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个儿科女医生的担当

时间:2024-06-19

侯睿哲

2008年3月28日下午5点,已经50岁的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晓琳,尽管身患癌症已近10年,但还是一直坚持和其他医生一样轮流值夜班,她像往常一样走进病房交接班,接下了她当晚值夜班的工作。这时,重症监护室里已同时住进两个小孩儿,病情一模一样,都是呼吸困难、吐红色痰,有肺炎症状,也表现出急性肺水肿征兆,但是在其他一些症状上,却又与肺炎相矛盾。

例行巡查之后,这两个小孩儿患病的奇怪症状让经验丰富的刘晓琳顿感迷惑。不久,其中一个小孩儿的病情突然恶化,危急时刻,刘晓琳来不及多想,便马上实施抢救。她给孩子做人工呼吸,抢救了半个小时,结果小孩儿还是因为肺出血死亡了。与此同时,另一个孩子的病情也同样开始恶化。不到7点半,第二个孩子也没了。

儿科是阜阳市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肺炎抢救成功率一直在98%以上。而现在,没多大一会儿,就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小生命相继离世,这让有着多年从医经验的刘晓琳感觉心如刀绞。这时,一个护士告诉她,3月27日也有一名相同症状的孩子死亡。一听到这个情况,她顾不上休息,就立即将这3个病例资料调到一起,经过仔细查看,发现患儿都因右心衰竭而死。她越发感觉这很不正常,因为常规的肺炎,大多是左心衰竭导致死亡,而且不应有水肿、口吐红色泡沫等症状。

职业的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让刘晓琳警觉起来。这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有肺炎症状,但在另外一些症状上面,又与肺炎相矛盾?随即,她的大脑一闪念——莫非是“手足口病”?为了弄清真正的病因,她顾不得疲惫,立即上网查了山东省去年所发的手足口病资料,发现山东的病例有明显的疱疹症状,而且大多死于脑炎。但阜阳的这三个病例,都是死于肺炎,也没有疱疹症状。

由于两个患儿未抢救成功,家长情绪激动,刘晓琳好不容易将他们劝走之后,已是3月29日凌晨。一向认真的刘晓琳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越想越感到事情重大,便连夜在电话里把情况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院长当即表示尽快上报。在刘晓琳的协助下,当天上午8点多,市疾控中心专家就到医院了解情况,并采集了标本。当晚,阜阳市卫生局又组织全市儿科专家会诊,分析病因,并将情况上报安徽省卫生厅。4月6日,在阜阳市两家医院会诊时,刘晓琳又勇敢地表达了个人意见,认定就是手足口病。4月23日,经卫生部、省、市专家诊判,确定该病为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常见而可控可防。

就这样,刘晓琳无意间成了阜阳“EV71”疫情的最早发现者和上报者,开启了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幕,让世人得以重新认识这一常见病的“杀伤力”,让过去不为各地防控专家所挂齿的常见病进入了国家法定传染病目录,更为无数可能被误诊的患儿赢得了生机。专家们评价:刘晓琳的及时预警和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对此次疫情病因的及时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徽省卫生厅的领导对她赞不绝口:“这次疫情的较早发现,要感谢刘晓琳。没有她的敏感和汇报,病毒还不知道要害死多少儿童。”4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刘晓琳的行动也给予了高度赞扬:“一个好的临床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体病人的症状,还要想到症状后面的病因,要对临床情况的特殊性产生警觉,意识到其中的不同寻常之处,并且有报告意识。刘主任对这次疫情的控制是有贡献的!”而当地百姓更是将她比成阜阳的“钟南山”。

然而,如此重要的“发现”和“担当”,对刘晓琳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4年前,也是她在值班时敏锐地发现因营养不良而出现的“大头娃娃”,并迅速地向媒体举报,从而揭开了劣质奶粉所导致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此举让一批奸商伏法,也挽救了无数婴儿的性命。

一个患有癌症的儿科女医生,以一己孤弱单薄之身,4年时间里接连做出惊世之举,成为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发现者、举报者,刘晓琳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她勇于站出来“担当”的呢?

在刘晓琳看来,自己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一位医生的本分。她说:“我没那么厉害,只是对事敏感,处事尽良知而已。我不能眼巴巴看着花朵般的孩子死去。还有什么风险和压力能与孩子的生命相提并论呢?”

她的这些话中,“处事尽良知”可谓分量最重。正是她实在太重良知了,才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从4年前的阜阳劣质奶粉,到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她站出来再站出来,向前再向前,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担当,在刘晓琳的身上是一种勇气和责任,更是一种优秀品质。

(摘自《做人与处世》廖新生 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