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陶短房
2011年12月1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乘火车外出视察途中,因身心过度劳累去世,终年70岁。此时此刻,人们最关心的无非是,金正日的逝世将给朝鲜、东北亚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世界希望朝鲜稳定
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金正恩正式进入“接班人程序”的时间不长,他第一次获得官方职位是2009年春,第一次获得重要头衔(人民军大将军衔)是2010年9月27日,第一次获得相当于“法定继承人”象征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则是1天之后。也就是说,他接受接班人栽培的时间不过两三年,正式确认为接班人仅1年多。与之相比,金正日早在接班前10多年便已担任公职并逐级提升,这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威信的树立,和忠诚班子的培养,无疑要有利得多。与其父相比,金正恩2009年才获得一个不高的政治职位,既拿不出多少有说服力的成绩,也难说积累到如何丰富的执政经验,能否如金正日遗愿接班,外界议论纷纷,原在情理中。
对于传统东方国家而言,后事至大,所谓“山陵之备”,早在已故领导人生前即已着手安排。回顾过去的一两年,不难看出,这种安排早已层层铺开,并非毫无准备,外界之所以措手不及,主要是因朝鲜密不透风的保密机制限制了耳目。对于外界而言,金正恩是神秘的、鲜为人知的,但朝鲜权力核心层却对其知根知底。
从形式上看,由于长期的闭塞和孤立,朝鲜上层领导人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和性格特点,外界知之甚少,也就很难存在倾向这一派或那一派接班的问题(派系纵使有,外界也不得而知)。而对于这些朝鲜核心政治圈的人物而言,他们和金氏父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纵使有一些想法,但在严峻的政治生存大气候面前出于自保,除了竭力维持既定政体,也难有其它选择余地。
从逝世消息公布至今的情况看,朝鲜给外界表现出的是“平稳如常”,党政军各体系通过治丧的特殊形式,默认了金正恩的接班人地位。至少,朝鲜高层竭力向外界展示“平稳如常”,且能够维持这种哪怕表面的平稳。
金正日逝世消息公布后,中、俄两个大国相继表达了对朝鲜平稳过渡的希望,和对金正恩接班的认可。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美国虽措辞不同,但基本意思相近的官方表态,字里行间流露的,也是希望朝鲜局势稳定,平稳过渡。和朝鲜理论上仍处战争状态的韩国,官方声明虽姗姗来迟,但意思也与日、美如出一辙。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是战后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平衡的结果,如今相关各国不约而同表达了相似的、希望朝鲜平稳过渡的意愿,这无疑有利于朝鲜的政治交接班。
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采取了“守孝三年”、暂不出任最高职位的办法,为自己顺利接班设立了一个缓冲期。这种很“东方”的传统,通过“守孝期”逐步积累人望,巩固地位。但现在朝鲜媒体在报道中,已将金正恩称为朝鲜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朝鲜需要世界耐心
金正日逝世前,朝核问题已呈现缓和迹象,朝鲜不仅对六方会谈松口,且允诺冻结部分核计划,朝美关系也有所松动。如今出现政权更迭,金正恩究竟会改弦易辙,还是萧规曹随,甚至采取比其父更温和的态度,争取国际活动空间?对此,外界分歧很大。
金正日的核政策看似多变,实则有规律可循:继任之初保持低调,甚至积极配合国际社会的和解姿态;接近成功后突然强硬,不顾一切推动成功;核弹在手后则有恃无恐,利用“核人质”两头押宝,谋取利益最大化。如今金正恩的情况和1994年的金正日相类,他最可能采取的,是暂取低调,静观其变,既不主动寻衅,也未必会主动让步,因为这两种选项都可能动摇他尚不稳固的执政基础。
金正恩时代的朝鲜,会否继续其强硬路线,和韩国、日本等发生各种纠纷,甚至武力冲突?1994年后一段时间的金正日,采取的是对外克制的策略,金日成逝世后几年间,三八线上气氛平静。朝鲜半岛的格局系大国博弈的结果,各大国出于自身利益,都不愿轻易打破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平壤政权最大的威胁和隐患其实在内而不在外,政权交接班之初,他们的巩固重心也必然在内而不在外,因此最初几年,朝鲜周边的局势可能会趋于平静。
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朝鲜曾陷入号称“苦难行军”的空前大饥荒,死亡人口说法不一。去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报告估计,5岁以下朝鲜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1/3,600万朝鲜人需要粮食援助,而朝鲜此后也的确公开向世界求助,人们担心金正日逝世后会重演这一幕。
此时此刻,朝鲜接班人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协调组织、稳定内部上,边控的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难民数量未必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当然,倘发生变化,新班子的社会控制力减弱,难民潮便可能应运而生,但那恐是远虑,而非近忧。至于粮食问题则确实值得忧虑,日前美国已决定恢复对朝鲜粮源。可以预计,出于稳定朝鲜半岛局势、避免地缘政治灾难的现实考虑,相关国家不会对朝鲜粮荒坐视不管,但正所谓“救急不救穷”,待局势趋稳,经济和饥荒问题转入“常态化”,或许才是危机的真正开始。
朝鲜依然神秘
朝鲜号称“全世界最闭塞的国家”,已故的金正日尽管也提出过“革新”、“建设强盛大国”,但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犹豫不决,进一步退两步。2011年的朝鲜较诸1994年,在经济上乏善可陈,在对外开放程度上也进步有限,如今新人换旧人,能否更大胆地走向改革开放?一些人鉴于金正恩年轻、又在欧洲受过教育,对此不无寄望。
然而正因其年轻,根基不稳,在短期内恐更不敢轻举妄动,而会利用“守孝期”暂且低调观望。朝鲜上层核心尽管未必立场一致,但维持自身权利稳定却符合其共同利益,暂时的萧规曹随在所难免。“欧洲教育”、“酷爱西方文化元素”云云,恐不能作为其必然热衷改革开放的依据。如今在叙利亚恋栈不去的巴沙尔受过更正统的西方教育,而刚刚亡故的金正日也同样是个酷爱美国NBA篮球、日本美食和欧洲名酒的人。金正恩是否有改革开放的勇气、意愿,恐怕要等到几年后,他自认为地位巩固后,才能看得真切。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环境闭塞,外界对之了解渠道有限,信息源匮乏且靠不住,美国中情局在历史上曾多次于此犯下大错。如居然在朝鲜官方宣布之后才知道秘密的宁边核设施,很晚才得知朝鲜帮助叙利亚构建核反应堆,而对于金正日的行蹤则更经常一头雾水。此次金正日去世后4小时,韩国总统李明博还动身访问日本,这表明韩、日两国均未及时掌握金正日去世的消息。
朝鲜内控严密,现代通讯手段匮乏,外界难以从民间渠道搜集信息,而官方层面的接触圈又十分狭小,许多信息来自“逃北者”,但这些信息掺杂大量主观臆测,或投其所好的不实之词,一些关键信息不是错的就是过时的。有时人们会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证词,却找不到第三方信息去辨别真伪,照此推理,往往会得出离谱的错误结论。至今人们连金正恩究竟是哪年生人尚争论不休,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分析、评估,其误差之大,都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