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向红旗

时间:2024-06-19

河南洛阳广播电视台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不仅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内涵,也是国家精神的象征。70年来,国旗的每一次升起,都见证着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变化。而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也成为许多普通百姓到北京的重要行程。每天照常进行的天安门升旗仪式也经历过不少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和河南洛阳市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工有关,他就是孟津县烟草局员工刘同会。

1988年4月的一天,刘同会利用出差机会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进行中,他看到国旗班的战士需要手按国旗下面的白玉栏杆跳进栏内,再架起小铁梯到国旗旗杆基座上操作升旗。刘同会想:升国旗是一件十分严肃庄重的事,翻进翻出、上上下下,与这一庄严气氛很不协调。

回洛阳后,刘同会经过反复考虑、斟酌,提出了“改建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基座”的建议,并先后致信《北京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办公厅和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详细陈述旗杆基座改建的重要性,希望国旗旗杆基座得到改建、完善。最终,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采纳了刘同会的建议,并于1991年对国旗旗杆基座进行了改建,改成目前四开口、有阶梯的国旗旗杆基座。

广播剧《心向红旗》根据刘同会的亲身经历改编,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戏剧性创作。以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旗杆基座的变化为主线,以刘同会女儿的口吻叙述了刘同会和国旗的故事。

该题材贴合主旋律,故事流畅生动,语言朴实感人,音效细腻丰富,结构完整有逻辑,很好地呈现了主人公刘同会对国旗的拳拳赤子之情。

广播剧《心向红旗》于2018年國庆节前夕在洛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播出。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根据听众意见,2019年初剧本又进行了修改,并重新录制,在洛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进行了重播。

精彩章节:

2017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日前,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刘同会:心旗、心旗,你听见了没?国旗护卫队由人民解放军担任了!

刘心旗:听见了爸,您这大半辈子这么关注国旗,我能听不见嘛。

【垫乐

刘心旗独白:我叫刘心旗,一个平凡的80后女孩。我的名字中,有一个“旗”字,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个旗,是五星红旗的旗,我的名字,是“心向红旗”的意思。这个名字,给了平凡的我一个不平凡的责任与使命。而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也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骄傲和自豪。这个故事还要从1988年4月的一天讲起……

【音效:火车站嘈杂声、出租车停车声……

出租车司机:哟,两位可是够早的,您二位这是要到哪儿去?

王守德:师傅,麻烦把我们送到国家烟草局招待所。

刘同会:守德,去招待所干啥呀?咱们要先去天安门看升旗呀。

王守德:我的同会同志呀,咱俩可是刚从火车站出来,还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呢,咱就不能先去招待所休息休息,赶明个再去看升旗,不行吗?

刘同会:不行!现在是早上4点,升旗的时间是早上5点多,咱现在直接过去呀,多合适。我早都想好了,这是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你看,我这小本子上都写着呢。

王守德:中中中,你这倔脾气我是拿你没辙,咱就先去看升旗。师傅,麻烦您先给我们拉到天安门广场吧。

……

王守德:哎,同会,瞧见了吗,天安门广场!哎哟喂,真漂亮!以前只是电视上见,这回咱可见到真的啦。

刘同会:守德,我感觉像在做梦,你说这天安门广场咋恁干净!这红门楼,咋恁亮、恁新、恁好看!

王守德:瞧你说的,这是咱国家的脸面呐,那不得亮亮堂堂、干干净净的?!赶紧走吧,你没看见前面人都挤满了,再晚咱俩就找不着好位置啦……

【音效:人群蜂拥

王守德:怎么回事?

刘同会:嘘,别吭声,国旗护卫队来了。

【音效:国旗护卫队口号,踏步声

王守德:哎哟喂,真齐嘿,这脚步声听起来像一个人似的。

刘同会:马上升旗了,别吭声,严肃点。

王守德:哟,瞧你那样子,我就没见你腰板这么直过。行了行了,别瞪我了,我闭嘴还不行。

【音效:(北京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升旗口号……国歌军乐声音……背景嘈杂音渐弱安静……国歌军乐声音停止……人群嘈杂声渐强

【垫乐

刘心旗独白: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父亲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让他魂牵梦绕的情景,让他眼含热泪,心绪难平。然而,就在这澎湃的情绪之中,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让父亲陷入了沉默。

【音效:人群嘈杂声

王守德:震撼,太震撼了!同会,你说这天安门的国旗怎么那么大,感觉比咱们见过的国旗那可是大多了。而且你看刚才战士唰得一下挥起来,就像那一大片红云彩,漂亮,真漂亮!同会,我觉得你有点儿奇怪,怎么,不太高兴,一直皱着这眉头呀?

