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施辉煌
【摘要】媒体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创新赋能冬奥集成报道,成就了北京冬奥会立体传播的精彩、非凡、卓越。本文以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对立体传播的影响,并为今后重大赛事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北京冬奥 科技创新 立体传播 启示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被誉为史上最具科技驱动力的2022北京冬奥会在赛事转播和报道方面充分彰显了科技力量。5G、8K、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云转播等高科技手段无处不在。为了能让受众深刻感受冬奥会的精彩赛事,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的目标,新闻媒体不断创新传播技术、手段和平台,创下了收视率、点击量、转播时长、转发次数和内容技术制作等方面的奥运传播新高,2022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俨然成为媒体融合、技术创新、立体传播的示范场。
一、融媒体立体传播冬奥精彩
(一)融合多种传播形式,展现冬奥盛况
参与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各类媒体破除壁垒,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长中短视频作品、多风格音乐作品、各类型直播节目、多样态动漫产品,通过开展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为广大网民提供AR/VR沉浸式内容体验和话题挑战互动,形成多层級、立体式、环绕式的传播。
1.以多样态视频推高冬奥会传播
视频是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在冬奥会期间,各类媒体不断加强资源整合与融合,通过创作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视频作品,助力冬奥会传播。
长视频借助其较大的内容承载力,挖掘冬奥文化。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的6集冬奥纪录片《雪耀中国》,以中国滑雪运动亲历者的故事为载体,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讲述最古老的滑雪文化记忆、专业滑雪运动的起步和发展、现代休闲运动生活以及冰雪产业的萌生与发展。①展示出中国滑雪运动发展进程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彰显中国人民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
中视频的特点是长度适宜,有一定的表达空间,能够汇集赛事亮点、科普奥运知识。如新华社推出的《泪目,盘点北京冬奥会破防瞬间》视频,主要呈现冬奥赛场上运动员夺冠的喜悦画面以及运动员之间相互祝福、运动员与偶像同框等精彩瞬间,渲染冬奥会里“泪目”的感人时刻。哔哩哔哩平台在2022北京冬奥官方宣传账号“冬奥冰雪小组”上传的冬奥科普系列作品则围绕冬奥文化、清洁环境、竞赛项目进行科普,增强了观众对冬奥会的了解。
短视频发挥“短平快”特点,捕捉冬奥会花絮,烘托冬奥氛围。冬奥期间,中国青年网品牌短视频栏目“青峰侠”推出的短视频《北京冬奥会落幕 俄罗斯奥组委发视频表达不舍:眼里噙着感伤……》附有配文“冬奥结束了,我们并没有哭,我们只是眼里噙着感伤”,给观众留下了不一样的思考。2月1日至2月20日,抖音平台“冰雪2022”活动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达1645亿次,冰雪运动员账号总涨粉超4075万;谷爱凌独家直播单场观看人次超1800万,谷爱凌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超过123亿次,共获得2.8亿次点赞,粉丝突破1800万;有关冰墩墩的视频播放量超261亿,关注人数超5亿。②这些不同类型的视频以不同的创作定位,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体验和互动需求,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还加深了观众对冬奥文化、比赛场景、生活场景等的认知。
2.应用数字化技术提供沉浸式互动
随着AR、H5等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打造了具有高互动性的传播形式,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提供支撑。如由北京冬奥组委授权制作的冬奥村AR地图客户端,应用AR技术绘制北京、张家口、延庆三地冬奥村的虚拟地图,并辅之以地图标识、现场照片,完整展示冬奥村的空间地理概貌。用户可通过扫描AR二维码,观赏富有空间表现力的画面,并随时参与沉浸式互动。再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H5《冬奥奖牌大揭秘》,用户可通过跑酷游戏赚取积分、模拟获得奖牌,在沉浸式游戏中加深对历届冬奥会奖牌情况和北京冬奥会相关知识的了解。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出品的H5互动产品《定制你的冬奥“春游照”》,在互动游戏中,用户可自主选择场馆和人物的动作、穿搭、配饰、表情、发型等,以一种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掌握冬奥知识,传播冬奥文化。有数据显示,1.5亿人次在快手玩滑雪小游戏“云滑雪”,总滑雪距离超2800亿米,另还有6737万人次参与竞猜互动。③
(二)5G和云技术两大承载实现双屏联动报道
