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巍巍中山民族魂

时间:2024-06-19

撰文:孙军

摄影:高东阳、金洪源、刘黎明、李勍、金石头

南京东郊紫金山山势巍峨,蜿蜒如龙,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在紫金山南麓青松翠柏间,长眠着一代伟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故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投身革命,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11月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遵照孙中山先生临终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00亩修墓,又登报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图案荣获首奖,他本人也被聘陵墓总建筑师。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春建成。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8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此地。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个陵区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陵墓建筑,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从空中俯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 门

醒 狮

陵门霞光

进入中山陵景区,沿陵园路前行,终点便是中山陵半月形广场。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有一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宝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宝鼎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拾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坊额正中是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孙中山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烟雨中的中山陵

灵谷寺

中央竞技场

美龄宫

从博爱坊始,墓道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墓道尽头便是祭堂。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先生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真实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顶呈西式穹窿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以白色大理石栏杆为护。圹内中央是长形墓穴,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孙中山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孙先生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美龄宫会议室

美龄宫寝室

中山陵建成以来,各界人士谒陵不绝。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多次来到南京谒陵,印度总理尼赫鲁、捷克总理威廉·西罗基、朝鲜主席金日成、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越南胡志明主席、法国总理德姆维等各国领导人先后前来谒陵。

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博爱坊

音乐台

正气亭

陵内建筑一角

中山先生坐像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孙中山先生用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首举彻底反封建旗帜,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民族民生民权

寝 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