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传统媒体强化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时间:2024-06-19

叶传增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繁荣,网络新闻评论在当今舆论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借助议程设置理论,分析了新闻事件中网络新闻评论议程设置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强化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网络 新闻评论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McCombs,M.E)和肖(Shaw,D.L)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大众传媒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有侧重性的新闻评论,影响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当前自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言论交锋、碰撞的主战场,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愈发强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凡是针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观点性意见均可称为网络新闻评论。以评论主体划分,网络新闻评论主要有两种:网民新闻评论和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

网民新闻评论是指网民在社交网络中对新闻事实发表的评论。比如:网友在微博、微信、论坛、网站评论区、问答社区等社交平台对新闻事实发表的观点和看法。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以个人为主体的自媒体运营大号。这些公众号针对热点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他们拥有众多粉丝,具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

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则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网络延续,即媒体新闻评论在互联网上的呈现。它包括网站评论专版,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专栏、新华网的新华网评专栏等。这类评论往往也涵盖了传统媒体借助社交平台发布评论的形式,如“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官方微博“人民日报评论”等。

二、网络新闻评论议程设置的一般规律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密不可分,在某一新闻事件舆论传播中,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一般呈现如下规律:

(一)网民评论自设议程,生成第一波舆论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了发言的门槛,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网民发表评论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平台。在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网民可以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相同或相近的意见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聚合,不同意见之间相互交锋,进而生成事件的第一波舆论,这一过程往往相当迅速。网民自发对热点事件进行评论,自设议程,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评论单向传播的一元格局,使大众传播从线性模式发展为交互性传播、分散性传播的模式。但是,网民自发的这一评论过程,其观点和意见往往带有片面、过激的特点,这是其自带的属性,因为它没有经过冷静、理性思辨的过程。

网民的评论之所以能生成第一波舆论,恰是打了传统媒体发布评论的时间差。传统媒体虽然早已“触网”,技术上可以实现即时发布评论,但在内容生产上仍沿袭传统媒体的流程,其新闻评论多出自专业评论员之手。他们秉承事实在先、评论在后的原则,首先要搞清楚事件的完整事实,还要根据目前的舆论态势考虑评论的舆论导向,最后由编辑(总编辑)把关后才能发布。这一过程短则数小时,长则一天不等。网民新闻评论就是利用这一时间差,抢先对热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

(二)传统媒体网络评论介入,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与媒体议程设置互动

公众的自设议程引起网民广泛讨论,掀起第一轮舆论浪潮,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进入媒体的议程设置范围。传统媒体第一时间邀请相关学者、专家或资深的编辑和记者,就热点事件和舆论关注焦点发表评论,通过网络新闻评论设置理性的议程,从而引导舆论。这一过程便是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互动的环节,互动中公众议程逐渐转化为媒体议程。当然,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多拥有巨量粉丝的自媒体大号横空出世,其舆论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三、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一)娱乐化的网民评论消解传统媒体评论的权威性

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且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新媒体时代,网民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也在走向娱乐化。一方面,社交媒体的碎片化表达不利于网民的深度思考。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形式是每次发送140字以内的内容,这种“微评论”的形式很难做到“摆事实讲道理”的深层思考,只能是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概括和浅层次的意见表达。碎片化表达使网民形成浅阅读的习惯,从而对传统媒体长篇幅的深度评论产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网民身份的多样性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统媒体评论的权威性。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网民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每个个体基于自己的爱好、性格对事件进行评论,受众的这种特质形成了评论的多元化。新闻的严肃性在网民娱乐化的评论中不断被消解,传统媒体的评论也受到网络评论娱乐化的冲击,舆论引导能力大打折扣。

(二)“把关人”的缺失导致网民评论混乱无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提出的“把关人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传媒内部层层的过滤和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但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互动型媒介,它的开放性使网民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享受自由表达的权利。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在网络环境中被极大弱化,网民的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表出来。

由于缺少专业媒体的把关,这种意见表达往往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狀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隐蔽的网络环境使得很多网民把网络当成了发泄生活中不满的“排气阀”,情绪化、非理性的网民评论充斥了网络环境。网络匿名性的特点也削弱了网民的责任感和约束力,使得一些网民的意见具有某种盲目性,一些具有煽动性、攻击性而又毫无建设性的言论也存在于网民评论之中。

(三)网民评论议题的分散导致难以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网络信息具有信息海量、观点庞杂的特点,反映到网络新闻评论中,则是评论角度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意见表达的多元性虽然可以显现对同一事件的多种观点,但难以集中形成一个相对聚焦的意见和观点,导致了议题极易被分散和弱化,难以集中评论力量形成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超7亿,互联网为数量庞大的网民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甚至促成一个议题的产生,但是缺乏对大量网民评论优化和集中的能力。因此,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许多网民争相评论,自说白话,导致主题涣散,难以产生解决问题的相对统一的有效意见。

四、强化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议程设置功能的思考

议程设置对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是一个必须坚守的问题。与网民新闻评论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虽然在开放性和交互性上不具优势,但是具有客观权威、凝聚共识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有一支专业的新闻评论队伍,专业的新闻评论员能够独立思考,形成独到观点;而网民新闻评论往往停留在对事件的表面观察与点评,更多的是浅层次分析。这就要求新闻评论员能够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上,给公众提供更新颖的评论观点和角度,进行深度评论。

其次,传统媒体拥有优秀的选题和策划能力,可以主动设置议程;网民新闻评论中混杂着大量缺乏论证、观点浅薄的言论。面对庞杂的意见,传统媒体应有意识地设计评论话题,引导网民形成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比如:在网站评论专栏设置评论分类和热评排行榜,对议题进行集中,排行榜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阅读上榜评论,持续增加热点评论的热度,无形之中完成了议程设置的功能。

最后,传统媒体需合理利用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引导舆论。传统媒体拥有网站评论专栏、论坛、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上阵地,传播手段丰富多样,各具特点。一条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微博适合第一时间传递核心事实,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评论专栏适合发布深度评论,论坛适合与公众互动讨论。因此,合理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整合各平台资源,传统媒体网络新闻评论就能在议程设置中占据优势,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