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6-18

翁光阳

摘要:央视新闻作为我国新闻的领军机构,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开发应用。文章通过了解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分析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中的积极作用、缺陷并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行业 应用

央视新闻机构处于中国新闻行业的领军地位,近几年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加强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在2017年,新华智云开发出通过算法,让机器利用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获取信息,经过自己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闻的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在2018年,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主播的诞生,为传媒领域注入新的力量。到如今,从新闻采写到内容发布再到信息反馈等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与新闻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

一、新闻生产环节中的媒体大脑

2017年12月,在新华社主办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宣布,新华社已经搭建起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媒体大脑”其中有一项功能就是新闻生产,该平台结合了世界领先语音识别能力,可将新闻采访和会议等录音自动转化为文字,大量提高记者工作效率。直至2019年8月26日,新华智云发布了25款媒体机器人,希望能用智能化的技术、智能化媒介机器人来帮助新闻工作者工作,减少新闻记者的负担。这些机器人中帮助新闻记者采集新闻资料有8款,帮助新闻记者整理新闻资料的有17款。从2017年发布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到2018年成功推出“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到如今推出“智能媒体机器人第一梯队”,每年都有重大成果,表现了央视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深入交融。

二、 新闻播报环节中的虚拟主播

之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各大综艺节目上崭露头角,如在《最强大脑》第四季中,百度智能机器人“小度”成功战胜名人堂选手王峰;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比赛结束时,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小AI成功预测出冠军为李玟等。在2018年11月,由新华社与搜狗公司合作打造出来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合成主播首次发布,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该主播不管是在语言还是在行为动作方面都如正常主播一样,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2019年3月,新华社又推出了全球首个AI女主播。基于该项技术,人们只需要输入文字,就可以选择指定国内外主播形象生成音频进行新闻内容的播报。2019年3月3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等高尖技术创造的超级主播“翼小蓝”在长城全直播中担任主持人。在直播中,与全国政协委员杨振河相互交流问到“杨委员您好,我也想学太极拳,您收徒有什么标准吗?”实现了人工智能主播单方面向人类社会传输信息到与人类社会相互沟通的跨越。

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的优势、缺陷与展望

一、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的优势

1.新闻时效性加强。人工智能的运用不仅加快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集的速度,还加快了新闻编写和视频制作的速度,增强了新闻时效性。类似于新华社“媒体大脑”等相关技术,在新闻工作中充当着新闻记者的耳朵。

2.新闻对人的依赖减少。近年来,人工智能运用到新闻行业越发深入,从“媒体大脑”的新闻采编到AI主播的新闻播报,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基本实现从新闻采集到新闻播报的全过程自动化,新闻产业全程自动化离我们不会太远。在新闻工作中,人存在着因为身体或心理上的原因而不能工作;人工智能出现这些状况的概率较低,只要机器不坏就能工作到底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报道的真实写照。正如首个AI合成主播自己所说的,它每时每刻都可以工作,而且不索取加班费。

3.增强用户满意度。人工智能运用新闻媒体增强用户满意度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人工智能的噱头。人工智能在现阶段在社会的运用还未实现全面普及,不少用户对人工智能都保持着好奇心,媒体增强对人工智能的运用,能更大几率吸引用户,在央视和各大综艺节目,都将人工智能在节目中的表现作为一大亮点进行播报,以期待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第二,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温情。人工智能对声音的识别与信息查询更加准确,结果反馈也更加高效。人工智能具有人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话有一定语调,使语言听起来带有一些情绪感,在对社会人服务时,与以往冷冰冰的机器相比而言带有少许人情味,增加服务的温情;第三,针对性的信息推荐。人工智能媒体通过对用户浏览信息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自动为用户推荐其爱看、想看的新闻报道。今日头条通过算法技术形成丰富的内容,结合机器学习推荐引擎分析传送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实现信息的高效投递。

二、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的缺陷

1.新闻真实性难以辨别。人工智能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通过获取网上已经发出的信息来进行二次加工或者通过安装在外的摄像头、无人机等方式获取图片图像资料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源的真实可靠性有待研究。互联网上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真真假假难以辨别,每天的谣言、假新闻数不胜数。人工智能现在还只能获取信息,没有辨别信息真假能力。一旦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假新闻甚至谣言时,大众对人工智能媒体的信任度会快速降低。通过无人机、摄像头获取的信息也有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看见的现象不一定是真实,仅仅通过图片、声音、视频获取信息进行新闻采写,没有经过更加深入的采访和调研,无法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过程,无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公平性,為被报道的几方都提供发言机会,这样所形成的新闻缺乏公信力。

2.人情味和情感交流匮乏。人情味是情感的一种表现,使人觉得那不是表面的情感,而是深厚的深情。新闻报道整个过程中,不仅是人与信息的接触,更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与情感的对话,人情味与情感就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虽然人工智能运用新闻媒体的信息发布和报道,已经在通过各种方法增强机器在新闻编写和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情味,但事实上,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时还是能被社会中的人一眼分辨出来。超级主播“翼小蓝”在直播过程中以“人”的形象实现了机器人与社会人的沟通,但是在直播过程中还是可以明显看出“翼小蓝”身体的不协调、眼神的空洞,整个形象与四周环境呈现出格格不入的状态。

3.新闻内容及结构缺乏创新性。新闻报道内容与结构在过去没有要求,新闻信息内容比较繁杂,到现在“5W”模式、倒金字塔结构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惯例,在未来,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结构一定会根据人的需求進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在这个社会用适合这个社会的报道方式来报道新闻,这个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一定与另一个时代相适应。从短暂的时间来看,人工智能报道新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人工智能缺乏新闻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无法对现有模式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长远看来,完全运用人工智能生产新闻是不现实的。

三、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的趋势

1.人工智能运用于媒体行业越来越普遍化。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对人工智能有着极大兴趣,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各自行业。新闻信息几乎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产品,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媒体更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将不仅应用到新闻的采集、编写与发布,还会更进一步的运用到对用户的反馈给予回复。

2.新闻报道形式更加立体化。在这个时代所运用的“5W”模式和倒金字塔模式与当前社会比较切合,新闻报道模式变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较大变化,但新闻报道形式在未来却能发生较大变化。当前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是以文字和画面形式存在,在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中,新闻报道形式从平面转为立体,现实中的人以3D形式看到所发生的新闻,对事件有更加深刻感受。

3.人机互动能力不断加强。人情味和情感的匮乏是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行业的主要伦理问题,增强人机互动是解决情感匮乏的关键环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味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的,当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习惯,人与人工智能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和“味道”,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就解决关键部分。

结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大幅度减少对人力需求,加快新闻采集、编写、播报速度。目前已有大量新闻媒体将人工智能纳入新闻机构的一部分,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行业在未来有着巨大潜力,也是当前社会的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阶段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机构有着缺乏新闻结构创新性、新闻真实性难以考察等不足之处。在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现存问题,人工智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人提供新闻业务的服务。(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殷蕾:《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2.崔雍浩,商聪,陈锶奇,郝建业:《人工智能综述:AI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3)。

3.吴扬:《 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4.刘扬,高春梅:《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三个维度》,《对外传播》,2018(10)。

5.任悦:《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伦理失范的风险与思考》,《电视指南》,2018(11)。

6.[美]迈克尔·苏德森:《新闻的力量》,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0-51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