在北京冬奥会集成报道中,通过5G和云技术的加持,电视与移动互联网两端联动,大屏牵手小屏,实现了多层级、立体式报道,扩大了传播的覆盖面。
1.电视直播,超高清直视冬奥盛况
长期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奥运转播业务中已形成一套高水平、专业化的赛事直播体系。作为国际新型主流媒体和本次冬奥会的持权转播商,总台共投入近3000人次参与北京冬奥会转播报道,其中进入闭环参与报道和国际公用信号制作的将近1100人,④以全球领先的8K技术制作公用信号在CCTV-5、CCTV-5+、CCTV-16、CCTV-8K等14个电视频道和中国之声等17套广播频率第一时间播报赛事消息。值得一提的是,总台与国际奥委会开展战略合作开设的央视奥林匹克频道(CCTV-16),在冬奥会开赛前就实现了全国31个省份卫星信号全覆盖,是国际上首个以4K超高清和数字平台同步播出、具备全媒体分发能力的传播平台。截至2月17日,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在总台各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量已达484.74亿人次,其中电视端触达量319.73亿人次。⑤
2.小屏直播,实现传受主体多重互动
假如说电视大屏直播是北京冬奥会赛事直播的内容重镇,那小屏直播则是为用户量身打造的另一款多元化的直播窗口。首先,小屏直播可以打破用户观赛的时空限制,实现实时收看或择时进行直播回放。其次,小屏直播更加匹配手机屏幕,也贴合移动用户使用智能设备的习惯。再次,小屏直播具有强大的互动性,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与直播者进行交流、反馈。在北京冬奥会上,许多移动网络直播平台紧紧抓住机会,制造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爆款产品,持续将冬奥的精彩比赛传播出去,不仅调动了用户的观赛激情,也在互动中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用户。如北京卫视在《北京向未来》大型直播活动中,应用小屏直播为用户打造全新概念的萌萌“胡萝北”,并赋予它能说会道、喜欢分享、充满求知欲的拟人化特点,其热情、活泼、亲民的形象,深受用户的喜爱。直播中,它伴随记者的脚步带领观众云观赛,讲解奥运故事,介绍奥运赛事,并与观众交流互动,实现同频共振。
二、新科技赋能引领冬奥非凡
本届冬奥会有5G、8K、AR、VR、AI、云转播等科技手段赋能,给用户带来震撼的视听效果。
(一)8K技术刷新用户体验
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总台全面应用5G+8K进行制作或直播,“8K”成为北京冬奥会一张名副其实的科技标签。为了确保画面的高清度,总台通过打造8K转播车、8K EFP制作系统、8K EFP转播系统、8K播出系统和8K 超高清网络制播收录系统,打通全台全流程8K超高清IP制播传输链路,实现了200小时以上的8K节目播出,刷新了观众观看冬奥会运动项目的视觉体验。
(二)VR技术体验身临其境
本届冬奥会的赛事转播运用VR技术为现实画面增添虚拟的数字影像,为用户营造冰雪运动具有现实场景的空间感。为了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般的观赛体验,在北京冬奥会的许多比赛场馆内都设置了基于“5G+VR”技术的全景直播设备。如在国家体育馆中的U型架上架设的40台相机,长达210米,可进行单独采集、三维重建,渲染呈现输出高清画面⑥,实现5G+VR直播,用户戴上VR头盔、眼镜,就可以自由选择多视角观赏或360度全景的比赛场景,实现沉浸式观赛。
(三)AI技术为传播赋能
AI手语虚拟主播、AI虚拟气象主播、AI裁判、AI向导、AI新闻写作、三维追踪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集体亮相,备受世人瞩目。实践证明,媒体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不断重塑传媒业态。在本届冬奥会上,应用AI+语音识别技术的AI手语主播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理解等技术驱动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实现精确连贯的手语直播效果。央视频AI手语翻译官“聆语”于2月5日晚正式“上岗”,在2分37秒348毫秒的时间内,她用232个手语动作,准确无误地完成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冬奥会首金的解说,让听障群体也感受到冬奥赛事的激情。⑦
(四)云转播技术引领制播变革
2022北京冬奥会被称为奥运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等信息系统全部上云,为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支撑。云转播作为一项新型的制播技术,实现了转播设备云端化、人员服务远程化,具有传输速度快、画面质量高等特点。全球奥运持权转播商、持权转播机构可在云端接收直播信号,实现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有效降低了奥运现场的转播负载,转播媒体也可远程实现采编。可以说,云转播是人类转播史上的一次革命。
三、北京冬奥会科技赋能传播应用的思考
因为有科技的赋能,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是精彩、卓越和非凡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些许思考。加大对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实践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今后重大赛事传播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媒体业内融合
