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宋思霖+刑玉丰
摘要:新闻脱口秀因为满足了大众娱乐休闲和获取信息的双重需求,成为当今广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态。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犀利的个性、通俗幽默的语言也是节目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几档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脱口节目秀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并分析出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容易进入的误区。
关键词:脱口秀 新闻性 语言特点 误区
作为新闻和娱乐的结合体,我国新闻脱口秀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以新闻热点事件为娱乐对象,通过批评讽刺、幽默盘点、趣味调侃的语言,再辅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创造“主持人幽默表达,观众会心一笑”的传播效果,让观众在欢乐中领悟生活。“既没有板起面孔来教训人,又不是毫无知识含量的纯逗乐。”可以说,主持人或通俗幽默或个性精辟的语言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闻脱口秀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一、幽默搞笑,自我解构。幽默搞笑,是脱口秀主持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幽默是具有一定幽默感的人在一定语境的配合下,受观众理解力和心理的影响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所制造的引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引人深思的表达效果。”在凤凰卫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笑逐言开》中,主持人尉迟琳嘉常常通过扮演角色代入节目,借角色之口表达观点。如某期节目中,他扮演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韦小宝,讽刺职场乱象:“我最拿手的是什么?不是拍马屁,我韦小宝最擅长的是骂人……怎么才能够骂出水准,骂出风格,骂出京城,骂向世界,骂出一条金光大道,骂出一个美好未来,请记住,不仅要和自己人一起骂外人,更要在必要的时候骂自己人,紧要的关头还是骂领导,你这个人太蠢了,你对每个人都这么好,自己都累倒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视剧人物韦小宝深入人心,主持人通过这种角色代入,在节目中重新建构了一个语境——虽然穿着影视剧里韦小宝的行头,操着剧中人物说话的腔调,神态、表情、动作,惟妙惟肖,但因为紧贴生活现实却赋予角色新的内涵,饱含人物个性的台词,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之余,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主持人能够积极创造诙谐幽默的语境,运用含蓄却透着俏皮,犀利却不刻薄,不是肤浅地耍贫嘴,而是闪烁着睿智火花的语言,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领观众在笑声中体味、思考和行动,感觉人生别样况味。
二、挖掘笑点,创造互动。当下以幽默逗乐为卖点的电视节目不在少数,但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甚至不少观众表示这些节目“只是打着搞笑的幌子,其实一点都不好笑”。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在听过、看过大量的搞笑信息之后,观众难免会觉得节目里的段子重复陈旧等等;二是表演者在创作时往往陷入模仿抄袭、低俗滥俗的误区,这样做观众只会兴起一时,时间久了便“食”之无味;三是表演者创作或表达时并未周全考虑观众的心理、口味、文化水平等等,导致观众感觉牵强生硬或者不知所云。
在山东卫视的某期《语众不同》中,海阳讲到一则新闻:某人用微博账号为自己买了一张飞机票,结果却无法登机,因为航空公司在出票时把此人姓名写成了微博名“头痛脑壳晕”。海阳说:“尽管广播里一再催促‘头先生请马上登机,可是‘头先生却因为机票与身份证上姓名不符,登不上去。”“头”先生这个简称,引人发笑。而海阳与观众形成的是无形却实际存在的互动,即心理认同。现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网名已经成为人们第二个身份凭证,而很多人也使用过这些开放账号购买实名票。调侃这其中的趣事儿,无疑会让有此类经历的观众产生共鸣,或发笑或警醒,都是在心理的层面上,加强了与节目与主持人的互动。
优秀的主持人往往能了解观众的“痒处”,能抓住观众的心理,一语戳中“笑点”,跟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分寸适当、以假讽真。新闻脱口秀节目中,总有新闻事实的内容和调侃臆造段子之分。主持人语言中表现出的对于真和假的把握、对于“玩笑”和“正经”的拿捏往往是娱乐型的新闻脱口秀的精华所在。尉迟琳嘉调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跟丈夫秀恩爱:“女王官场得意,情场更得意。跟他老公菲利普亲王秀恩爱,一秀秀了70年。为了表达向女王的老公致敬,韩国拍了一个电影,叫《王的男人》。”说完观众哄笑,尉迟琳嘉自己也跟着坏笑。口中讲着“秀恩爱70年,为此韩国拍电影纪念”信誓旦旦,表现出“这是真事儿”,说完引发大笑,而表情却告诉观众“那都是编的”。这其中流露出的“狡黠”让观众喜爱。同样的,在《语众不同》中,海阳常常提到身边人,“我的同事小健”“我一朋友大海”,用较为可信的小人物的口吻讲出令人拍案叫绝、连连捧腹的事儿,得到了观众的青睐。
四、把握个性、张扬风格。当下电视节目品牌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观众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脱口秀主持人。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语言来展现,通过巧妙设定栏目标志性的非语言态势语与主持人个性的语言表达,达到一种精彩的呈现。因此,我们用几个关键词通过主持人尉迟琳嘉和海阳在节目中的表现,来分析主持人是如何把握个性、张扬风格的。
