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主题主线 创新表达形式 着力打造精品——系列报道《强军,这十年》创作手记

时间:2024-06-19

☉吕锡成 邓曦光

八集广播系列报道《强军,这十年》已经播出,收获了不少肯定和赞许。

有业内专家认为:“这组报道,人物选择精当、事件取舍恰当、提炼概括到位、谋篇布局合理,堪称精品力作。”有军事科学院的学者评价:“系列报道聚焦主题主线,策划构思新颖,语言简练流畅,思想性、理论性、可听性都很强。”有听众反馈:“八集报道通过一个个人物来讲述十年间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用一个个故事细节来反映***强军思想伟力,生动自然,让人信服,倍感振奋!”

《强军,这十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广播人专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庆祝建军95周年而精心策划、重点打造的拳头产品,于今年的7月和8月份在《国防时空》栏目中首播,9月下旬和10月初重播。系列报道从各军兵种部队遴选24位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人,通过他们的生动讲述和感受体会,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强军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从事军事广播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同志都知道,每逢庆祝建党、建军、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年份节点,或者党的代表大会召开之年,采制这一类型的重大主题报道,既是我们的“常规动作”,更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任务。在做过几次同类型的主题性成就报道之后,要想做出新意和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想要达到“平实务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等标准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与《强军,这十年》系列报道的主创人员深知,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参与到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大主题报道当中,能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每位同志都倍感光荣、激情满怀,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一、独辟蹊径,寻找新的报道角度

对广播媒体来说,要推出大型主题性成就报道,最关键、最核心、最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创意和策划,也就是顶层设计,或者叫总体构思。策划创意搞好了,系列报道的四梁八柱也就立起来了,后面的采访、撰稿就能顺利进行,不至于走弯路,否则,就会让参与创作的人员感到茫然,既影响报道的进度,更影响报道的质量。而创意策划或顶层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就是系列报道要呈现哪些内容,另外一方面就是如何选择报道角度,更好地呈现报道的内容。

图1:总台军事记者徐佳慧(左)、宋鹏超(右)在交流讨论第六集《走向世界维护和平》稿件

图2:总台军事记者孙杰(左)在采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苗润奇(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就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引领全军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可以说,要报道的内容十分丰富,也非常厚重。可是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怎样去呈现,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起初,有的同志提出,是否可以从全军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角度来切入,陆军的成就做几篇,海军的成就做几篇,空军的成就做几篇……这样的做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很难做出新意。有的同志又提出,是不是可以从政治工作、军事训练、装备建设、后勤保障等各个侧面,来展现十年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这样做可以说轻车熟路,但又觉得创新不够,因为以前曾多次做过这样的成就性报道,有点儿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

在那段时间里,为了搞好创意策划,创作团队多方搜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成就的新闻报道近百篇,仔细梳理了十年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记,特别是系统深入地学习《***论强军兴军》《***强军思想学习纲要》等十余本书籍,从中梳理出***主席关于“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思想和重要观点。为了完善创意策划方案,我们又从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入手,梳理出能够表现这些重要思想观点的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成就。经过几番讨论,甚至是激烈争论,最后,创作团队初步取得共识,确定了整个系列报道的重点内容。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又专门邀请军事科学院***思想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和我们一起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八集系列报道的主题:从***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到重塑军队政治生态,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到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从科技强军、人才强军到维护世界和平,从军人受到全社会尊崇到践行宗旨、服务人民,基本上囊括了***强军思想的重要核心内容。在呈现形式上,初步考虑采取“以人讲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手法。也就是说将宏大主题与官兵讲述有机结合,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反映变化成就,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官兵切身感受说话,让报道更加鲜活、新颖、别致,彰显时代特色。

