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李亚敏
年关将近,贺岁档国产影片云集,多部大片在影院扎堆儿热映,市场一片火热。然而,热闹繁华的背后,却隐约让人感到一丝危机,即我们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路上跑得太快,电影离真正的艺术却越来越远,畸形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怪象。
怪象一:“偷票房”丑闻引燃剧场硝烟。随着《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的上映,一段名为 《看<大笑江湖>为什么给<赵氏孤儿>的票呢?》视频在网上同步热播,电影圈“偷票房”的现象遭曝光。为何要“偷票房”,究竟是《赵氏孤儿》偷了《大笑江湖》的票房,还是有人在炒作,只有业内人士才晓得。不过贺岁档刚刚开始就硝烟弥漫,电影里外都是戏,已经让消费者晕头转向了。
怪象二:明星被“过度消费”凸显导演不自信。在今年贺岁档重量级的三部电影中,葛优都占了一席之地,《赵氏孤儿》的程婴、《让子弹飞》中的汤师爷和 《非诚勿扰2》里的秦奋。网友戏称为“一个葛爷三台戏”,自己和自己打起了擂台。不愿意或者说不敢使用新人暴露了导演们的不自信,也暴露了中国商业电影成功法则的病态,不是靠片子故事好、导演好,而是靠人气、靠眼球。
怪象三:经典翻拍“扎堆”说明创新无力。2011年春节期间,《新食神》《72家租客2》《全球热恋》《我爱香港》等八部港产影片将会接连上映,其中七部电影全部都是续集或改编剧。对于影视“翻拍”,批评声音一直很多,有人认为这是“创新无力”的表现,也有人戏谑这是同一题材“被蒸过了,再用水煮,最后拿去‘红烧’。”
怪象四:“植入式”广告试探观众底线。“广告”可能越来越成为冯小刚导演的“最爱”,《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过度的批评声还没散尽,《非诚勿扰2》中的泛滥广告又卷土重来。电影尚未开拍,就凭着“空手套白狼”的“吸金大法”植入广告费6000万元。“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拍摄中冯导不得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广告商服务中去,而观众收获的却是 “露骨”“突兀”甚至“厌恶”。
看贺岁片登场却“戏外有戏”,众声喧嚣和挖空心思的炒作让人很难把它们与集贸市场的叫卖区分开来。如何让观众走出影院不再大呼上当?愿更多的电影人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