“大家好”和“我是谁”。标志性的语言和动作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海阳的开场白“新闻每天都有,听我语众不同”和结束语“新闻就是这么多,听听海阳怎么说”,又如尉迟琳嘉把自编的开场减压舞戏称为“舒服”。简单来说,海阳用标志性的语言问候“大家好”;尉迟琳嘉用个性的舞蹈让观众记住“我是谁”。
“好习惯”和“坏毛病”。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看,海阳的“好习惯”在于调侃与评论分得清楚,观众看起来明明白白,说段子时全力模仿、生动演绎,讲道理时字斟句酌,发人深省;而尉迟琳嘉的“坏毛病”在于内容似乎很随性,跨度极大,接近漫谈,从古代野史到现代战争,从英国女王到韩国电影,话题衔接转换并无不妥,听起来流畅舒服。主持人语言表达中的个性因人而异,但努力形成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个人风格,的确是每个脱口秀主持人要努力去做到的。
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易走入的误区
一、角色错位、乏力碰上蛮力。“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离开特定的节目,主持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既不能是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状态——倾听多、观点少、主见弱;又不能是喜剧演员的状态——为笑而“搞”。
比如某些“名人侃”“专家说”的主持人,仅仅套用一些生硬的段子转述新闻,新闻性有余,娱乐性不足,且没理解没体会没语态,更不用谈形成风格,谓为“乏力”。还有一类则表现为过分夸张而掩盖了点评的余香。以浙江卫视的时事信息类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为例,虽然周立波对一些热点社会现象都有所涉及和点评,但他多用力在夸张的表情动作以及所谓“海派清口特有的舞台形象”上,过强的语言设计、过重的表演痕迹导致他并不能在语言的即兴应对、观点的智慧剖析上有效发力。换句话说,新闻脱口秀节目中,新闻内容与观点的比重应远大于表演的比重。而周立波在节目中几乎完全把自己当成演员,以一个“舞台角色”而不是主持人的状态,用“台词”和“形体表演”表现新闻与观点,博得了观众一时的开怀大笑,却很难让观众从他的滑稽表演中跳脱出来,去思考和感悟节目内容本身。作为主持人的周立波此举有“失位”之嫌,此谓“蛮力”。在新闻脱口秀中,主持人的角色应当介于引导者和表演者之间。
二、机械嫁接,形式大于内容。娱乐化的脱口秀节目形式固然重要,但绝不可轻视节目内容。国内有不少新闻脱口秀节目脱胎于国外的同类节目,但是往往只是拷贝形式,看起来手段花哨,细品却热闹有余、形式大于内容,并不能体现本应有的“在嬉笑怒骂之间探讨深刻社会问题的娱乐精神”,常常让观众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无法享受到娱乐手段与节目内容的有机结合。这种对娱乐手段的滥用,对娱乐感官的盲目追求,是对新闻脱口秀的肤浅理解。
比如,目前东方卫视热播的娱乐型新闻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号称是中国唯一一档欧美风格脱口秀节目。其对欧美同类节目模式的照搬十分明显,“六段式”脱口秀基本节目模式——“开场独白+喜剧片段+嘉宾访谈+音乐表演+乐队伴奏+观众互动”在节目中均有体现。仅以《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中的音乐表演和乐队伴奏为例,开场的音乐和时不时切给外籍DJ的镜头,不仅对于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对于活跃现场氛围也没有明显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剔除节目里音乐表演的部分,或者用中国本土节目常用的音乐形式而不是去照搬欧美,主持人的脱口秀部分真的会有质的退步吗?观众真正关注和发笑的还是主持人用脱口秀调侃的事儿,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所以,新闻脱口秀节目切忌盲目生搬硬套,只为“创新”而创新。
结语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幽默、时尚、深刻,满足了观众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双重需求。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往往能以通俗幽默、犀利个性的语言风格使节目倍受观众青睐。优秀的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应当做到在节目中巧妙运用语言技巧,达到新闻性与娱乐性、启发度与观赏度兼备的节目效果,并且能够突破常规,以大胆而不出位的表现,赢得观众喜爱。但脱口秀主持人如何合理避免误区、努力开拓自我,促进新闻脱口秀节目健康蓬勃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长乐市广播电视中心)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著,章 艳译:《娱乐至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英]诺曼·费尔克拉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3.[英]尼古拉斯·阿伯科隆比著,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电视与社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孙振虎:《电视脱口秀节目的未来》,《影视圈》,2013(9)。
5.关 玲等:《娱乐广播,在快乐中前行》,《中国广播》,2014(1)。
6.华树凯:《试论娱乐型的新闻脱口秀中人文历史元素的植入——以〈海阳现场秀〉为例》,《中国广播》,2014(1)。
7.宋慧媛:《论“脱口秀”在中国本土化中的表现特点》,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8.夏 青:《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境设计》,《视听界》,2012(6)。
9.张晓婷:《“脱口秀”在中国的发展和走向》,《青年记者》,2007(7)。
10.鹿 馨:《中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新闻传播》,2009(6)。
11.陈珍富等:《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视听纵横》,2003(2)。
12.徐火军:《中国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文化承载》,《阅江学刊》,201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