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文关怀

时间:2024-06-19

张莉蓉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本质上讲,人文关怀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是一致的。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以人为本,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把群众路线的要求落实到新闻采访报道中。

精心策划采访选题

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要为民服务,自然要去关心、关注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感,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等基本层面,将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在内容当中。

23岁青年刘坚身患白血病,急需50余万元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一时无法解决。宜春市广播电视台发起了“大病无情 人间有爱——关爱白血病患者刘坚”的爱心系列活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四大媒体策划专题报道《为了你,我愿付出一切》,既诠释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展现了社会各界的大爱。父亲、妹妹争相要为刘坚捐献骨髓的骨肉亲情,刘坚希望病愈后当一名志愿者的感恩之心,残疾志愿者亲往刘坚家中捐款的关爱之举。义捐义演义卖活动中,既有爱心商家捐出善款,又有志愿者忙碌奔波的身影,还有无数路人的倾囊相助。《宜春广播电视报》的深度报道《为了你,我愿付出一切》被中国经济网、中国江西网、大江网、今视网转载,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精细选准报道视角

体现人文关怀

采访报道要确立平民化视角,把报道更多地投向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用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百姓感到亲切,形成共鸣。

一家报纸曾经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城管人员治理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其中这样写道:“看到城管人员,刚刚还在忙着招徕生意的摊贩们如惊弓之鸟,一个个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有的搬凳子,有的收桌子,只听得锅碗瓢盆叮当乱响,刹那间便作鸟兽散,地面上留下了许多打碎的碗碟和来不及拿走的蔬菜、器物,狼藉一片。”看到这样的报道后,读者产生的不是对占道商贩的反感,相反会对城管人员野蛮执法进行谴责。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多一点“平民视角”,多一份人文关怀,恐怕就不会写出这样毫无人情味的文章来。而同样的题材,有的媒体和记者就处理得比较好,使用了诸如“反复劝说,对拒不配合者,执法人员坚持文明执法,搬走他们的物品时轻拿轻放,没有损坏”等语言,这样的报道真实可信,温暖了读者的心。

精准传递身体语言

体现人文关怀

身体语言在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包括姿势、手势、表情等。在实际采访中,许多记者都会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身体语言获得一定的信息,并引导采访深入进行。对采访对象来说,记者的姿态如何,怎样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都是一种重要的身体语言。

央视《人物》栏目对柴静的一次专访节目的解说词中写道:在我们看到的156次采访中,柴静使用手的次数为138次;在我们看到的213次采访中,柴静的身体与地面呈45°倾角,她与采访对象相距最近的一次是10厘米;在我们看到的169次采访中,柴静流露关切的眼神为156次;在我们看到的187次采访中,柴静的声音平均为20分贝;在我们看到的124次采访中,柴静曾116次笑着问出2320个尖锐的问题。柴静以尊重的态度、柔和的语气、关切的体态姿势,为采访对象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采访对象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面对采访,从而更真实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精巧制作标题栏目

体现人文关怀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制作标题时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标题不应该对不幸的人毫无同情,更不应该幸灾乐祸。

某地一小女孩不慎从四楼摔下,万幸的是摔到地上后安然无恙。有一家报纸是这样表述的:“一女孩从四楼摔下竟安然无恙”,一个人从四楼摔下来却没有摔死,确实是个奇迹。然而,读完这句话却不由让人感觉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个小女孩应该摔死“竟”没有摔死——实在是太不正常。这篇报道即使写得再客观,却让人感觉新闻传播者缺少人情味,只为了新闻而不关心他人的死活。

而有些标题则能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如《宜春广播电视报》采写的一篇专稿标题《且住化成养身体 护理宜居两不误》,这个标题妙用“住”与“养”、“护理”与“宜居”,使标题顿时生动起来,体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读者油然而生亲切感、认同感。

精美选用图片画面

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传播者要注意当事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受众的心理承受程度。过于刺激大脑神经、刺伤人的心灵的照片一般不要选用。换一种方式表达新闻语言或许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

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2辆车3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汽车一次次地碾过,小女孩血肉模糊的形象,路人漠视地路过,一览无遗地反复展示在全国观众的眼中。很多电视台的播报是画面直接播出,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处理。这样的报道缺乏人性化思考与人道主义的关怀。

因此,灾难报道中,我们可以将报道的焦点锁定在“弘扬善良人性”上。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冲进倒塌的教室,勇救同学的少年林浩;用摩托车载亡妻“回家”的吴家芳;为灾区婴儿哺乳的女警察;在灾区重建报道中,群众在临时帐篷里的乐观态度,以及帐篷学校里的琅琅读书声等这些画面,则能够体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崇高与尊严。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理念是“内化”在新闻工作者内心深处,“外化”在每一次具体的采访报道活动中,她需要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有一颗“向善之心”“向好之心”和“向上之心”。媒体人只有设身处地考虑被采访对象的感受,才能够把这种人文关怀贯穿、浸润到每一次采访活动中,从而提升新闻作品的内涵和品位。

(作者单位:宜春市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