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林正
【摘要】2021年,中国广播产业迎来发展的新空间与新契机,广播产业智慧化与数字化是其开拓格局和创新发展的内涵所在。本文从管理体制、运营方式、内容生态和传播渠道四方面阐述2021年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的发展转型。
【关键词】广播产业 产业转型 智慧广电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产业转型,即把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转移至新兴产业,意味着行业内部的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不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带来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一期间,文化领域涌现出不少新兴业态,无论是线上文化产业还是公共文化服务,都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契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调查数据显示,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283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两年平均增长24.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4.0个百分点。这其中直播与创意广告的代表性影响力不容小觑。②由此观之,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发力点。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中国广播产业的发展既应该顺势而为,又需要有所突破。无论是疫情所迫还是科技革新和产业转型叠加,广播产业智慧化与数字化都是其开拓格局和创新发展的内涵所在。这种转变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需要产业发展、产品生产和组织运营的协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智慧化转型的生命力与价值。
一、管理机制转型:智慧广电建设进一步推动应急广播等发展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不论是媒体格局,还是舆论生态与传播方式,都在深刻变化着。“十四五”期间,要形成资源密集、结构合理、差异化高效化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主流媒体内容的立体传播、多向传播,夯实和强化主流舆论。
2021年10月2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发展新阶段,践行发展新理念,构筑发展新格局,以科技自力更生为战略支撑,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质创新发展为主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举措。在《规划》中,“媒体融合”“媒体深度融合”“融合媒体”作为中央对媒体发展提出的战略要求,共出现了40次,“智慧广电”一词则出现了61次,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智慧广电建设两项中心任务。
从顶层设计来看,要坚持“系统观念、前瞻布局”。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加强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战略布局。从发展理念来看,要坚持“创新引领、深度融合”。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自力更生和自我提高,深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新技术的整合和应用。例如: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促进广播电视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行业科研、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支撑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技术规划和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让科技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新技术在行业统计监测中的应用,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广播电视创新技术走向世界。从发展模式来看,坚持“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这既是党中央对广播电视媒体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要求,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用户视听服务需求的有效措施;坚持综合开发,充分考虑发展现状,统筹考虑现有存量资源,促进广播电视产业整体发展。从安全要求来看,要坚持“可管可控、保障安全”。从支持和保障角度来看,坚持“机制创新,合作共赢”。要坚持开放合作,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产学研结合、区域合作、产业协作、系统内外优势互补的创新生态。
管理机制的转型体现在对应急广播的管理上。2021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应急广播要坚持服务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和基层群众的宗旨,根据国家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和运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的“最后一公里”传播优势,提高应急广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应急广播服务。《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应急广播的功能定位,规范了广播管理、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运营维护等内容。③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一系列地方应急广播管理举措应运而生。
由浙江华数广播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浙江省应急廣播管理平台在2021年正式投入运行,它由大屏数据可视化展示、资源管理、监督监控、报表分析、支撑维护、告警管理、安全防范等系统组成。下一步,浙江将推进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和完善,确保应急新闻发布的实时监管以及各地应急广播系统终端上线率和覆盖率,积极推进省内重要区域的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并转型为AI智能分析判断的智能应急广播。
四川广电局、四川应急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五级应急广播体系。统一各级应急广播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接口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和格式,推进系统建设和对接;有机整合应急广播与智慧广电和新媒体平台,建立以有线、无线、卫星为备份和应急信号传输链路的覆盖网络;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递和管理机制。加强预警预报,发布权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加强应用创新,贴近公众需求,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建立快速反应服务机制;推进终端普及,拓展接收终端应急广播应用。
二、运营方式转型:资源的共享共创加速行业品牌化建设
新的发展阶段下,用户对广播发展的新需求被重新深刻认识,人们对于更加优质和更加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受众的传播行为在今天也变得日益移动化、细分化、差异化和交互化。强化用户观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更有效地实施精准推送,成为运营发展的关键。广播媒体平台的IP化、云化、融合化、智慧化成为显著的运营发展趋势。通过技术方面的创新,广播媒体的“政用、民用、商用”能力提升,行业协同服务的能力也明显增强,推进了广播和视听产业对云基础设施的构建,更好地共享云数据和云服务,从供给侧增益了行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共创。
2021年,中央、省级融合媒体云平台进一步互联互通,广播云服务能力逐步向地市级和县级延展,向垂直细分领域扩展,区域一体化协同的云平台日益成型;移动传播平台建设推进开放,媒体与用户的联系加深加强;广播及网络视听机构也逐步实现内容、业务与用户等资源的互通有无;制播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流程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商业音频聚合平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使用音频点击作为内容聚合和推荐的重要基础,头版推荐的节目通常有更多的机会播出。湖南广电在2021年积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关注数字化授权,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内容生产,充分挖掘湖南文化资源,对湖南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开发和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品质内涵,打造更多适应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原创知识产权的数字文化产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
