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岑嵘
去年,女儿到一所私立学校念书。没多久,她就被同学的背景吓到了。“爸爸,我那个同学有6个私人家教,连体育也有私教;还有一个外地同学每次来上学都有家教在车上给他辅导功课……”
“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别跟他们学,你只管自己好好念书。”我说。有一天,我到她寝室,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校服,满头大汗在拖寝室的地板,干完后很安静地看书学习。我对女儿说:“这孩子真棒,你要向她学习。”女儿说,她就是有6个家教的同学。
后来,我慢慢地开始了解,这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大多学习很努力,各有特长,同时他们普遍很阳光,待人接物大方,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竞争意识更强。因此,普通人家的孩子遇到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比自己更有资源和机会,还比自己更勤奋的孩子。
早在2003年,《纽约时报》曾发表了一篇有关社会流动性的报告: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已经僵化,不同家庭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更倾向于维持父母的特权阶层或社会弱势群体的身份。
英国的学者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英国,18岁左右的中学毕业生,仅有7%的学生毕业于私立中学,然而在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几乎一半学生来自私立中学。
在欧美,时下正流行一个词汇——“钻石的背面”,它的意思是在钻石背面,是由20%的社会精英或特权阶层把持,他们不断将自己所享有的特权传递给他们子女,而其他80%的人只能生活在各自小小的钻石面上。两个群体之间仅有的联系就是一圈很狭窄的地带,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可以跨越。
为什么阶层跨越这么困难?答案就在于教育。
美国的社会学家发现根据社会阶层明确分成两种培养孩子的“哲学体系”。上层阶级的父母普遍干涉孩子的自由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会为孩子争取权利,希望孩子能够拿出自己的威信,能和别人谈判,还能质疑成年人。他们的教育方式称为“协同培养”。
而贫穷家庭则放任自己孩子在外面玩耍,让孩子自由成长。贫困家庭的父母常会向一些权威人士让步,总是显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来。他们认为孩子的前途主要靠他们自己。因此,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更需要加倍的努力。
(巴梨摘自《深圳商报》 2016年3月16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