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 王晶晶 刘俊飞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为社交媒体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新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与认知方式,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力。虚拟环境中的非面对面互动,让情感传递方式在其中获得认同感并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微话题”使得微博用户主动参与讨论,内容更趋一致性,将“情感”作为感性判断,为互动仪式链在网络舆情中情感能量的发展奠定基础。微博互动具有典型仪式互动的特征,通过情感能量和符号资本进行仪式互动,将其融合形成仪式链条,产生共同的情感能量,进而维护公平正义。但在此互动中也表现出割裂性,公众的情绪态度有偏向性,会随着互动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微博也在日益完善其功能,出现了类似于网络论坛形式的“超级话题”机制。
社会学中对仪式的研究从涂尔干开始,最早是以他研究的以整合人类社会生活作用为目的的宗教仪式观开始的。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将其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行为也是一种仪式。在其拟剧分析理论中提到:人们有剧本。每人都有相应的角色,运用道具在前台和后台中进行表演。他最早提出“互动仪式”一词,并从微观角度说明了此类程序性活动对群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此外,以交往行为理论著称的哈贝马斯认为,互为主体间的理性交往是未来社会建立的前提。
互动仪式链理论及其核心机制。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中,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在同一场域内;二是该场所具有边界性;三是该场域内的人聚焦点在同一处;四是他们彼此分享共同的真实感受。当这些要素间形成反馈作用,并累积到一定强度时,参与者便产生情感体验的结果。该理论的核心机制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参与者在互动时形成共焦点后,彼此间便产生高度的情感连带并表现出情感能量。最成功的互动仪式是参与者的强关注性,并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事实表现出认同感,期间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共享的情感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及新媒体的普及,在微博中的用户通过“关注”“转发”等符号识别的方式,基于共同关注的话题表达彼此情感,从而与他人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节奏一致性作用于人际关系中,亦可对下次双方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构成社交型网络,产生“群体集会”的效果。
微博话题互动仪式的结果产生情感能量。柯林斯将人类情感能量的分析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中,使得其兼具社会学和心理学宏观与微观两个特性。区别于吉登斯的观点,他认为互动仪式链应当侧重于生产与再生产的符号,而非情感能量。就微博中存在的情感能量而言,参与者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改变利于参与到下一次的活动中去。在互动仪式链的影响下,微博网民的情感能量得到进一步释放,使网络舆论呈现显著的情感化趋势。
在微观情境中,微博话题产生的情感能量,有成功和失败之说。若在微博话题互动中,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互动仪式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有充分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强认同性,则该仪式是成功的;反之,若是情感能量未达到一定标准甚至想逃离则是失败的。微博话题作为平台中时效性和传播性最强的应用程序,用户之间在互动仪式中也表现出不足,如跟风性、延时性、不规范性,使得信度和效度不高。
表现形式的具体内容。情感能量与互动仪式市场是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的两大显著特征。在微博用户参与微话题互动,实现情感能量的回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之间情感能量在互动仪式链驱力下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就像分配蛋糕一样,个体在遵循共同标准之下会选择性的将时间分配于不同活动中,获得情感能量最大化。而微博作为互动传媒的一员,期间产生的情感能量更具强互动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生成方式上的强包容性,二是获取难度上更高的平等性,三是影响速度上波及范围广的特性。
情感与客观事实界限的模糊。柯林斯尝试将微观同宏观社会学相结合,微博就显现了这一优势,作为虚拟平台的微博也有自身的劣势。网络市场中参与互动的群体进入门槛低,获取情感能量的方式也有变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群体信息的私密性,而这就使得物质资本关系并不会对仪式产生太多影响。因此,作为网民表达意愿最直观的情感状态反映的微博,要尽量克服情感与客观事实界限模糊这一不足,建立情感能量模型,把握整体舆情态势有助于快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舆论危机。
“互动仪式链”理论的首创者柯林斯,将工具性的“互动仪式”转化成既代表生产又代表消费的群体身份成员符号的程序,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以微博话题互动为例,在此链条之下产生的结果——情感能量,更是发挥着巨大作用。
通过法律,加强监管。随着网络文化逐渐被传统的大众文化所接纳,微博互动开始被更多人青睐。就政府而言,既要正确引导用户行为,培育用户媒介素养,又要以强制力为保障,制定相关法规以及完善网络互动规则来规范用户的行为。同时,作为媒介平台本身,网站也要注重互动仪式链中的情感能量作用。首先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利用大数据抓取技术对用户的情感状态和关注点实时监控,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多种形式培育和增强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保证微博用户有一个健康合法的互动环境。
重视情感能量,构建差异化互动市场。微博话题互动广场有强互动性的情感能量特点,其核心是人们之间的情感连接,该理论强调参与成员间对于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形成的强烈的情感连接作用。因此,微博话题的互动应遵循此理论,形成群体团结的共通社区。但情感能量也分层次,微博平台应以“差异化”发展为目的,打造差异化微博话题互动广场社区。要引导用户使用平台的社交功能,加强网民之间的交流,强化社交功能。此外,通过了解网民心理,增加话题的好奇度和吸引度,使其互动性上升,从而建立起差异化微博话题互动广场。
正能置传播,增强对用户素养的培育。每个人的情感和情绪不尽相同,这会影响不同的媒介形态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的效果和功能。尽管在微博中有部分低俗和低质内容,但并不妨碍用户总体上积极阳光的情感倾向。因此,平台在迎合和满足受众群体需求的同时,也要通过传播正能量内容,提升网民情感能量的正向积累,建立正确的符号资本与道德标准。增强参与者的素质,提高网民鉴别“精华”与“糟粕”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发挥互动仪式链的积极和良性循环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如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一样,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通过满足人类沟通与互动的本能需要,以信息传播德方式,将感性情感与理性行为相容,引起人类行为本质属性的回归。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技术上解决了现实中的时空问题,为全球编制了一个大型关系网。微博话题的专一性催生了群体符号的同一感,正所谓聚沙成塔,个人的情感能量无论是内循环还是为构建整个互动仪式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多方交流也是微博话题互动在链条机制中特性之一。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情感能量在柯林斯创建的仪式互动链中的正面作用,充分认识以微博互动群体对社会的革新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进行良好的社会心态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