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林路
【摘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伊朗传播开展了近60年,实现了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跨越式进步。然而随着移动化浪潮的出现和冲击,传统广播要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提高国际话语权,可以从巧妙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借助伊朗主流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积极举办大型采访借助第三方客观发声,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提升对伊传播力四方面着手。
【关键词】外宣 伊朗 媒体融合发展 中国声音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对伊宣传的基础和重要性
2016年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率团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4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该国。23日,伊朗当地日发行量十万份的主流报纸 《伊朗报》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合作刊发八版《中国特刊》。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文、艺术等领域全面展现了今日中国的别样风采。当天下午,《伊朗报—中国特刊》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销售一空,一报难求。随习主席代表团访问伊朗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在当天举行的中伊媒体峰会上表示,国际台在《伊朗报》上刊登中国特刊,是中伊媒体交流的典范。
2016年1月16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执行。逐渐摆脱制裁束缚的伊朗,正努力寻求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国内发展,重回中东大国之位。
尽管如此,目前的伊朗仍是世界上意识形态管控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外国媒体对伊朗本土的新闻宣传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监视。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乃至中国的微信等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站等在伊朗均被屏蔽。但是,伊朗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战略位置和潜在的巨大商业市场,始终未曾远离世界目光的焦点。以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媒体近年来大幅削减对外广播语种频道,却唯独加大了对伊朗的宣传,并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扩大其在伊朗的影响力。
中国与伊朗1971年正式建交,作为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节点,中伊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在西方国家一面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极大限制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一面在其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伊朗描述成为“恐怖”“邪恶”的中东异国,从而引发伊朗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对伊友好的对外政策,近年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双边合作不断加强。2014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518.51亿美元。2015年1至11月,中伊双边贸易额310.94亿美元,其中中国自伊朗进口额149.11亿美元,向伊朗出口额161.83亿美元。①世代相传的友谊和与时俱进的双边合作,维护了中国在伊朗民众中的正面形象,也为加大和拓宽对伊宣传的渠道和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国际台波斯语部正式成立,是中国对外广播史上对西亚地区开办最早的语言广播,也是国内唯一用波斯语面向伊朗受众传播的国家级主流媒体。经过近60年的发展,目前国际台波斯语部拥有短波广播、落地调频广播、网站、杂志、社交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以促进中伊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为宗旨,构建了中伊两国人民彼此了解、加深认识的桥梁。在两国不断深化友好往来的前提下,国际台为伊朗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传统文化、商贸合作前景打开了窗口,赢得了两国官方和民间人士普遍赞誉。伊朗外交部、文化部、商贸部的许多高官在访华期间都表示收听过国际台波斯语广播,浏览过国际在线波斯文网,对国际台波斯语广播节目的内容和所秉持的促进友好、增进了解的宣传宗旨表示赞赏。长期的品牌建设,使得国际在线波斯文网成为目前唯一一家没有被伊朗官方屏蔽的外国主流波斯文网站。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4年5月7日,国际台与伊朗声像组织下属文化广播电台签署了关于联合制作播出《东方之珠》广播节目的协议。从而成为了第一家在伊朗本土落地的外国媒体,节目将覆盖伊朗全国1000多座城市,更是实现了对伊传播历史性的突破。
对伊传播开展了近60年,从媒体角度来看,我们实现了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跨越式进步。然而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化浪潮改变了整个社会信息接触、消费行为和社会活动,颠覆了传统新闻业的生产与消费方式,②如何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提高国际话语权,真正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我们一直认真思考的重要命题。
二、巧妙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从2009年的伊朗总统大选直播报道到2016年初习主席访问伊朗全程报道,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国际台在对伊宣传上走出了一条“从大而全到小而精,从常规到特色,从全面到细节”的报道之路。
尽管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站在伊朗被屏蔽,然而据统计,伊朗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50%都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他们通过各种软件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平台,关注着世界的发展,关注着伊朗的未来和明天。从2014年起,国际台就在脸书上开通了主页,作为对伊宣传渠道的有力补充,介绍中国特色风土人情、文化趣闻,吸引了众多波斯语受众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波斯语部脸书粉丝人数已近10万,每周主页浏览量超过两千次。2016年初,针对习主席访问伊朗,国际台波斯语部展开了详细全面的报道。其中,利用脸书等新媒体平台与伊朗受众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中国的想法和期待,就是此次报道活动的中心内容。
1月15日至25日,国际台波斯语脸书主页推出《习大大出访伊朗特别报道》,日均发稿量18~20篇,配图20张。既有出访活动相关介绍,更多的是中国企业、中国传统文化和活跃在中伊两国各界人士的生活故事等内容。其中波斯语部自制纪录片《伊人华彩》,讲述了六位在中国不同行业工作生活的伊朗人的故事,自1月15日至24日在脸书上推送,截至23日上午,总浏览量80多万次,点赞数超8000次,分享500次。1月15日至21日短短7天,脸书社交平台粉丝数上涨360.6%,收到新赞24870个,上涨3383.2%,参与互动人数236594人,上涨3331.9%。
