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铁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究

时间:2024-04-24

马婧妍 欧蕾

[摘 要] 高铁的运营缩短了城市间时空距离,扩大了城市辐射半径,加快了人员流动,促进了知识溢出,带动了产业集聚,调整了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创新发展能力。

[关键词] 高铁;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01.030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内地及港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文章基于高铁对省会郑州带来的城市变化,从产业结构、城市建设、旅游、人才资源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 河南高铁与高铁经济带

(1)“米”字形快速铁路网。2013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重大战略部署,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米”字形铁路网辐射全国,西南方向的郑州至万州、东北方向郑州至济南、东南方向郑州至合肥、西北方向郑州至太原的高速铁路,预计将于2020年年底全部通车。它将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界口岸、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打通中国内陆整体的高铁脉络,同时也结束了河南一些中小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2)高铁经济带。高铁经济从广义的角度去探讨,它包含于高速铁路相关的全部要素与运营过程的总和[1]。高铁的快速通达性,致使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重新分配,表现为“同城效应”“集聚效应”“虹吸效应”等一系列的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形成了诸多增长极的高铁经济带,使得区域之间经济增长趋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

2 高铁时代郑州的变化

高铁通车后,为城市间“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城市间人员流动知识溢出,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调整产业结构,为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去,低下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大量的批发市场、纺织厂遍布郑州不同区域;近年来,高铁、民航、公路协同发展优势不断显现,一大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向郑州航空港集聚,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已先后进驻发展,郑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口岸功能不断完善。政府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21.1%,GDP同比增长8.1%,在18个省辖市中居第7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4∶43.9∶54.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合计9.4个百分点。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铁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发展方向,随着郑州高铁东站的运营,郑州市东部地区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郑州高铁商务中心区域成了郑州东拓的外溢辐射中心,城市的框架迅速扩大。这里吸引郑州、全国知名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这里形成聚集,代表整个郑州走向一个集商务、贸易、经济的全新制高点。同时城际通达的龙子湖高校区聚集了河南财经大学、华北水电学院、河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河南省创新产业孵化园,以科研促发展。高铁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多个城市增长极。

(3)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河南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中原遗留下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积累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时速250~350千米的高铁开通后,以其快捷、准时、舒适、安全的特点,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郑州东站11万平方米地下三层立体枢纽网络,地铁、城轨、高铁、出租、公交的无缝衔接以及“互联网+”的共享汽车全面交融,打破了固有的民航、汽车、普速铁路、游轮所组成的旅游交通模式,既便利又节约了时间及经济成本。高铁缩短了景区间的空间距离,开封、郑州、洛阳多个城市点对点的快速通达,跨越了景点区域的限制,实现“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共赢发展,同时也带动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4)加速人才资源流动。郑州是全国最受益于高铁经济的城市,三小时经济圈覆盖北京、南京、武汉、西安所高校云集的城市,高铁缩短了时间及经济成本,打破了区域与空间的间隔,提高了知识性人才流动的便利性,增加了站点区域吸引力,使得劳动力和资本快速流动,提升了区域知识创新水平。为区域间企业机构和人才合作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促进知识溢出[3]。过去5年郑州人口净流入185万人,仅比深圳少1万人,每年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均保持在10万人左右。加快了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金融业、文化体育等行业的高素质人才聚集,促进了河南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

3 思考与建议

从郑州近年来享受高铁红利带来的城市变化中,可以看出高铁经济在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综合长三角地区成熟经验和河南自身区域特点,就高铁经济带下的河南区域创新发展建议如下:

(1)高铁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用郑州、洛阳等核心城市的形象效应,吸引高质量的人才,配置合理高效的产业结构。利用高铁区域的广泛性链接中小城市以及县乡之间的经济活动,将核心城市巨大的生产要素、资本、人力、技术等高效资源重新配置;同时激活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整个经济网发展得更加细密、更有后劲。

(2)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7年度河南整体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低于全国7.6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够、新兴产业偏低、供给结构与需求不匹配等矛盾尤为突出[4]。为此政府出台了《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集群布局:以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为核心,郑州、洛阳市重点布局减速机、轴承等机械类配套产业,郑州、许昌市重点布局电气控制类配套产业,新乡市重点布局后配套产业,形成郑洛新许盾构装备产业集群。通过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支持发展产业集群,吸引绿色经济企业进入河南,借助高铁经济优势,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发展,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随着高铁的普及,河南地处陆地中心的優势日益加强。“四铁联运”把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五大国家战略布局连接起来。在“一带一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大框架下,推动“空陆网海”四位一体的多路联动,增进物流能力,与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协同联动,吸引外资建立跨国的出口集运中心、转运配送中心,提升国际贸易辐射范围。借助人才、技术、资金的有序流动,加强郑州与慕尼黑、汉堡等铁路枢纽,莫斯科、卢森堡、莱比锡等航空枢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港口的合作,提升郑州国际物流通道枢纽能级,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鹃.高铁经济带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0):67.

[2]石林.高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1):54.

[3]张雪.高铁通车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1):168.

[4]张长星.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9(5):7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