刘同会:守德,我发现一个问题。

王守德:嗯,啥问题?

刘同会:你就没发现这国旗班的战士,走到中间的时候有点别扭?

王守德:别扭?人家走得整整齐齐的,而且是英姿飒爽,多有士气。

刘同会:可这走到一半,突然翻栏杆,再爬楼梯上升旗台,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协调。

王守德:你这都是鸡蛋里面挑骨头,那旗杆周围的栏杆那么高,难不成来一撑杆跳?

刘同会:可升旗这么庄重严肃的事,翻进翻出的,上上下下的,可真是不怎么好看。

王守德:嗯,就算真是这样,你能咋办?咱还是赶紧回招待所休息休息吧,别瞎操心了。

【音效:汽车川流声……电视频繁换台声

王守德:哎,我说刘同会呀,你到底想看啥,你一下午所有台都换了个遍,心不在焉的,电视机搞坏了,咱可赔不起啊。

刘同会:我还在想那国旗栏杆的事,我觉得如果能改进一下就好了。

王守德:你是魔怔了吧,你说你一平头老百姓,这天安门升旗是国家大事,你操个什么心?

刘同会:哎,谁说平头老百姓就不能操心国家大事?不管有用没用,我图个心里舒坦。再说了,你不试,怎么知道有用没用呀?

王守德:听你这意思,这事你还要管到底了?怎么着?你还想上书中央?

刘同会:嘿,我还真有这意思,哎,守德,这会儿待在宾馆也没啥意思,要不然,你陪我再去天安门看看,我想到现场仔细看看,整个改进方案。

王守德:我真觉得今天你是魔怔了,要去你去,我可不去。

刘同会:行,你不去我去,这事不解决呀,我心里这疙瘩就解不开。

【音效:走路声、关门声

【音乐

刘心旗独白:就这样,父亲又独自去了天安门广场。他站在升旗台的对面,从天色渐晚到华灯初上,看着那面五星红旗从迎风飘扬到缓缓降落,心里不断勾勒着新升旗台的模样。这就是父亲第一次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经过,他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可心里又结上了疙瘩。在他的心里,升旗仪式是那样的神圣美好,容不得有一点儿瑕疵。结束了北京之行,回到家的父亲,还在跟心里的疙瘩较劲儿,用妈妈的话说,他的魂被升旗台勾住了。

【音效:勾画图纸声

刘同会(自言自语):把原来的栏杆、高台都给它取消了,基座改成四开口的,都有阶梯的。这样战士们就不用爬上爬下了……

张梅:同会,吃饭了啊。这都一星期了,天天下了班就窝书房,还写什么信。

刘同会:你们先吃吧,我这会儿正有灵感呢。

张梅:你说你啊,为了这升旗台的事,连饭都顾不上吃,天天就惦记着给这个写信,给那个写信的。

刘同会:什么叫“这个”“那个”的,我给《北京日报》的信已经寄出去了,我还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办公厅和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写信。

这个旗杆基座改建的建议,我可是琢磨了好久,完美可行,他们一定会给我回话的。

张梅:哎呀,真魔怔。人家可都是中央部门,那在首都北京呢,会理你这洛阳的小老百姓?歇歇吧,你呀就别胡思乱想了。

【音效:电话铃声……脚步声

张梅:喂?你好,哪位呀?

《北京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您好,我们这里是《北京日报》编辑部,请问这是刘同会同志家吗?

张梅:对对对,是这儿是这儿,我给您叫他。

【音效:小跑脚步声

张梅:同会!同会!北京电话,快快!

刘同会:真的吗?

张梅:真的!说是《北京日报》编辑部的,快点。

【音效:脚步声

刘同会:喂,您好?

《北京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请问是刘同会同志吗?

刘同会:是是,我是刘同会。

《北京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我们这里是《北京日报》编辑部,您给我们的来信已经收到了,您在信里提到关于“改进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基座”的建议,我们觉得非常合理,已经把您的建议信转交给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非常感谢您对报社的信任,您的这份责任感和热心让我们非常感动。

刘同会:哎呀,哪里的话,应该是我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抽空看我的信,还转交给了相关部门,谢谢你们!这是我应该做的。

《北京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应该不久后会和您联系,详谈国旗旗杆基座改进的事情。

刘同会:好的、好的。

【音效:電话挂断声

刘同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中了吧。人家《北京日报》真给我来电话了。

张梅:瞧把你高兴得。你说,那可是天安门广场嘞,是咱国家的中心,人家会相中你的想法?