与此同时,为了增进两国民众的彼此了解,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表达中伊文化的共通之处,视频专题片《我眼中的你》于2016年1月15日在波斯部脸书主页发布。该片同时配以中伊两国传统文化介绍,画面丰富多彩,短短两个小时浏览量突破1000次。截至1月23日,该视频在脸书上的播放量已达16万次,网友留言超千余条。该视频同时在国内的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上播出,香港TVB电视台在报道习主席访问伊朗新闻节目中也使用了该视频。
三、有效借助伊朗主流媒体传播中国声音
伊朗声像组织是伊朗唯一一家广播电视官方机构,成立于1938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是伊朗唯一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其主席由伊朗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加强和伊朗声像组织的合作,借助其独一无二的发布平台,是中国媒体打响在伊朗的品牌知名度的最可行途径。
2013年,国际台与伊朗声像组织下属国家电视台启动《重走丝绸之路》系列专题片的联合采访拍摄,这是国际台与伊朗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开展的大型合作。《重走丝绸之路》项目按照***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以此为切入点,依托伊朗国家电视台和国际在线波斯文网站等媒体平台,以外国人的视角介绍中国西部璀璨的文化遗产和别具魅力的历史、人文风情。伊朗国家电视台根据此次采访制作了十期专题节目,于2014年2月在伊朗国内多个频道播出,引起积极反响。国际在线波斯文网站以及社交媒体账号对此次活动全方位、多媒体的报道也受到了伊朗民众的广泛关注,网站平均日点击量超过2500次。伊朗声像组织专家评审团对该系列专题片的创意、内容、拍摄和制作水平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伊朗声像组织常务副主席穆萨维·穆嘎达姆(Moussaoui Moqaddam)在接受波斯语部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重走丝绸之路》非常有深度,将丝绸之路的这几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展现给伊朗观众,让伊朗民众对‘丝绸之路的过去与现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认为这是两国媒体一次成功的合作,并希望双方把这一合作常态化。
目前,《重走丝绸之路》已经完成了三季的拍摄,2016年将进行第四季的拍摄工作。对于很多伊朗受众来说,通过这个纪录片,他们了解了中国西部丝路重镇特别是穆斯林聚居区的风土人情,是他们最喜爱的中国纪录片之一。
四、举办大型采访借助第三方平台客观发声
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出现了一些针对新疆的歪曲报道,部分伊斯兰国家包括伊朗民众受到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对中国新疆产生了误解。为便于各国人民尤其是穆斯林群众了解新疆的真实情况,近年来,国际台在中央外宣办的指导与支持下,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合作连续举办“我镜头中的新疆”“斋月的故事”等系列活动,邀请来自伊斯兰国家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参加在新疆的采风活动,来自伊朗声像组织、大学生通讯社等媒体的记者多次应邀参加。他们的亲身游记和摄影作品通过国际在线波斯语网以及伊朗媒体发布,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的新疆,得到了伊朗网友的积极回应。伊朗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同胞的亲身经历令人信服。这样的报道方式也让更多的伊朗人对中国新疆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中伊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入伊朗市场。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和购买商的选择不同,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部分伊朗民众对“中国制造”有“价廉物不美”的怀疑态度,损害了中国的品牌形象。针对这一情况,国际台也专门策划了“义乌商品行”“广州制造”等专题采访,邀请外籍记者走入中国小商品生产第一线。从生产规模、质量、销售渠道等各方面展示了中国商品的品质,缓解了中国制造在伊朗的负面形象。很多打开伊朗市场的中国企业纷纷对国际台的宣传报道表示感谢,认为这是对中伊商贸友好往来的积极推动。
五、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提升对伊传播力
2016年1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报告,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发布行政命令,解除此前对伊朗的制裁。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Mogherini)和伊朗外长扎里夫(Zarif)也于同日宣布制裁解除。自此,伊朗受到的制裁成为了历史。摩根士丹利认为,这是柏林墙倒塌以来国际经济发展里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伊传播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在伊朗的形象,强化伊朗民众对华的亲近感,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对维护我国的战略利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台将与伊朗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实现在伊朗的音频、视频、报刊杂志、网络业务整体覆盖,打造多媒体品牌。
第一,加快波斯文网建设。
以文化传播为核心,尽快推出多终端的波斯文中华网,与国际在线波斯文网形成合力,努力打造波斯语受众了解中国、获取中国资讯的第一平台。同时以“中华”为品牌,努力打造特色栏目和特色移动媒体产品,并加大网站推介力度,增加海外用户对网站的认知度和黏合度。
第二,开办本土化“丝绸之路新闻网”。
与伊朗相关媒体机构或媒体公司合作开办“丝绸之路新闻网”,通过本土制作、本土发布、本土运营拓展在伊朗的影响力。同时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开设《丝绸之路新闻网》专页,加强传播效果。
第三,推动优秀国产影视剧走出去。
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由于伊朗国内对影视产品的严格审查,至今鲜有中国的影视产品在伊朗播出。伊朗人民近距离了解中国人民生活状态的渠道非常有限。但是他们对东方文化有着天生的热爱。2007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伊朗热播,收视率高达86%,一度造就了万人空巷的场面。韩国的国家形象在伊朗也得到极大提升。基于此,国际台的影视制作中心应发挥波斯语部在语言翻译上的优势,推动中国电视剧进入伊朗市场。
总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对外宣传工作面临着无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中国驻伊朗大使庞森先生所说,近几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伊朗国家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保留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为拉近中伊两国人民构筑了桥梁,这是中伊文化交流上值得纪念的一页。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中伊两国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推进全方位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此新形势下,深化两国国家媒体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不仅契合国家间的重要发展战略,同时也将对中伊两国人民巩固友谊和加深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注释
伊朗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172/1206x0_67717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课题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和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参考文献
1.潘力《现代传播新技术与广播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