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黄金良 黄海霞
在广播影视行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二五”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的时候,盘点“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的广播影视产业,看看“十一五”时期的广播影视产业,在“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发展的基础上有哪些重大进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经营收入是反映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状况的基本数据。“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经营收入和电影经营收入都呈快速增长态势。与“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的广播电视经营收入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增长平稳。“十五”时期出现过一位数增长年份和负增长年份,即2001年,增长9.69%,2002年,负增长13.87%。“十一五”时期均为两位数的正增长:2006年95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9%;2007年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5%;2008年13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4%;2009年158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8%;2010年上半年834亿元,同比增长31%。二是年均增长率高。“十五”时期为16.58%,“十一五”时期(指2006年~2009年,以下同)19.97%。三是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十五”时期是76.64%,“十一五”时期是85.95%。
电影的经营收入包括电影票房收入、电影频道收入和海外销售收入,一般称综合收入。“十一五”时期每年的电影综合收入依次是:2006年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2007年6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8%;2008年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8%;2009年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7%;2010年前三个季度,仅电影票房收入就高达75.8亿元,比上年全年的票房收入高出1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我国发生过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影视产业的经营收入不减反增,逆势上扬,是令人鼓舞的。为“十二五”时期数字电视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简要讨论一下“十二五”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改革工作时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实际上是指改革的统筹协调问题。“十二五”规划体系也存在统筹协调的问题。在众多的规划中,每个规划都可能有自己的上一级规划、同一级规划、甚至下一级规划。作为反映国家意志和政府施政策略的各项规划,如果数量众多并且层级复杂,对一些自然人和法人来说,可能会出现难懂、甚至误解的现象。不过,规划尤其是涉及中央政府多个部委之间的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很难在规划过程中全部解决,需要根据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实践中逐步解决新问题。(作者系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二、产业门类趋向优化。产业门类的优化是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条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的广播电视广告产业和有线电视网络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而兴起的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视听新媒体产业,拉开了后发制人的架势,是“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产业门类趋向优化的明证。
广播电视广告产业和有线电视网络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表现在广播电视广告收入2006年至2009年保持了年均14.32%的增长率,由2005年的458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781.78亿元,2010年上半年达到437亿元,同比增长26%;有线电视网络收入2006年至2009年保持了年均30.59%的增长率,由2005年的15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418.85亿元;2010年上半年215亿元,同比增长19%。
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视听新媒体产业拉开了后发制人的架势,表现在广播电视经营收入过度依靠广告收入的局面有所改变。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在广播电视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十五”时期的65.21%,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52.38%,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内容产业方面,电影综合收入2005年48亿元,2009年猛增到106.65亿元,年均增长22.15%;电视剧销售收入2005年11亿元,2009年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8.08%;动画片产量2005年4.2759万分钟,2009年17.18万分钟,年均增长31.1%。新媒体产业方面,目前还拿不出系统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但从一些发展数字中,还是能看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广播电视领域,中国网络电视台2009年12月正式开播;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套节目全部在线收听和点播服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实现了59种语言的在线广播;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也开办了63个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领域,2008年奥运会期间投入运营,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国320个城市的运行网络,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其他新媒体新业态,如IPTV,2005年开始发牌照(开办许可证),2006年就发展用户50万户,2007年100万户,2008年200万户,2009年300万户,年均增长83.33%;车载移动电视2003年起步,2009年已有70多家广电机构开办了公交车移动电视,有的还将公交移动电视拓展到地铁电视;有着广电血统的电视购物企业,近三年逐渐取代了社会商业公司的主导地位,上海东方购物2009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湖南快乐购物的营收占到湖南广电的半壁江山。
三、区域布局渐趋合理。区域布局的合理也是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经营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份,除2010年数据还没有出来外,其余4年都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湖南、四川、辽宁、湖北这10个省市。尽管年份不同,排序有所变化,但均未跳出这10个省份的范围。在这10个省市中,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辽宁等7个省市属于我国东部地区,湖南、湖北2个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四川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说明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特色开发的战略部署,在广播电视产业领域也产生了积极效应。广播电视经营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的省份,自2007年从上年的5个增加到7个以后,除了排序有变动外,一直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湖南等7个省市。这7个省市除湖南省处于中部地区外,其余6个省市都处于东部地区,分属我国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已经成了广播电视重点产业带。