图3:总台军事记者胡晶(左)、李艳(中)、赵敏(右)在交流讨论第五集《科技强军 人才强军》稿件

二、随机应变,确定整体报道思路

经过创意策划阶段之后,系列报道要表现的主题和形式基本上就确定了。在讨论《强军,这十年》的具体报道思路时,有同志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内容很多,如果只是选取八个人物,选择八个侧面,不能充分表现***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不能充分反映十年来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个问题的提出又让大家集中到一起再次进行讨论。有同志提出,一定要聚焦主题主线,创新表达形式,灵活调整报道思路。既然是八个采访对象太少,那我们何不借鉴一下前几年热播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的叙事手法。经过研究,创作团队一致同意,每集当中可以选取三个人物作为采访对象,请他们讲述自己十年来的亲身经历、见闻和感受,从而反映三个分主题或主题的三个侧面。也就是说,每集遴选三位官兵代表,将个人经历与所要反映的主题紧密勾连起来,让每位采访对象围绕特定的主题,平视观察、客观讲述、以点带面,从个人的角度来反映十年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通过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来表现或体现***强军思想的真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可是,这样一来,又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选取24个人物非常困难。主创团队一开始根据相关主题,联系了60余名采访对象,进行先期采访。通过电话交流,大概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或见证过哪些重要事件,以及对十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感受,重点考察他们是不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否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包括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以《第五集:科技强军 人才强军》为例,由于话题敏感、涉密风险高,主创人员先后与战区、海军、空军、院校等10多家单位沟通联系,采访对象先后更换了近20位,才终于有了着落。经过这轮集中筛选,最终确定了24位官兵代表。

采访工作终于可以着手进行了......

三、精益求精,着力提升报道水准

对大型系列报道来说,创意策划、报道统筹、组织采访等环节完成之后,还只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整个任务还仅仅完成了一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上面所提到的基本上还处于“务虚”阶段,后面的撰稿、录制、合成等环节更实际、更关键。创意策划即使再有新意,报道统筹即使再科学,采访工作即使再扎实,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稿件上来,落到广播节目的成品上来。通常来说,广播新闻作品都是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但是就近几年我们采制大型广播系列报道的体会而言,可能是三分靠采访,七分靠写作。

对于这一点,参与《强军,这十年》撰稿的一位年轻女编辑曾经说:“在那一个多月时间里,从工作日到休息日,从劳动节到端午节,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但是,在困难面前,主创团队的所有成员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不退缩、不气馁、发扬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实干精神,始终加班加点、拼搏努力。八集的初稿出来之后,我们一集一集地进行集体会诊,大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怎么样调整思路、注意点面结合,应该补充哪方面的采访内容等等。初稿改完之后,再针对第二稿进行集体会商。就这样,各集作者不断调整撰稿的思路和重点,与采访对象一次次进行补充采访,不断优化采访内容。可以说,每一集的稿件都经过了十余次的修改和完善。有的年轻编辑为了按时交稿,连续多天撰稿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在撰写稿件过程中,为寻求创新和突破,每集的作者通过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并巧妙地写到稿件中去。比如:在第一集《战略擘画 掌舵领航》稿件中,披露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教官曹先建在一次飞行训练中,战机突发故障,被迫跳伞,导致腰椎爆裂性骨折。21天后,他的战友张超也在飞行训练中遭遇特情而光荣牺牲……将接连发生的两起严重飞行事故放在一起呈现,强有力地向听众传递出一个事实:国防和军队建设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军人付出的不仅仅是拼搏的汗水,还有鲜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在表现手法上,注重用故事引入,又借助故事展开,尽最大努力使故事与生动的细节骨肉相连,吸引听众听下去。在广播语言表达上,我们也尽量避免模式化、概念化,多运用形象直观、画面感强、具有张力的语言。有时候,为了两句话、几十个字,反复地琢磨,尽量使宣传报道更接地气、更动人心。

从事广播工作的同仁都知道,广播稿件完成以后,后续的录音、制作、审改工作还有很多。为了提升节目的可听性和感染力,我们特别邀请著名播音艺术家于芳老师进行播讲,她富有表现力的解说,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听觉品质和内容表现力;在音频合成制作时,我们又邀请了国内广播领域顶尖的录音制作人、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的王敏老师来操盘制作。为了呈现最佳听觉效果,主创团队精益求精,每集专题片音频平均要经过十多次审听、修改。仅仅为了是否删改一句串词、配一段什么样风格的音乐,都要商量讨论。那段时间,北京天气骄阳似火、酷热难耐,而主创团队的工作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除了脚踏实地采制系列报道,还要兼顾日常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似乎到了一定极限,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直到系列报道在八一前顺利开播。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眼下,节目播出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我们在这里回望《强军,这十年》整个创作过程时,仍然心绪难平。既忘不了近半年时间的付出与艰辛,更有着完成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后的欣慰与轻松;既在广播业务工作中得到一次很好的历练,更因为自己能为盛会的胜利召开献出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