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韩瑞聪
***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也是当前媒体融合持续推进的环境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标准。不难发现,相对于具有即时、交互、便携等优势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因此,在传统媒体对自身进行变革之际,许多传统媒体工作者也开始进行转型。
而转型背后的基本动因源自媒介环境的变化。短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媒介呈现形式的崛起,使得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逐渐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这不仅对媒体自身的经营策略提出了要求,也对媒体内部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而作为与受众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也要满足受众在新媒介形式下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新要求,这就使得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不同媒介形式下调整自身角色定位。
本文从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洛维茨(Joshua Meyrowitz)的媒介情境论角度,对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与转型进行讨论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以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媒介观和戈夫曼(Erving Goffman)拟剧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媒介情境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梅洛维茨认为,媒介的变化使得情境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不同行为。他指出,情境就是一种信息系统,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而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不同情境的重叠或混淆会引起行为的错乱。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对媒介情境论本身进行的理论性研究以外,梅洛维茨对媒介的独特看法也深入不同方面的研究之中。媒介情境论也广泛应用于新媒体环境中媒介融合视角下的传播效应和用户需求研究。而对媒介情境论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转型研究还比较有限。学者张晓指出,播音主持中的私人情境与公共情境的合并,既可以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对社会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也有积极影响;也可以用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起到舆论引导或者监督的作用。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转型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个案研究上,缺乏经验性材料。因此,本文以“媒介—情境—行为”的理论思路,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播音员主持人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行业的转型与角色转换提出思考。
本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的选择分为两类,一类为已经转型或正在向新媒体行业转型的播音员主持人,另一类是仍从事传统媒体工作而没有进行转型的播音员主持人。访谈问题集中在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工作内容的变与不变等方面。下表为接受访谈的受访对象及其工作经历:
受访对象工作经历海宁在广播电视行业工作20余年,曾任记者、主持人,开通个人抖音自媒体账号3年源源从事播音员主持人、记者工作4年丛杨曾经从事播音员主持人工作11年,现在自媒体行业工作,运营抖音自媒体账号3年
笔者对采访到的素材内容进行提炼、语句顺序进行调整,但不更改受访者的原始表达意思。
通过对3 位播音员主持人的访谈,并对他们的回答内容进行收集与比较,能从一个侧面发现媒介环境变化对传统媒体不同方面的影响。
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指出,媒介就是一种信息系统,“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
源源:
网络媒体是双向性的,它的反馈是很及时的,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会更明显一些,基本上都是我们在给予受众信息,但受众的反馈我们不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另外,网络媒体的选择性比较强,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会更广一些。可以看出,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已经对新媒体的特点和传播特性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搭建的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有清晰的认知。传统语境下的媒体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系统,包括播音员主持人在内的传统媒体从业者已经在这一稳定的信息系统中搭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逻辑,受众已经适应了这一逻辑下的媒介动作并接受了与之相匹配的媒介行为。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碎片化、多样化等特质,使得新的信息系统呈现与之相匹配的全时、全景、全效的传播方式,受众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一新型的信息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信息内容在呈现方式、时效等方面惯有的接受行为。这就使得原有的信息系统逐渐发生变化,并且在快速更新与自我修正中构建出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
梅洛维茨通过个案研究进一步证明:电视媒介通过混合传统的情境,导致了行为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这一观念认为,电视媒介盛行之时其核心理念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赋能,新媒体时代赋予受众更大的能动性,受众不仅可以自主地选择媒介信息,还可以转变身份,以传播者的姿态来传递信息。传受双方能够进行即时的互动与交流,既能够对内容进行评论与讨论,还能够对内容进行衍生性的二次创作。如此一来,媒体能够更加清楚当前媒介用户的内容需求与情感需求,并以此进行媒介行为与角色风格的转换。
丛杨:
新媒体平台有庞大的用户数量,需要主播思维方式更活跃一些,要根据热点和用户需求对自己的内容呈现进行调整,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人特色,说白了,就是慢慢打造出一种人设,能够让用户记住。可以发现,基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特质,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对媒介情境进行清晰的判断,进而改变自身的媒介行为。而媒介情境的变化最直接地体现在媒介受众的角色改变上。
由此可见,新媒体搭建新信息系统是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转型的重要原因,媒介情境的变化与受众角色的需求改变是其改变媒介行为、实现角色转换的直接动因。
新媒体的出现,对播音员主持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仅需要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同样,也为想要转型的播音员主持人拓宽了发展路径。
播音员主持人若要实现向新媒体平台转型,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依据传播媒介搭建的信息环境特点,根据其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海宁:
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可视化特点,我在抖音上的播出内容就需要将镜头运用、字幕的插入、语言的表达方式等因素考虑进去,以此来符合短视频平台的调性。不难发现,进行跨平台跨媒介的转型仍然需要以媒介信息环境的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个性化特点与用户需求进行转型定位,忽视任意一项因素都很难实现成功转型。
主持人在明确媒介信息环境的特点后,需要对自身的媒介行为进行适配,并在不断强化中形成较为固定的新的角色与风格。
抖音账号“主播潘小蓉”是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一位主持人,其视频内容主要为电视节目制作和播音员主持人的介绍、后台展现,主要分为15 秒倒计时、主持人教你变美、主持人的日常等系列,播放量累计达到了5 亿次。“主播潘小蓉”抓住新媒体用户的好奇心理,并结合自己作为主持人的职业优势,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后台行为在前台进行呈现,更重要的是其视频内容中的媒介行为符合媒介平台特性,并在与用户的互动中不断强化,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格模式与角色身份。
近年来,广播行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与转型,其中“广播可视化”是较为引人注意的一种。将可视化的媒介情境介入到单一声音情境的广播中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与使用感,但是广播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声音的伴随性,可视化无疑对这一特质有所影响。
源源:
一些电台主播会在直播的时候开抖音直播或者是其他一些平台,我觉得挺新鲜的,对于听众来说,可以说揭开广播的神秘感,能够见到真人。而且方便我们在进行广告植入的时候多一些方式。海宁:
但是,可视化的内容很难吸引较长时间的公众注意力,在内容更新和呈现形式等方面也和新媒体平台没有可比性。作为主播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以声音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可视化的出现,让主播自身感觉有点别扭,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状态、行为等,这样一来,自己的播音特点可能会有所改变。可见,广播可视化将不同特点的媒介情境进行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其中播音员主持人等从业人员需要在不断尝试之中找到最为适合的主持与制作形式进行展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其内容以近期重大事件与热点话题为主,但基于其发布平台更多集中在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就需要新闻主播通过更为通俗鲜活的语言进行呈现,以符合新媒体情境的特性进行内容传播,不仅使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丰富了起来,也使其传播效果得以最大化。
媒介情境的融合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不断融合,其所搭建的信息系统同样在不断融合,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兼顾两种系统的特性,使自身的媒介行为能够进行转换与适应。
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再到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更新与演化是必然趋势。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也随着时代与媒介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却是永恒的。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媒体从业人员,需要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和信息的有效送达而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最容易实现与受众“面对面”传播的重要载体,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下媒介搭建出的信息系统情境,有针对性地调配自己的媒介行为,适应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特性与受众需求,实现最优化的角色转换与转型发展。
注释
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一版。
②彭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新闻界》,2018年第1 期。
③⑤⑥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张晓:《“情境”分析与播音主持传播中的媒介情境控制—媒介情境论的分析、延伸与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8 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