巧。他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表演,期待获得他人的赞美与认同。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这是戈夫曼基于“主我”与“客我”的理论从而得出的深入思考,二者都是基于个人的交往心理与行为,戈夫曼是将该中心人物放置在个宏大更直观的环境中去研究。传统舞台上的幕布遮挡住观众的视线,观众无法窥探到演员在后台的任何活动,成功建立起一块牢固的屏障成为演员在后台卸下面具肆意洒脱做真实的自己的坚强保障。一旦幕布拉开,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必须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非自我”,也就是人们在前台进行表演的内容通常与后台真实的自己有一定的差距。

德云社著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因在《欢乐喜剧人》的精彩表演获得数万人的关注,获得巨大的成功。观众喜爱的是他能够在舞台上带给大家欢乐,搞笑的段子、幽默的表演方式以及一首《五环之歌》令他火遍大江南北。当后台与前台的界限变得些许模糊之时,岳云鹏被爆出其实他在后台是个沉默寡言、不爱说笑的相声演员。这与大众的普遍认知大相径庭,引起观众的哗然甚至是质疑。

“凡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游离于幻想与现实之间,“蒙淇淇77”在微博上打造虚假的个人形象,为了获得广大网民的情感支持和社会资本,创造了巨大的网络红利,可她自己是否也深陷于自我创造的虚幻世界?为了降低表演失败的风险,增强表演的可信度,前台和后台要有一定的连贯性,这也要求她在后台也要不断模仿靠近那个用华美文字和舞台道具包装出的自己。自身获得了“伪满足感”,使她沉浸在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但互联网蓬勃发展却也加深了“麻醉”效用,众多网民头脑空泛,没有从中获得实质内容。

低调展示后的满足感

新媒体时代“使用与满足”突破了大众传媒时代的理论局限,即受众仅限对于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受众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依然是有限的在新媒体视域下有了新的变化。最简单的一点便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发布信息,将自己的心情、日常琐事广而告之,以自黑、嘲弄等方式随时随地与人分享。

马斯洛说“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个人天性的需要”。展示自身优越感甚至是炫耀、显摆在人际、群体等交往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大都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不让人看低了。人们深谙他人和自身对直白露骨炫富的憎恶,却也无法摆脱人类骨子里炫耀的冲动,过于直白的炫耀往往适得其反,“凡学”则为人类的迷惘与纠结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低调的展示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作者可以用低调奢华的符号笼络一大批追随者,粉丝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与作者进行互动,表达赞美与羡慕为作者赢得了身份的认同。

许多年轻人都曾抱怨当今社会压力大,“内卷”严重,许多人存在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熬夜加班后猝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打工人”在获得某一成就后低调的炫耀,不乏是压力释放、心绪转换的方式。

“参与式文化”的再次参与

受众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日益提升,“参与式文化”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样态应运而生,由亨利·詹金斯在他的著作《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提出。最初是用“文本盗猎者”描述电视时代的粉丝群体,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大众媒介产品进行自主性文化生产,是亚文化生产的主力军。Web2.0时代到来,更加促进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全体网民皆为参与主体,建立身份认同与情感连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媒介文本的创作中,吸引更多网民进行创意制作与分享。网络交往行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创意与时新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参与式文化不同于粉丝文化与UGC内容,弱化了媒介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反而与大众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微博博主“小奶球”因网络上一些迂回炫耀的文字而感到不适,归纳创造了“凡尔赛文学”这一词语,迅速在豆瓣上掀起了话题热潮,声势浩大地在2020年5月份成立了凡尔赛学习研习小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基于共同兴趣和情感认同形成社区联盟,使分散个体迅速整合,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成员热络且兴奋地参与进来,人人都成为了“鉴凡达人”还积极贡献出一段段凡尔赛文字,用调侃和嘲讽的方式把这种低调炫耀的社会现象带到大众视野中。“凡尔赛文学”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在网民的二次解构下已经成为一个对“自我炫耀行为”的调侃。自媒体博主、名人明星纷纷参与进来,传统媒体也从各自角度解读这一社会现象,自此本来仅在小众圈子中火热的UGC,因为广大吃瓜群众的推波助澜迅速成为全网的狂欢。后凡尔赛文学热潮下,一份凡尔赛文学水平测试横空出世,题目五花八门,从“你的老公”到“你的婆婆”,一张卷子10道题,据说做完这张卷子就能够深刻理解到“凡学”的精髓了。

“凡学”引发社会热潮退去的思考

自始至终,这场高级的黑色喜剧始终是青年人的舞台,虽有传统媒体的鼓弄与加持,却并不被老年人熟知,从而无法参与到玩梗、造梗中来。微信作为最包容的社交媒体,几乎最大程度包容了所有年龄阶层,青年人在朋友圈中发布“凡学”框架下的文本,青年人之间频繁活动共同演绎这场黑色幽默,而他的父母、长辈、亲友却看得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看不懂他们自嘲下面的炫耀姿态,出于关心评论了一些安慰的话,闹出了许多笑话。编码人轻松戏谑却无暇顾及年长的解码人对语言符号是否有共通的理解。信息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避无可避,日益成为老年人与这个时代无法跨越的“数字鸿沟”。在网络信息日益复杂的今天,“参与鸿沟”也逐渐显露,“参与无能”是当代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始终无法跟上时代的列车,无法参与到这场狂欢中,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归根结底,人们不喜欢“凡学”是因为它与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不光彩的词语。很大一部分人参与进来是因为他们把“凡学”本身当做笑话调侃,把“凡学家”当做一群跳梁小丑,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凡尔赛人审视自我。但谁又能想到的确有人相信了凡尔赛文学背后的价值观,甚至将之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蒙淇淇77”发的每篇微博后面都有一群粉丝簇拥着,把追求奢侈生活的价值观奉为圭臬,表达羡慕的同时也幻想自己是否能过上这种生活。《吐槽大会》邀请蒙淇淇参加比赛接力吐槽引发网民诟病。《吐槽大会》将娱乐至死完美演绎,将话题度与流量奉为圭臬,真诚与低调于他们而言早已渐行渐远更不屑于讨论中国电视节目的核心价值观。或许是由于蒙淇淇在《吐槽大会》上的吐槽算不上“吐槽”,一如既往延续她的“凡学”风格,企图用她从未露面的老公吸引观众眼球;又或许是其本人前台与后台差距明显,相比于阅读文字所赐予网民的无限构想能力消失了,些许的神秘因本人的出境已不再神秘。这一切貌似统统失效了,观众并不买账。从她的票数便可得知,镜头扫过台下嘉宾与主持人,他们更是对蒙淇淇的言论具有不适感。这也在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事实,真正喜爱“凡学”的寥寥可数,更多的人热衷于构建“凡学”话语体系,凡学的热度总会褪下,低劣的话语体系总会被消解,终会回到这个世界本来该有的样子。

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要把握好“嘲笑”的尺度,挖苦、讽刺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凡尔赛人”明白,在倡导多元价值的今天,金钱和爱情不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与其沉溺于幻象中不可自拔,不如褪下浮躁拥抱身边真正的生活,用劳动创造人生价值,才是赢得人格尊严的根本办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