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对逆反的孩子

时间:2024-06-19

●杨佩昌

面对逆反的孩子

●杨佩昌

孩子哭闹怎么办

孩子哭闹,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不少父母采取的办法是大声喝止,有的家长则听之任之,假装听不到、看不见,还有的父母会走上前去,说:“宝贝,你需要什么?我帮你去买。”

上述做法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喝止孩子,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不容低估;不管不顾,孩子的反应是更加使劲地大声喊叫;而采取顺从的做法,孩子从此知道:“我想要什么,可以通过哭喊得到。”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首先应该告诉孩子:“哭喊本身没错,这是你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其次告诉孩子:“哭喊需要分清场合和对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喊叫,比如一个人在外面,陌生人把你拉走的时候,你需要喊叫,可在正常情况下,尤其是面对父母,喊叫是不合适的。你想要什么,只要问我就好了,不用大喊大叫。”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知道哭喊的意义,也知道在哪种情况下不应该哭喊。于是,孩子就会学习到有用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构建新的行为模式。孩子长大后,就会成长为一个能选择多种行为方式的人,因为他已经知道什么行为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孩子画花了墙壁怎么办

举个例子:你刚买了一套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装修,全家搬了进去。孩子很兴奋,在粉刷一新的墙上画了很多画,很高兴地告诉你并拉你去看他的作品。

多数家长看到这一情景都很气愤。这时,你或许会把他痛骂一顿。家长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骂完后,孩子学到了什么?他可能会想,画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以后不要再画了。

或者你是反强权教育方式的父母,你认为反正那是他自己的房间,随他去吧,无所谓。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则什么都没有学到。

父母应该怎么做更好?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告诉孩子:“你要是画在纸上,可能会更好看,我也会更高兴。”这时孩子就知道,在墙上作画是不对的,应该画在纸上,他马上就学会了这种行为方式。

面对孩子乱画墙壁的做法,还有很多父母试图让孩子解释,他这样乱画的好处是什么?其实没有这么麻烦,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你可以问他:“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去画画?”于是他就会想,也许在室外、在黑板上、在森林里等。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了可以在其他地方画画而不必在墙上乱画的可能性。

青春期的孩子与你对着干怎么办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比较逆反,也需要用新的方式来对待。心理学家阿德勒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理论:每个人都是少数派,都有少数派的感觉,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种卑微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学习到或者感知到的只有一样东西:成年人的权威。他们知道,家长可以决定我能玩什么,不能玩什么;家长给我买吃的东西,所以我得靠他们,因为我没有钱买东西。孩子每天都感知到自己对于成人的依赖,这就给孩子一种卑微感。

当孩子感觉到卑微时,脑子里会衍生出来一种潜意识:我要长大,我要脱离父母。这就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由来之一。这种卑微感慢慢成为孩子发展、成长的动力,他们会模仿成年人,想复制父母的行为。孩子的目的就是想不再依赖父母,自己能够做事情。

因此,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当大家觉得他们已经长大可以独立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孩子变得非常极端,与父母格格不入。这其实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必然要做的事情:他们想把父母所给予的信息都反馈回去,一定要跟父母对着干,这样才能完成与父母的最后脱离,然后走进自己的生活之中。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在青春期的任务就是反对你,父母必须忍受这个阶段。这时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把门关上,而要让门开一点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你还是可以来找我。这就是孩子需要的感觉,即使他对你说:“我根本就不需要你。”

别担心,孩子长到20多岁时,他们又想回来和父母在一起了。因为这时孩子已经走上自己的道路,他们会突然开窍,发现父母所做的事情有些还是对的。他们会想:那件事情其实爸爸妈妈说得对,他们当初这么教育我,也没有什么坏处。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放松,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当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我们要学会将行为与情景联系起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改进行为的方式。

(周继红摘自《羊城晚报》2015年1月21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