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业就是请客吃饭

时间:2024-06-19

●依江宁

创业就是请客吃饭

●依江宁

邀请有趣的人一起来吃饭

胡侃欣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设计师,习惯加班和熬夜的他,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一盏灯、一碗饭,吃饭好像是工作和睡觉中间的一个过场。

不管是在外面吃,还是叫外卖,他都经常拉肚子。看到各种食品问题的报道,胡侃欣有点儿怕了,所以从2013年起,他和女友商量,下班后去超市买点儿菜,自己在家里做饭吃,既经济又卫生。

两个人做饭常常容易做多,要是有人来帮忙一起吃就好了,不但可以消灭食物,还可以轻松地相互交流,打破都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正好那时候,胡侃欣在学习美国加州设计公司关于社会创新设计的一项课程,研究食物与健康的选题,他发现很大一部分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晚餐都和自己的境况一样。他琢磨着,能不能把之前的想法在线上做一个小小尝试——打开家门,邀请陌生人来家里一起吃饭,让吃饭这件事不再是生活的一个过场,而是带着家的氛围,变得更加有意思。家庭食堂就这样诞生了。

2013年秋天,胡侃欣在豆瓣同城上发出了家庭食堂征集饭友的帖子,每个人收取80元钱作为食材和主人的劳动付费。胡侃欣和女友,以及刚从泰国学艺回来的帅厨师负责买菜做饭和接待。活动前3天,报名人数达到了40人。

因为家里的客厅招待不了这么多人,面对这么多同城陌生人的热情,他们只能进行筛选。根据每个人报名时提交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职业还有自我介绍,胡侃欣最后邀请了6个陌生人,他的选择标准是有趣和真诚。这6个人来自不同的行业,基本上都是80后白领。

分享食物,同时分享技艺

胡侃欣和小伙伴们在一周后就张罗了第二次家庭食堂的聚餐。到2014年10月,他的家庭食堂已经接待了近15批食客。

慢慢地,家庭食堂的社交功能开始凸显。来自各行各业有趣的人在一起跨界交流,往往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一个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女孩儿,平时喜欢做饭,每天能做出不重样的早餐,她也喜欢摄影,想拍出更好的美食照片,却一直找不到学习的途径。恰好坐在她旁边的是胡侃欣的一个同事,喜爱摄影,也喜欢美食,只是做饭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两人吃饭的时候一交流,对方正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吃完饭后,很多人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家庭食堂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许多跨界的工作坊。有一位中科院的研究生,在家庭食堂认识了插画师朋友,插画师自家种了不少植物染料,他们就约定周末带着大家一起到中科院的实验室用植物染布。

胡侃欣还想和小伙伴们做出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菜肴,大厨们研发,设计圈里的朋友则负责设计、摄影等。这是大家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无法接触到的事,却因为家庭食堂轻松的几顿饭变成了可能。

“我们想不定期邀请不同的人担任某次活动的主厨,让大家看到不同的人对待食物的不同态度,也品尝更多元的地方菜式。”于是在2014年,胡侃欣和女友开放了客座厨师一职,让食客们也能露一手。

出租餐厅

后来胡侃欣发现,其实国外已经出现了像家庭食堂一样的社交化餐饮平台,以色列的EatWith就是其中之一。

创始人Michlin有一次和家人去希腊游玩,恰巧被当地人邀请到家中共进晚餐。他吃到了在餐馆里没有吃到的地道食物,还和主人聊得十分愉快,了解到当地不少的风俗文化。所以回去后他决定创办EatWith,让当地居民把自己的餐桌和厨艺分享出来,为用户提供30~50美元之间的餐点,招待在路上的顾客,EatWith从中抽取最多15%的佣金。

这和胡侃欣的家庭食堂一样,前景可观。胡侃欣初步算了一下,创办家庭食堂以来,他每个月不仅没有亏本,还小赚了四五千元。如果把规模适当扩大一点儿,盈利将更可观。

胡侃欣最近正创立家庭食堂的网站,让那些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厨房开放出来的朋友都可以在上面“挂牌”,告诉大家我家哪天几点会吃什么菜、希望来的是一位什么样的客人、收费是多少等等,感兴趣的客人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平台与主人联络,晚餐之后还可以双方互评。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餐桌太单调,那就试着开放家庭厨房,交到朋友还能增加收入。如果你的城市里还没有这样有趣的约饭平台,那就赶紧去打造一个吧!

(秋风摘自《爱人》2015年2月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