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樯

时间:2024-06-19

李樯

金爵评委

中国编剧

永远不为癖好而写作

史航曾经用“很清醒但很消极的天才”来评价编剧李樯。但李樯并不认为自己消极。“我是悲观主义,但悲观主义不等于消极,是不再奢望什么东西,不再自我麻醉,也不再自以为是。”在他看来“悲观主义就是认清了人生的某种端底”。很早之前,李樯就已经凭《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成为中国认知度最高的编剧之一。后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金时代》再次将他推向各大电影奖项的领奖台。但他始终没有沉浸于写作,甚至很少将自己完全代入角色的情感中,“永远不为癖好而写作”是他的底线。哪怕是早期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孔雀》和《立春》,也都刻意保持了冷静的距离。

李樯创作时的状态近乎冷酷,这或许与他的军人身份有些关系。1987年李樯入伍在河南军区当了文艺兵。他总是下基层演出,去县城、矿山或者军营,目睹人们的艰难生活,自己也颠沛流离。李樯说,当过兵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清醒。中戏毕业之后,李樯先是被分配到北京战友话剧团,两年后转业到家乡河南安阳的文化局做编剧。始终苦苦寻找着写作者可寄托之地,最终选择了重回北京。后来,他在《立春》里写王彩玲,一个生活在小县城却痴迷歌剧的格格不入者,数次折返于故乡和北京之间,“如动物追逐水草”。

李樯创作的剧本《孔雀》描写了安阳一个五口之家的遭遇。他曾在后记里写,主人公们代表了三种人,姐姐是理想主义的;哥哥是实用主义的;弟弟是虚无主义的。剧本里的主人公们都想冲破命运,但却都被命运驯服了。李樯身上也许有这三种人的影子,但他对于创作却始终持一种近乎洁癖的理念—“我觉得人一生如果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最大的自由和幸运”。决绝纯粹的李樯,在这一次的评委队伍中成为特别的存在,编剧的身份也使其将肩负起为好故事加冕的重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