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 戈
因为一个选题,想采访一下《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我很有把握地给智联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家郝建打电话,《杜拉拉升职记》的序言就是他写的。按照我的逻辑,给书写序言的人和作者一定是很铁的那种关系,没想到,郝建竟然完全不认识李可,没见过面,没打过电话,没通过邮件,他们之间通过出版商单线联系。
上网一查,更加吃惊,60万发行量的畅销书作者李可低调到骇人听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记者目睹过李女士(抑或是先生)尊容。想想,李可竟如余则成般潜伏于某跨国公司,终日获取外企职场绝密情报,和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唯一不同的是,李可真正的上级不是“组织”,而是我们——每一位读者。
我接下来的推理是:李可写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现在服务的公司,所以没办法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继续潜伏。这番推理过程想要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这是一个无限接近于现实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细节都真实可信——不是文艺作品看上去的可信。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李可用很小的篇幅描写了人力资源经理杜拉拉和大区销售总监王伟之间既克制又热切的爱情。粉丝们希望在接下来的续篇《杜拉拉2年华似水》中看到杜王二人爱情的柳暗花明、起伏跌宕,没想到李可一口气又写了20多万字,竟然没有了王伟,杜拉拉身上更没有新的爱情诞生。名校本科毕业、姿色中上、事业蒸蒸日上、股票连连翻番的外企中层杜拉拉,形单影只地又走过了两年的似水年华。
在孤男寡女云集的办公室,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年过三十的杜拉拉找不到爱情,碰不到那个想嫁的人。这是导致众多等着看爱情戏轰轰烈烈上演的粉丝们攻击续篇不如第一篇好的重要原因。作为立志成为作家的李可,放着这么好的题材不写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作为把小说写成职场教科书的李可,这么处理却是自然的选择,因为这样更接近于白领们的真实生活。
现在,办公室还是一个可以出产爱情的地方,却很难让爱情持续,并成为生产婚姻的地方。
让我们回到杜拉拉和王伟那段短暂的爱情。杜拉拉不肯和王伟走得更近,她是这样对自己所爱的人解释的:“公司里有哪个经理在内部谈恋爱的?要是被公司知道,你是销售总监,不会离开,那不就得我离开吗?我好不容易升到经理,不愿意这么快就离开。还有,何好德(老板)的栽培,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他知道了,我总觉得他对我的态度会有变化。3个销售总监中,他本来最喜欢的就是Tony林,我怕他知道了对你更一般。想到这一切,我很不安。”
王伟回答说:“你这么想很合理,也很自然。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会这么想。那么你希望我怎么配合你?”
拉拉犹豫了一下说:“我说了你肯定生气。”
王伟鼓励说:“我是做销售的,做销售的人最开明,凡事都愿意找到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你说吧,我不生气。你不说出来,我才郁闷呢。”
拉拉说:“假如我们相处得很好,我想这需要年把时间来下结论——那时候,何好德的4年任期也结束了,他十有八九会离开DB中国。而我通过前后两年的磨炼,应该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离开DB,我也有了到市场上竞争的实力。”
看,多么残酷的现实,饭碗成了爱情的敌人,办公室谈恋爱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因为拉拉喜欢自己的饭碗,就只能选择暂时放弃爱情或者转入地下,这么婆婆妈妈的,黄花菜终于放凉了。
公司不希望员工之间的爱情或者婚姻影响管理的效率和公平,那块最适宜青年男女滋生爱情的田野被撒上了除草剂。
我刚刚参观过一个著名的软件公司,数千俊男靓女聚集在远离城区的软件园,工会组织和其他单位联谊,可公司依然恪守员工之间如果谈恋爱结婚就必须有一个走人的制度。主席说,应该考虑改改了。但即使真改了,杜拉拉的担心依然存在,在自己的公司里谈婚论嫁,在职场这个复杂的生态圈谈情说爱,总会对职业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你能保证别人不会把对你恋人的不满转嫁到你的头上?你能保证对你示好,总是帮你的男同事、男上司还会像以前那样帮助你进步?
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选择了杜拉拉的道路。她们没有深厚的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有姿色也不肯用姿色换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希望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住自己的房子,买自己的车。她们想嫁人,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成功。
于是杜拉拉们,就那么单着,飘着。
(默子摘自《新世纪周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