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下的B面人生

时间:2024-06-19

李晔+张嘉瑜

刘巍(化名)的人生最近起了微妙变化。他是沪上某公立三甲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下班后,待办公室冷清下来,会有陌生面孔前来,向这位在医疗圈摸爬滚打10年的资深人士求教“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那些事”。对于这些来自网络的特殊学员,刘巍的“认知盈余”有着明码标价,1次授课200元,每次1小时。他说,下班后当一名“私教”,是他人生的B面。

还有那些脚踩高跟鞋的白领丽人,那些公司高管、首席财务官等,你看他们职务光鲜,却未必知道下班后,他们又华丽丽地变成了为一群陌生人烹饪美食的饭局主人。

毫无疑问,他们是追逐时髦的人,但他们更显著的特征在于:愿腾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孜孜于分享并从中寻求多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互联网的各种新玩法,给了他们第二职业。或许,这便是成就更完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

新职业,也敬业

行家们对学员的授课是一对一的,而有些人则乐意将一众陌生人请到自己家。2015年圣诞夜,马莉位于徐家汇的家中,圆木桌上摆放着精致餐具,绿色餐巾纸被巧心思地折叠成圣诞树的样子。8位食客围坐着谈笑风生,殊不知在踏入房间之前,他们彼此间并不相识。女主人马莉是上海姑娘,正在厨房掌勺,中国香港出生、加拿大长大的丈夫邱其锋负责打下手。

4个月前,马莉在互联网上注册为饭局主人,此后几乎每周末都会组织一场饭局。每场6~8人,奉上十余道精品菜,人均200多元,迄今10场,多是一上线即售罄。

夫妻俩喜欢“显摆”厨艺,又是热情好客不怕生的人,他们倒是对“什么样的人愿意到陌生人家吃饭”充满好奇。开张后发现,食客多集中在80后、90后,都是特别有趣的人。有一个金融男孩,独自参加过20多场饭局,品评美食头头是道。还有一外国人,自小存钱,只为来中国,中文讲得顺溜,更痴迷于“舌尖上的中国”。

为了这些“吃货”,马莉夫妇忙得不亦乐乎。每次组局前,她要逐一了解食客们各种喜好与忌口,有说要进口牛排,有说羊肉不能筋太多,有说奶油过敏。为了一位面粉过敏的小孩,马莉为其他食客做了甜点,又单独给小孩做了绿豆马蹄羹。每场饭局自晚上18时开始,有时要到22时甚至23时才意犹未尽地散场。

据马莉所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像她这样的饭局主人还有许多,年龄和职业分布广泛。就这份“兼职”的收入而言,以马莉为例,从一大早配菜、布置到烹饪,到饭局结束后所有餐具洗刷归位,要忙碌整整一天,而盈利不过三四百元。但是好玩。有时候通过钻研,马莉买到了价廉物美的食材,她还会主动大幅让利给食客。她对食客说:“我不为赚钱,你能再来就很好。”

新社交,新人情

互联网下的B面人生,透着人情的温度,映射着社交的渴求。一位“骨灰级”的拼车车友说,她最近突然“人品”爆发,接连拼到了2次奔驰1次玛莎拉蒂,如此“福利”,令她无限感慨,难道“土豪”们都出来体验生活了?最令她感动的是,有一次她坐副驾驶位置,发现座位上静静躺着车主的钱包,“可见车主对乘客有多信任……”

的确,互联网的各种新玩法,让有着互联网思维、共享精神和趋同价值观的人,更方便地聚在一起,这又决定了自一开始,彼此间便少有隔阂与防备。正如饭局主人们给食客们的标签是——“爱吃的人心眼好”。

新玩法,正重构着社交方式。譬如一顿饭的附加值,除了美食,还有故事的交换、情感的流动。有位年轻女孩说,第一次参加饭局那天,是她生日。她独自在大城市打拼,没什么朋友,就只想和一群人一同吃个饭。于是,整桌人就一起为她临时过了一场生日会,饭局主人特地为女孩做了生日蛋糕,情感依靠渐渐产生。一场陌生的聚会后,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饭局主人成了女孩的“人生导师”;还有一位美女食客,25岁的美甲店老板,有过婚姻,而今单身,带着6岁的女儿,更积极地生活。她的故事让其他食客们动容,谁都是在别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泪,随后彼此鼓劲,以更强大的内心拥抱生活。

社交已不再局限于旧友和熟人。马莉有着无穷的点子,她准备请新加坡品酒师朋友推荐3款酒,配以3道菜,办一场别具匠心的陌生人饭局;她还打算办一场“盲约”,邀请互不相识的3名单身男食客和3名单身女食客,期待着一场饭局带来爱的火花。

这位饭局主人的第二职业,让她比过去更明艳动人,朋友粘她,丈夫更爱她。对于互联网带给自己的变化,马莉兴奋且期待着更多未知,“人生的追求不应该仅仅是买房买车,我还想要生机勃勃的生活”。

(摘自《解放日报》2016年2月20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