当前,付费音频日益成为商业音频聚合平台的重要运营模式,这一模式刺激了优质内容的创作,改变了免费收听广播节目的局面,带动了音频领域资本的进一步流动,但同时商业利益的涌入也往往容易导致不计成本的广泛竞争,“内卷”成为行业面临的风险,而可以持续提供高质量音频节目的平台又只是一小部分。④对此,2021年,湖南广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新领域、新业态品牌布局。一是依托湖南广电的长视频和艺人优势,在内容独特性、商品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下大力气;二是以湖南卫视为中心,积极布局现场娱乐、大芒果计划、艺人经纪、音乐版权等多条轨道,不断提升芒果品牌生态;三是以芒果视听内容为核心,将艺人经纪、影视制作、电子商务、游戏电子竞技等业务统合起来,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四是加快广电5G重点实验室建设,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搭建虚拟内容平台。
三、内容生态转型:大众化创作格局引发对人文责任的思考
2021年,互联网传播带给广播产业发展的新挑战正在被重新认识。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强化技术平台建设,无疑可以更好地助力主流媒体紧紧把控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先声能力,牢牢占据文化传承与服务人民的传播高地。在节目形式的创新上培养新的视听产品。推动高科技音频发展,为用户提供超高清、多维声音、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全息成像等优质视听服务,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内容质量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引领新的文化消费。
新技术不仅重塑了受众的聆听体验,也微妙地改变了内容制作实践。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引入,商业性的音频聚合平台成为收听广播文艺节目的显著端口,目前广播电台自身客户端收听的直播节目规模还不足以与音频聚合平台竞争。⑤移动互联网和商业音频聚合平台的出现,使得素人群体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到音频节目的创作中来,普通公众可以将自制的广播剧、音乐和阅读节目上传到平台并共享。话语权的下移,势必产生广播节目创作的大众化。
作为节目创作的主阵地,广播电台要引导广播节目创作潮流,充分发挥专业精神,承担起社会责任。湖南广电加强5G智能电台内容创新,一是做好主流内容库建设,推进“头条工程”;二是打造“百頻共创、千频传播”的模式,引导5G智慧广播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及优秀广播节目制作团队建立“自制内容+合作创作内容”的制作模式,打造音频节目商城,为县级媒体整合提供优质节目及可安全播出的权威信息;三是牢牢把握传播主动权,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可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和受众偏好,制作和播放符合地域文化审美的广播节目。
媒体一直在变化,但媒体的人文责任并没有改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实践来说,媒介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收听市场,广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对广播和文化节目制作的影响正在浮现,例如老龄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听需求往往被忽视。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新媒体领域资本的不断扩张,老龄人群的倾听需求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尴尬。因此,广播更要强调人文责任,要注意播放适合老龄人群的文化节目。
2021年7月4日,北京冬奥组委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正式交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的国际广播中心(IBC)项目,这是推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转播工作的标志性进展。⑥今年以来,北京广电局依托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先后在北京朝阳、海淀、昌平、延庆等地组织了一批线下助老活动。线下活动在保留助老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丰富的冬奥知识,更加关注老龄人群和残疾人,让他们在寒冬里感受到社会传递的温暖。从传统的线下到线上,改变的是沟通方式,保持不变的是“北京冬奥宣传+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初衷。
四、传播渠道转型:应用场景扩展推动广播终端产品创新迭代
2018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智慧广播电视与智慧社会、宽带中国、数字经济、信息消费、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统筹规划和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广电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产业的业务合作、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加快广播电视、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网络业态的集成创新和协同服务。⑦
目前,物聯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应用场景继续扩展。智能政务、智能生活、智能产业等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全球物联网的投资规模在逐年增加。随着云端下沉,作为云平台的入口,它离数据源越来越近,这使得物联网的边缘核心成为新的布局重点。进一步推动终端软硬件脱钩,将终端计算能力向中心云、边缘云迁移,支持快速业务迭代;推进电视屏幕智能化,建设新型智能家居终端,使其成为智能广电服务的重要入口和智能生活的信息中心。
云听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5G+4K/8K+AI”战略引领下推出的高品质声音聚合分发平台,于2020年3月4日正式上线,由总台旗下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运营。2021年11月“云听商城”上线,标志着云听向“媒体+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迈出新的一步。云听布局听精品、听资讯、听广播、听电视、云听中国和云听乐龄六大业务板块,集纳总台广播电视精品节目,聚合全国广播频率,持续生产文化类、知识类优质IP节目、有声资讯(云听资讯)和高品质有声书。
2021年,湖北广播电视台开始发展环绕声沉浸式语音广播,以提升语音广播用户体验为目标,积极组织环绕声广播试点,逐步向沉浸声演进,实现IP网络广播、无线数字广播、无线FM广播的多通道混合覆盖,探索基于IP流的环绕声直播及点播业务新模式。
随着广播业务平台和系统平台的云化和智能化转型,广播终端产品创新迭代,推动用户体验升级,推动终端产品系列化,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和全场景覆盖。在音视频终端方面,加快广播向IP和智能演进,推动软硬件系统升级,使广播跨网络、跨屏、跨终端部署更加灵活。在数据终端方面,逐步向千兆化和智能化演进,实现用户家庭双千兆接入、室内智能组网、有线与无线融合覆盖。在智能家居终端方面,广播产业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发展,积极布局智能家居生态,努力提供丰富完整的智能生活服务、应用和产品。
2021年广播产业经营的发展转型,尝试着借由资源重组和流程再造,促成传统流媒体制作与传播模式向“音频形式+信息网络传播”模式递进,进而去调适受众终端变化和精力分配需求,以优质内容彰显自身价值。
2022年,广播产业要继续坚守主流核心价值观,在传播形式上实施全媒体运营,在内容制作上贯通互联网思维,在用户服务上深化数据化管理,在移动终端上增强业务合作,并积极开拓营销市场,让广播产业在媒体融合和智慧广电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注释
①林毅夫:《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②《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0%》,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10/t20211029_1823978.html.
③《广电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21/6/21/art_114_56863.html.
④刘双庆:《转型中的广播该向哪里走》,《光明日报》,2021年5月18日。
⑤ 李雨轩:《用户消费视域下的耳朵经济市场现状及前景研究》,《编辑之友》,2021年第8期。
⑥《北京冬奥组委向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交付国际广播中心项目》,新华社,http://sports.news.cn/c/2021-07/05/c_1127622571.htm.
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18/11/16/art_3713_50808.html.
(作者系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编辑:黄一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