“十一五”时期,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出台了建立第三批和第四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决定,加上“十五”时期设立的两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已经发展到20个。这20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东部地区15个,分布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等7省市;中部地区3个,分布在湖南、吉林、湖北3省;西部地区1个,重庆市。其中长三角地区最多,7个;环渤海地区次之,5个;珠三角地区2个。说明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布点,也体现了既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又鼓励和引导中西部地区奋起直追的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反映在省市动画产量排名上,则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2006年至2009年,动画产量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北京、上海这两个老的动画生产基地,加上辽宁省,倒成了前五名中的“暂住户”,湖南、江苏、广东、浙江4省却成了前五名中的“常住户”;“第一把交椅”湖南省一坐就是3年,2009年才由江苏省取代。
四、增长方式有所转变。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依靠科技创新催生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是“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三个热点。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主要是通过建立影视制作基地、产业园区,把上、下游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形成流水线作业。2008年7月31日落成投入使用的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第一期工程,总投资近20亿元。该基地以影视前后期制作为核心,将影视拍摄、声音录制、数字制作、动漫制作、设备租赁、光盘生产等众多功能融为一体,提供覆盖电影生产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制作工艺实现了全数字化和网络化,器材配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年生产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的制作能力,堪称亚洲第一、世界一流。前面说到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有不少实际上是集中了动画原创创意、原创生产制作、原创交易、原创衍生、原创互动企业的动画产业园区。比如深圳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自2006年5月创立,到2009年共有80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按性质划分,包括原创动漫企业、原创手机动漫、网络游戏企业、衍生产品开发企业、项目代理企业、出版发行企业、投融资企业、技术设备企业、原创影视制作企业、人才培训企业、软件研发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动漫产业链集聚中心。
如果说建立影视制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主要是从纵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话,那么实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就是从横向构建产业价值链。它们都是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破解的课题。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就出现了三起影响比较大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案。2009年10月,湖南电视台与青海电视台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向其输出“湖南制造”,共同运营青海卫视的经营性资源。11月,湖南电视台与民营互联网企业盛大网络宣布,合资成立盛世影业传媒公司,主营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和相关衍生业务。2010年2月,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电视台合作开发的宁夏卫视新版节目开播,2007年就实现了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上海第一财经有限公司,在拥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和杂志等多媒体运作平台后,如今又有了卫视传播平台。
依靠科技创新催生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一是加快了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户用电视的转变速度。截至2010年8月,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6500万户。这既为发展高清电视、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楼宇视屏等新业态,开发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也为正式启动的三网融合试点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加快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步伐。CMMB已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媒体广播电视,是一套面向手机、PDA、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媒体的系统,不但用途广泛,而且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三是加快了互联网广播影视的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网站既扩大了电台、电视台节目的传播范围,又将成为广播影视行业经营创收的一个新行当。江苏无锡太湖明珠网,从一个城市广播电视机构的“官方网页”起步,发展成为年访问量超6亿、日均访问量188万人次、年收入680万元(2008年数)的无锡第一综合门户网站,就是证明。
五、市场主体日渐壮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中心环节。“十一五”时期,市场主体日渐壮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38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除天山电影制片厂获准保留事业体制,八一厂、农影厂分属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农业部主管,其余35家已有33家完成转企改制;31家省级电影公司,除西藏电影公司获准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余30家已有26家完成转企改制。2009年12月29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地方电视剧制作机构,也有44家完成转企改制,超过广电系统总数的3/4。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和文化传媒公司成立,标志着广播影视网站的转企改制也加快了步伐。随着以省为单位的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部分网络公司跨省整合的推进,事业性质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也完成或启动了转企改制工作。(二)民营及社会广播影视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8月,全国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3475家,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三)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5月,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国第三家上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2009年10月,华谊兄弟随我国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内地首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2010年10月,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浙江省继华谊兄弟之后第二家上市影视公司。至此,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由“十五”时期的5家上升为现在的8家。通过资源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我国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完待续)
1.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北京,新华出版社。
2.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010年《中国广播影视》。
3.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2005年~2010年《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
4.黄金良:2005年~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大事记》,2005年~2010年《声屏世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