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昌衍 桂 勇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 《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误区一:深度报道唯栏目化。新闻报道的深与浅是由具体内容决定,而不在于它是否有一个固定栏目的标签。单篇式的深度报道栏目,只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随着《焦点访谈》栏目的热播,一时间全国数以千计的“焦点”遍地开花。在众多的“焦点”“聚焦”“关注”栏目中,播出的节目绝大多数不仅没有应有的“深度”,甚至与栏目的定位相去甚远。
误区二:深度报道就是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电视深度报道极其重要的功能,但不能把深度报道等同于舆论监督报道。“焦点”类电视节目之所以会由盛到衰,与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有极大的关联。
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7月进行的新闻节目改版中,提出“淡化专题、强化新闻”的八字指导方针,创新深度报道形式,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如新闻频道2009年9月12日《朝闻天下8点》栏目播发的关于“90后”大学新生家长陪送现象的独家报道,共四条,分别是:记者调查《独自到校有奖励,获奖新生很尴尬》《陪送无碍独立,惊怪颇显多余》和专家观点《“贴标签”无益“90后”融入社会》、视频连线《“90后”:其实我们并不娇弱》。这组报道时长12分51秒,通过调查性、思辨性报道,对独自报到的新生要不要给予奖励、家长陪送是否就是自立精神不够,“90后”社会交往能力弱等疑虑,给予了系统解答。诸如此类的深度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中,每天都有好几组,为做好电视深度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思路。
启示一:淡化专题、强化新闻,是提高深度报道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要快,然而,由于许多新闻事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展现;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为弥补消息类电视新闻缺乏“深度”的不足,应运而生的是既“深”且“全”、但时效性相对滞后的“新闻专题”。这种深度报道形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新闻事实本原的追求不仅要“深”要“全”,而且要“快”的渴望。
如何吸取新闻消息与新闻专题两者的长处,以 “新、深、全、快”的特性把观众关注(或引起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事态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央视提出的“淡化专题、强化新闻”的方针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如对于群众关心的房贷优惠政策是否会取消、居民生活用电如何改革、城市垃圾困局等,央视都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作了及时、深入的报道,对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笔者观察,央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完全摒弃专题性的深度报道栏目,而是借鉴采编新闻专题的方式采编新闻消息,借鉴制作新闻消息的方式制作新闻专题栏目,以达到既满足观众对新闻深度的需求,又更好地发挥深度报道引导舆论的目的。
启示二:创新形式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方式。
央视在消息类新闻栏目中所作的多篇式深度报道的探索,是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可称为延伸性报道。延伸性报道是指在消息类电视新闻中,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事态进行的拓展性、延伸性的报道。它与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形式上看,延伸报道是将数条报道编排在一起播出,但这些单条报道之间是一种纵深递进的关系,并且与专家评论形成一个整体,如果分开播出则难以成立。如2009年9月13日《朝闻天下8点》栏目采编的关于广州部分经济适用房住户将住房转租现象的报道共有四条:消息《彻查保障性住房,违规将收回》《保障性住房周边中介问题不少》《解困房上市,价格飙升四倍》和视频连线《短评〈广州查保障房违规为何力度大〉》,从中可以看出,此组报道的思路是:保障性住房违规者将收回→保障性住房出租并非个别现象→5年前的解困房上市政策允许是否合理→政策也应作出适当调整。这种由一新闻事件延伸到相同类似事件、逐步展开进而深入分析、引导观众作出正确判断的报道形式,开辟了消息类新闻栏目采编深度报道的新领域。
启示三:实行差异化战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度报道格局。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交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电视深度报道必须根据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实行差异化战略,建立多层面、多形式的深度报道格局。在做好舆论监督与社会热点等专题性深度报道栏目的同时,更应坚持“三贴近”的节目策划与采编原则,在消息类新闻栏目中做好延伸性的深度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动权,在引导舆论上抢得先机,做到既释疑解惑,又对各种模糊、错误认识给予纠正,使观众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启示四:认真研究电视传播特点,把深度报道做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常规节目。
电视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视听工具,观众在收看电视时注意力是分散的,因此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电视制作技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影响力的重要环节。改版后的央视所有新闻节目都加大了评论的分量,不仅有节目主持人的即时点评,画龙点睛地提升了节目的主旨,而且引入了评论员机制,主持人在演播间即时与特约评论员进行连线对话评论、透析新闻事件,既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看性,又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现的舆论偏差。在画面上,十分重视资料照片、各种图表的制作与运用,尽可能地丰富电视画面,增强可视性。对字幕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在每条新闻中,不仅将栏目名称、标题字幕长时间挂在屏幕下方,而且还根据画面内容的变化,不时地用字幕强调节目类型,如记者调查、专家观点、短评,标注被采访者身份和说话的同步字幕等。
总之,只有根据观众的收视习惯与心理,不断创新形式,把深度报道做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常规节目,就一定能迎来电视深度报道繁花似锦的又一春。这既是提升电视媒体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完成时代赋予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崇高使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