刘同会:人家相中了我高兴,相不中,我也算了了一桩心事,不遗憾。

张梅:嗯,也不枉费你这没日没夜地写、写、写。哎,你说,当年你给我写情书的时候,咋没见这么下劲儿?

刘同会:嘿嘿,我这信啊也是情书,是给五星红旗的情书。

【音效:电话铃声……小跑声

刘同会:喂,你好,我是刘同会。哦,她不在……

【音效:电话铃声……小跑声

刘同会:喂,我是刘同会,哦,行,知道啦……

【音效:电话铃声

刘同会:喂,哦,我是老王啊……

【音效:挂电话声

刘同会:哎。

张梅:我说同会啊,这都一个多月了,你听见这电话铃响就跟听见了发令枪一样,跑得比谁都快。

刘同会:北京那边说了会给来电话呢。

【背景音乐

刘心旗独白:父亲写给天安门的这封“情书”,迟迟没有收到回应。他心里热切的希冀也在生活的细水长流中逐渐平淡下来。本以为自己和五星红旗的缘分就这么结束了。直到1991年2月的一天,一个电话,又燃起了他心中的那团火焰。

【音效:电话铃声

刘同会:您好,哪位?

贾应亭:您好,请问是刘同会同志吗?

刘同会:我是刘同会,请问您是哪位呀?

贾应亭:同会您好,我是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之前您写过一封建议信,是关于改建咱们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基座的,我们收到后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讨论,决定采纳您的建议,现在,改建工作已经动工了。

刘同会:……

贾应亭:您好,同会,在吗?

刘同会:在在在,不好意思,我有点激动,您说的是真的吗?

贾应亭:是真的,我是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贾应亭。

……

【背景音乐

刘心旗独白:在祖国的心脏——北京,那面迎风飘扬的、象征着国家风采的五星红旗,竟和自己这样一个小老百姓有了联系。父亲觉得,他平凡的人生有了一份特别的光辉。1991年9月,父亲受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邀请,再一次来到北京天安门,再次仰望那面让他挂念的五星红旗。

【音效:北京站到站提示音……人群熙攘声

贾应亭:您好,是刘同会同志吧?我是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贾应亭,今天早上,我陪您一起看升旗。

……

【音效:(北京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升旗口号……国歌军乐……嘈杂背景音渐弱安静……国歌军乐声音渐弱停止……人群嘈杂声渐强

贾应亭:同会,你看这旗杆基座改进后,咱们整个仪式(是不是)更流畅?

刘同会:对,这个基座简单大气,而且不影响国旗护卫队的行进,这样升国旗(仪式)就更庄重了。

贾应亭:管委会为了对您表示感谢,要送您一份礼物,邀请您登天安门城楼观景。

……

刘心旗独白:站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父亲热泪盈眶。他的腦海中浮现出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的盛景,那气壮山河的湖南乡音,铿锵回荡在他的耳畔。这个民族的血泪和光荣,交织成起伏的大河,奔涌过父亲的胸膛。广场中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在父亲眼中化成了灼热的火焰,点亮了那个难忘的时刻,在父亲的生命里变成一个永恒的光点。

……

【歌曲《红旗飘飘》

广播剧《心向红旗》播出后,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主人公刘同会对国旗的挚爱深深打动着广大听众。大家认为该广播剧场景设计年代感、现场感强,人物刻画有血有肉、生动传神。该广播剧用声音构筑画面,音乐运用得当,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与剧情。

整部剧没有过分煽情,却让人心潮澎湃。以小人物看大事件,小细节见大情怀。以个人生命中最骄傲难忘的一段经历,牵引出动人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广播剧《心向红旗》在微信公众号“洛阳综合广播”推出后,听众纷纷留言:

网友“轻云淡雨”:创意新颖,内涵丰富,配音细腻。绘声绘色之中讲故事,身临其境之中寄情思,展示出策划、编剧、配音的高水平。

网友“清芷丫丫”:剧情采编细腻,配音演绎精彩,作品入耳入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能把这么好的作品编成广播剧,可见洛阳新闻广播真是有心了,希望能持续推出这样的精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