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捕捉现场声音 彰显报道特色

时间:2024-06-19

□廖冬冬

在突发事件中,同期声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重要手段。它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

突发事件报道中同期声运用的内容。在突发事件中,出镜记者的解说要力求简明、生动、通俗、传神。解说词要讲究真情实感,用事实说话,用细节来阐述观点。报道要特别突出“我”的位置和视角,强调“我在现场”。2008年2月2日,受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龙南县金莲村的十多户村民房屋受损,42名村民被困。接到险情报告后,龙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跟随当地党政干部,火速赶往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当救援人员用锄头刨开结冰打滑的陡峭山路,用冻僵的双手搬开折断的电杆和树枝,艰难跋涉赶往山上时;当救援人员搀扶着被困群众一步一挪,缓慢转移下山时,记者在镜头前将眼前的情况简明扼要作了解说,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

让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直接面向观众陈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大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还事件以原貌,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在现场采访中,记者应尽快地找到当事人或知情人,让他们讲述事件发生的经过或评述事件发生的特点。采访提问要开门见山,因为突发事件中的有关人物往往很快就离开现场。当目击者或当事人回避采访时,采访者可以在对方没意识到的情况下,预先进行一些日常交流来打破僵局,把那些敏感的问题放在采访的后半部分提出。2008年11月20日凌晨,龙南县夹湖一钨矿发生冒顶事故,四名矿工被困井下。龙南广播电视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记者赶到事发现场进行采访。记者迅速采访了抢险救援指挥部有关领导,正在参与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以及被困矿工家属、工友等,多层面、多角度准确及时报道事件进展情况,为鼓舞土气、凝聚人心,为这起突发事件的最后解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突发事件中,事发现场发出的各种人物的语言,机械声、爆炸声等现场实况声响和环境背景声能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气氛,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但不是所有的音响都能成为现场报道的组成部分,而是要捕捉那些瞬间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身的音响,这样才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009年2月13日下午,龙南县龙南镇龙腾新村一名四岁小男孩在捉迷藏时被卡在学校校门的墙缝中不能动弹,龙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立即赶到现场,真实记录了当地消防官兵紧张营救的全过程。在拍摄过程中,记者重点把小孩的哭声、家长的呼喊声、消防官兵在营救过程中发出的各种指令,使用起重气垫、凿子、电钻等救援工具时的声音,周围人群的反应等各种声响真实记录下来,原汁原味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到惊险的救人过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感受。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运用同期声的体会。在报道中要抓住的唯一核心是现场。记者在到达新闻现场后,要迅速了解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观察现场,找到最佳的出镜位置,在开始报道的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位置明确地告诉观众。记者在叙述现场情况时,要告知观众正在发生什么,在现场发现了什么,再进一步告知观众在记者到达现场之前发生的情况。在现场报道的最后,有时还需要记者对事件的发展趋势或影响做出分析。用简单的流程图来表示现场报道的基本顺序和环节,就是“介绍事件核心内容,告知地点——>描述现场——>告知前情——>告知后果。”

突发事件的过程极短,记者要有预见性地抓住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时段,把画面同期声真实记录下来。在后期处理时,要紧扣主题,剪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一般的讲话同期声,最多不超过20秒钟,构成一个声音段落即可。这样才能使同期声的内容做到主题鲜明、言简意赅、自然流畅。同时,效果同期声要注意连贯性,必要时插入画面,既要保证现场音效的连贯,又要保证画面组接的流畅。

在突发事件现场,往往人员众多,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记者要尽可能使用指向性话筒,突出人物主体的声音。同时,采访对象如果采用了方言或者是不标准的普通话,一定要同时在电视屏幕上打上字幕,以方便观众收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