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创新创业竞赛促进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时间:2024-04-24

[摘 要]管理类课程知识,是对实际管理活动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提炼和一般化。这就决定了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类知识。实践教学既包括各种测试、作业,也包括各种课程设计、实习,以及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是学科竞赛的一种,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寻找创意,对管理理论与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而计算机模拟竞赛是在计算机上模拟创新创业竞赛,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创新创业竞赛是较好的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方式,应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6.176

1 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细化为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作为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到我国的一门学科,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大多数管理类教材是由欧美教材翻译过来或改编的。由此可能存在翻译问题,包括不同编著者的翻译存在差异,中文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理解差异。[1]

管理类课程知识,是成千上万各种各样具体的实际管理活动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其产生来源决定了管理类知识始终与个人、企事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

管理类课程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类知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管理类专业,招收的都是由高中直接考上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没有任何在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工作的经历,对于管理类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文字上的理解。因此,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才能让我们的管理专业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

2 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类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包括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三部分。[2]

基础素质主要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一定的道德素质,这是管理类人才的基本内在条件,是基础。基础素质通过日常生活、课堂学习以及各种学校活动的锻炼,基本都能习得这项能力。

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业务技能,这些技能与实际工作相关,有些可以通过学校的实践教学习得,更多的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历练,才能习得。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三项训练:一是测试性和验证性训练,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往往通过考试,作业等来测试;二是模仿性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等,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完成一个较为简单的设计任务;三是概念性训练,主要是利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学科竞赛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理解、强化知识,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创新创业竞赛属于第三类训练,即概念性训练。

3 以创新创业竞赛促进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号召,他提出要在我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随后,我国教育部、各高校积极响应这个号召。近几年,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创新创业竞赛,让高校学子在校园里开始尝试创新创业。对于毕业生创业,各高校纷纷予以一定的经济支持。

管理类课程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可以积极结合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通过参加竞赛,促进管理理论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正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来促进学生对于管理理论与知识的掌握。

3.1 寻找创意

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首先得有创意。创意可能来自网络、杂志、电视中的各种信息,也可能來自生活中的一些想法,与其他专业同学的交流,或者是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比如,2013年,有一组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以“书客book@book.com”为创业计划。原因就在于大二结束时,学生们在从北京服装学院北七家校区搬到樱花园校区过程中,把一些本来要扔掉的教材以低价收购,开学之后再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卖给下一届的学生,小赚一笔。于是,提出在北京市所有高校都推广这种模式,既可以使旧教材得到循环利用,也为下一届学生省了钱,从事旧教材收购的学生们也可以有一定的盈利,这是多赢。该创业方案获2013年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2014年,一组同学在执行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废旧纺织品回收意识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消费者普遍认为应该对废旧衣物进行回收,于是,设计了创业项目《良衣坊》参加竞赛。

2016年,有一组学生从网络、电视等了解到现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设计了子悦早教创业方案。针对有3~6岁儿童的家庭,开设两类课程:一类针对幼龄的亲子互动型课程;另一类针对低龄儿童开设单独培养课程,同时为家长提供瑜伽、插花、烘焙等课程。为家长提供的课程属自愿报名且与孩子的课程同步进行,这样,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可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生活技能,丰富生活情趣。这一创业方案获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三等奖。

在寻找创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关注社会,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痛点,这就为他们了解社会,更好地理解其他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2 撰写商业计划书

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要求撰写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要求阐述清楚创业项目来源,企业概述(包括业务范围、商业模式等),项目背景,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发展战略和财务假设与预测,资本构成,运营管理,组织分析,关键风险与问题。

在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综合学过的管理学理论与知识,把原来似乎割裂开的不同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涉及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基本上囊括了管理学方方面面的理论与知识。

3.3 计算机商业模拟比赛

计算机商业模拟比赛是把系统动力学用到商业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背后的核心是数学建模。在进行商业模拟时,在规定的资源、时间限定内,盈利最多的小组获胜。

各组学生会进行分工,有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负责生产的、有负责品牌的也有负责市场的等,每个同学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同时互相协作,争取盈利最多。在进行商业模拟比赛过程中,每一组同学同样需要决定自己代表的组织以什么价格,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是否需要进行促销等。相当于是用计算机来模拟创业方案,但用计算机来模拟创业,对于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比撰写纸质的商业设计方案有意思得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2018年上半年,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举办“学创杯”计算机商业模拟大赛,共有50多名,17组学生参加,远远多于大学生创业设计方案竞赛参与人数。

4 结 论

管理学理论与知识,来自实践,是对实际管理活动共同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必须回到实践中才能理解掌握得更加透彻。无论是考试、作业,各种实习、学科竞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使得学生必须综合管理学各方面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无疑是较好的管理类课程实践方式,应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竞赛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兵.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两个特点及其教学思维[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45-46.

[2]陈遊芳.企业零售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16(1):41-42,46.

[3]崔虹云,尚东昌,肖仲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63-1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