自筹办北京冬奥会起,相关领域联合各大媒体,深度推进科技合作与应用,取得显著的成果,这是北京冬奥会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特殊的奥运遗产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当前,技术创新已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先导力量,我们要不断推动技术研发、推广成果应用,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重点科技突破,革新图强,推进媒体全面融合、深度融合、规模融合,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加快5G、AR、VR、AI等前沿技术的拓展应用,加强媒体与现代技术结合,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传播领域的推广应用,科学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创设多种传播途径、手段和形式,开发应用更多面向用户差异化需求和合乎新时代要求的新媒体产品。
(二)以媒体应用为引力,推动业外的溢出效应
纵观历届奥运会的新科技应用,都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应用高清晰度电视、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首次应用4K摄像转播显示技术、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首次试用5G技术等,都引发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改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本届北京冬奥会的AI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对我们当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身份验证、提高通关速度、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传播风险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应用AI视觉追踪技术建构体育行业的AI训练系统,用以调整运动员的训练行为、提高训练效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媒体视觉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云转播技术今后在举办大型的产品推介、文旅活动等领域也将大有可为。不难预见,在本届冬奥会实战过的技术成果,或将催发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推动产业的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三)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加快智慧媒体建设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智慧媒体的实战演练,也是对今后智慧媒体建设的大胆探索。在以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业也必将产生颠覆性变革,进一步推动媒体生态、传播格局、传播理念、传播手段的转变。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⑧。今后,应在5G技术基础上,积极推动“5G+8K+AI”等技术的应用实践,加快应用云端收录、移动云制作、AI智能语音合成等多项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节目制播水平,增强用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科技是源、媒体是渠,科技创新是推动媒体发展的先导力量。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中的科技应用是本次冬奥会的重大亮点,成为引领时代传播的里程碑。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大兴创新驱动,推广科技应用,拓展科技成果的溢出效应,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一起向未来。
注释
①《冰雪运动纪录片<雪耀中国>全6集》, 搜狐网,2022年2月8日, http://news.sohu.com/a/521321421_120642161.
②③⑤王辉:《北京冬奥会收视率创新高 》,《中国体育报 》,2022年3月3日。
④《科技创新 立体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總台北京冬奥会报道收视创新高》,国际在线, http://news.cri.cn/20220212/cf993d9f-83ef-7562-22ed-db24f0fe4338.html.
⑥《走近冬奥|“科技冬奥”黑科技——“自由视角”技术亮相冬奥冰雪上测试活动》,凤凰网,http://sports.ifeng.com/c/859AXHh94jA.
⑦《央视频AI手语翻译官“聆语”正式“上岗”,手语解说中国夺冠精彩赛事》,网易,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N3KMR005119UAT.html.
⑧张帆:《科技+艺术,虚拟主播成“新蓝海”》,光明网 , https://wenyi.gmw.cn/2021-11/15/content_35310979.htm.
(作者单位: 福建漳州东山县融媒体中心 )
(本文编辑:黄一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